中国空巢老人心理体验及卫生服务需求的Meta整合分析

2021-01-15 09:02陆涵赵媛朱晓丽史婷婷
老年医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空巢检索老年人

陆涵,赵媛,朱晓丽,史婷婷

1 大理大学护理学院,云南大理671000;2 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云南大理671000

我国老年人数量巨大,截至2018 年底,60 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约2.5 亿,占总人口的17.9%。空巢老人是老年人群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没有子女或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夫妇和独居(孤寡)老人[1]。随着社会的进步,外出求学及工作人群的增多,人们养老观念的改变,当前我国的家庭构成逐渐趋向于空巢化,空巢老人数量快速增长[2]。空巢老人在生活中面对孤独、体弱多病、经济窘迫、丧偶等情景时,其心理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3],采用质性研究可以全面了解空巢老人的内心真实感受,有利于我国卫生和社会保障部门对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和健康服务需求做进一步了解,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Meta 整合的方法,系统评价中国空巢老人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分析其卫生保健服务需求,为后续制定符合中国空巢老人卫生服务需求的政策、计划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文献 纳入文献标准:①研究设计:采用质性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包括现象学研究、扎根理论、民族志、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②研究对象:年龄≥60 岁的国内空巢老年人,包括没有子女或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夫妇和独居(孤寡)老人。③感兴趣的现象:空巢老人在生活过程中的真实心理体验和卫生服务需求。④情景:在居家环境中的空巢老人。排除文献标准:信息不全或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主题或内容不完整或缺失;重复发表的文献。

1.2 文献检索策略 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BSCO、OVID、EMbase 和Cochrane 图书馆检索已发表的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 年6 月。英文检索词包括empty nester、an elderly person of no family、lonely old people、lonely elders,Chinese、China;检索策略以PubMed 为例:#1(((empty nester[Title/Abstract])OR(an elderly per‐son of no family[Title/Abstract]))OR(lonely old peo‐ple[Title/Abstract]))OR(lonely elders[Title/Ab‐stract]);#2((Chinese[Title/Abstract])OR(China[Title/Abstract]));#1 AND#2。中文检索词包括空巢、孤寡、独居,老人、老年人,感受、体验,质性研究、定性研究;检索策略以知网为例:SU=(“空巢”+“独居”+“孤寡”)AND SU=(“老人”+“老年人”)AND SU=(“质性研究”+“定性研究”+“扎根理论”+“现象学研究”+“访谈”+“行动研究”+“个案研究”)。检索策略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计算机检索和手动检索相结合,不断补充同义检索词,必要时检索参考文献,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通过与原文作者联系的方法尽量获取全文。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 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人员(本文第一、第三作者)独立进行检索数据库、筛选文献、资料提取,双方进行交叉核对,当二者意见不一致时,由第三方(本文第二作者)评定解决。依据PICOS 原则自制纳入文献资料提取表,提取内容主要包括:作者及年份、地区、研究对象、质性研究方法、感兴趣的现象、情景因素、主要结果。

1.4 质量评价 本研究中的文献质量评价由2 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人员独立完成,若存在意见分歧,则由第三方参与评定。采用2016 年澳大利亚JBI 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4],评价内容包括:研究的方法学是否与其哲学基础、研究问题、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结果阐释是否一致,是否考虑研究者自身的情况,研究对象及其观点是否具有典型性等10 项内容。每项的内容均以“是”“否”“不清楚”和“不适用”来评价。若全部满足上述标准,则发生偏倚的可能性最小,定为A 级;若部分满足上述标准,则为中度偏倚可能,定为B 级;若全部不满足上述标准,发生偏倚的可能性较高,定为C级。

1.5 Meta 整合方法 本研究结果的整合主要通过“Meta整合中的汇集性整合[5]”方法来完成。在完成对各质性研究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理解的步骤后,通过反复多次理解、分析、解释各个研究结果的含义,将类似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为新类别,进而整合形成新的结果。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质量评价 初检出相关文献353 篇,其中中文文献224 篇、英文文献129 篇。最终纳入14篇文献[6~18],均为中文,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从纳入文献中提炼的主要结果见表2,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见表3。

2.2 Meta 整合结果 通过仔细阅读纳入的14篇文献比较分析后,最终提炼出32 个研究结果,归纳形成7 个新类别,并综合得出3 个整合结果,Meta 整合结果结构图见图1。

2.2.1 整合结果1:老人面对长期空巢生活的心理体验

类别1:负性情绪表现。“面对难过的事情,无人诉说”[8]、“孩子也有自己的家庭,他们也忙”[17]:表明空巢老人由于儿女不在身边,缺乏亲人陪伴会产生孤独、焦虑、失落的一系列情绪反应。“现在只能两个人互相照顾,但是很担忧一个生病后,另一个也会病倒”[19]:表明空巢老人一直是夫妇或个人独自生活,大多比较担心自身和配偶的身体状况及自身的经济状况,会产生患病后无人照顾的无助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平常吃饭、看病都要花钱,我的钱少,虽然孩子要给我钱,但还是要节省用”[11]、“子女工作忙,我们老俩口身体状况都不好,总让孩子牵挂”[12]:表明空巢老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器官产生退行性变,由于行动不便和担忧养老经济问题,老人在出现疾病症状时大多选择在家忍耐,并担心拖累家人。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类别2:正性心理感受。“别看我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我还在继续做审计工作的,现在年纪大了,单位还需要我,我很高兴”[9]:表明大多数老人在子女成人后就开始空巢生活,现已逐渐适应并开始积极应对,参与社区活动、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他们通过保持对工作、学习的热情来积极面对空巢生活,期待实现自身社会价值。“老年人现在政府又照顾我们,坐公交又不要钱,能跑跑就跑跑,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是开心嘛”[9]:表明空巢老人感恩家人、朋友和社会。“邻里关系都不错,出门都会互相问好,他们也很尊重我”[10]:表明空巢老人较重视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表扬与认可可以使老人获得成就感。

2.2.2 整合结果2:空巢老人的精神诉求

类别3:需要心理疏导。“想要心理方面的护理,也没有这样的人才”[6]、“希望有人跟自己聊聊天”[15]:表明长期处于焦虑、孤独情绪的老人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寻求倾诉,但诸多空巢老人当前处于无处倾诉的处境。“现在就是想看看孙子孙女,想让孩子多回来住住”[16]、“老伴走了我就自己了,总觉得少什么了,在家没人陪吃饭,睡觉和早上醒来也是自己”[16]:表明空巢生活使得老人对亲情更加期待。

类别4:渴望他人的关注。“我们老两口很羡慕隔壁家的孩子总是来陪父母,我们经常感觉到孤独寂寞”[19]:表明他人的关注是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尤其是亲朋好友的关注,能够显著调节空巢老人的心境。“我就希望政府可以多多关心我们,看望看望我们这些老人”[17]:表明空巢老人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是心贴心的,比较亲近”[6]:表明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大多下降,在频繁就医过程中更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

表2 从纳入文献中提炼的主要结果

表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2.3 整合结果3:空巢老人的卫生服务需求

类别5:完善就医、诊疗管理制度。“大医院开的处方在社区医院不承认,我们还要重新挂号,希望能简化这个过程”[7]:表明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在面对多次排队挂号、取药等繁杂的医疗活动,体力和精力都明显不足。“希望能在家附近设有社区医院,解决最基本的看病问题”[6]:表明空巢老人大多活动不便,诊疗活动更倾向于社区等近距离诊疗场所。“比如输液,来一趟25元,来拔针又要25元,一天就受不了”[6]:表明多数空巢老人无经济来源或依赖退休金度日,希望社区上门服务费用适当降低。

类别6:改善医疗条件。“希望能传授糖尿病知识,像我不知道自己不可以吃海鲜,等到发病了才知道”[14]:表明空巢老人期待专业化的健康指导、健康讲座、电话咨询等社区特色服务。“要是社区水平达标,我们还是觉得在社区看病方便”[7]、“我是想要国产的最普通的胃蛋白酶,医院都没有”[13]:表明空巢老人希望就近得到高水平的社区医疗护理资源、检查项目以及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药品种类。

类别7:提高医务人员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你看别的医院出院小结清清楚楚给我印好,住院记录一目了然,这个医院就没有”[14]:表明空巢老人希望医务人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实现良好的就医体验。“希望护士能把健康教育做好,不然后面产生的问题还是要她们来解决”[7]:表明空巢老人希望医务工作者能够细致工作,耐心倾听、解释,提高自身的工作责任心。

3 讨论

图1 纳入研究的Meta整合结果结构图

3.1 空巢老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诉求 通过整合结果1表明,老人在面对空巢生活时,孤独抑郁情绪最强烈且贯穿整段空巢生活,同时,由于缺少经济来源和亲人的陪伴,老人会感到无助和对未来的恐惧[19]。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身体器官退行性变,加之失去经济来源,空巢老人开始日渐担心自身的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在经历了长期的空巢生活后,老人对于空巢生活也逐渐适应,心态趋向于积极化,开始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来保持对生活的热情[20]。

空巢老人对于家庭支持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期望得到配偶、子女、孙辈和兄弟姐妹的关注,配偶作为空巢老人的唯一陪伴者,一旦配偶去世,老人的情绪波动后容易产生健康问题,医务人员需做好健康监测,社区对于丧偶的空巢老人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对于独居老人,应做好亲属的思想工作,尽量满足老人的家庭支持需求。社会对于空巢老人应给予充分关注,有研究表明,空巢老人相对非空巢老人更愿意接受机构的照料[21]。因此,政府可以依托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空巢老人照护中心,解决高龄空巢老人、半自理空巢老人、独居空巢老人的无人照料等问题。

3.2 空巢老人的卫生服务需求 因年龄的增长,空巢老人对自身和配偶的身体状况较担忧,因此较迫切希望得到医疗、护理支持,大部分空巢老人表示愿意通过合同向全科医生支付费用以期获得医疗服务[22],这表明社区的医务人员在做好初级卫生保健的同时,还要注重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尤其是社区特色服务的拓展,如电话咨询、健康讲座、上门服务等,对社区空巢老人便民医疗服务的实现意义重大。在做好针对空巢老人医疗服务项目即内容的同时,也要注重医务人员责任心和服务态度的培养,在面对有语言和听力障碍的老人时,要将心比心,耐心解释。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启示 本研究纳入的14 项文献的研究对象大多来自我国南方或沿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难以展示全国空巢老人的心理体验现状,加之对于研究者的文化背景等内容均未提及,很可能影响Meta 整合结果的全面性。通过空巢老人的生活体验和养老服务需求的Meta 整合结果可见,社会应充分关注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尤其是空巢老人的亲属,要充分认识到陪伴的重要性,让老人安度晚年。本研究可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服务项目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推动空巢老人相关福利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空巢检索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