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引流器固定装置在老年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2021-01-15 08:58张晓鹏李文娟丁颖
老年医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固定装置刀口皮下

张晓鹏,李文娟,丁颖

烟台市蓬莱人民医院外一科,山东烟台265600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老年乳腺癌一般指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的乳腺癌,其发病率占全部乳腺癌的14.9%~21.3%。手术治疗成为各个年龄段乳腺癌治疗最为主要的手段。而在乳腺癌众多术式中,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术为我国目前临床中使用最广的手术方式[2,3],但由于术后患者的手术部位易留有空腔,因此术后皮瓣下需要常规留置引流管接负压引流器,以及时有效吸出残腔内积血和积液,以助于皮瓣愈合。但传统的固定方式易造成皮下积液甚至脱管,导致伤口愈合慢,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增加,同时患者的舒适程度较差。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等原因,上述问题更为严重。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科室研发出乳腺癌术后引流器的固定装置,并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现已将专利转化为实物在临床中使用,得到了老年患者及医生的一致好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外一科住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均为女性。按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年龄(66.93±11.24)岁,观察组年龄(65.40±10.44)岁。纳入标准:年龄≥60 岁;行单侧(左或右)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手术;患者具有正常的认知行为能力;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未控制达标的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不配合研究、主动退出者。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全部研究对象知晓本次研究的相关内容,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1.2 手术方式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术后放置引流管用胸带加压包扎,引流管接负压引流器。

1.3 引流器固定装置制作及使用方法

1.3.1 制作方法 所应用的乳腺癌术后引流器固定装置由本科室研发,已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8 2 2197495.8)。将棉布裁剪为高11 cm、直径15 cm 的圆柱形布袋,留下一个底面,在布袋的侧面留出一个宽2 cm 的间隙,此间隙为可视窗,在布袋的顶部用有弹力的细线穿过,制作成能够收紧的口袋。再用同种棉布制作宽3.5 cm、长15 cm 的延长带,在延长带中上约1/3 处固定大小为长5 cm、宽2.5 cm 的魔术粘贴,把延长带固定在可视窗的对面。引流器的固定装置示意图见图1,实物见图2。

图1 引流器固定装置示意图

图2 引流器固定装置实物

1.3.2 使用方法 把负压引流器放在引流器的固定装置中,同时将弹力细线收紧,最后将魔术粘贴粘在胸带上,根据伤口位置调节魔术粘贴高度,根据可视窗进行引流液性状的观察及引流液量的记录。

1.4 术后引流器固定方法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固定方法,患者卧床时,将引流器直接放在床上;患者下床时,引流器放在透明塑料袋内并系在衣服扣子上。观察组术后使用新设计的引流器固定装置,术后的引流器放置在设计制作的引流器固定装置内,粘贴于患者胸带上。

1.5 观察指标

1.5.1 手术基本情况 记录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

1.5.2 术后引流及恢复情况 观察两组术后发热、脱管、刀口红肿、皮下积液的发生例数,其中对皮下积液以局部有波动感、穿刺时抽出不凝液体为依据[4]。术后72 h 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5]进行术后疼痛评估。记录患者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手术时长(min)114.67±23.92 113.00±24.83-0.265 0.792术中出血量(mL)52.33±17.55 51.33±15.48-0.234 0.816

2.2 两组术后引流及恢复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后发热4 例、脱管6 例、刀口红肿10 例、皮下积液8 例,观察组分别为1、0、3、2例,观察组术后脱管、刀口红肿、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均<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72 h VAS 分别为4.00(3.00~4.00)、1.00(1.00~2.00)分,置管时间分别为8.00(7.00~9.00)、6.50(5.00~7.00)d,住院时间分别为(15.90±1.42)、(12.00±1.14)d,观察组术后72 h VAS、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均<0.05)。

3 讨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彻底地清除肿瘤局部的癌组织以及有癌转移的腋下淋巴结,以实现局部治愈目的,并且其术后的局部复发率也较低[6]。但由于乳腺癌根治手术后,患者的手术部位容易留有空腔,如果对空腔内吸引不及时,则容易形成皮瓣下的积液,根据其定义及检测工具不同,其发生率在25%~60%,但是最高可达85%[7~10],从而易引起感染导致皮瓣坏死[11~13]等并发症,而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等原因,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更高。因此,对于术后皮瓣下,我们均会留置引流管,并接负压引流器,以及时有效地吸出残腔内的积血和积液,从而让皮肤贴紧胸壁,以助于皮瓣的愈合[14,15]。传统固定的方式是,将引流管与负压引流器相连,卧床患者的引流器放置于床上;下床的患者,引流器放置在大小适宜的透明塑料袋内,并系在衣服扣子处。此种固定方法存在的不足有:引流器固定欠妥使引流管扭曲打折,造成引流不畅,导致皮下积液的发生,从而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在日常活动的时候,容易牵拉塑料袋,从而使引流器晃动,导致刀口处疼痛,患者舒适度差;引流器的固定不够牢固,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外形的美观性差,患者的自我形象紊乱,导致依从性差。

为此,本科室研发了此种乳腺术后引流器的固定装置,此装置能使引流器固定牢固,便于患者的佩戴,能有效减少患者在活动时的牵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脱管、刀口红肿、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置管时间及术后72 h VAS 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所设计的引流器固定装置有效减轻了患者术后刀口反应,并降低了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表明所设计的引流器固定装置降低了患者住院的医疗费用,节约了医疗资源。因此,本科室研发的乳腺癌术后引流器固定装置促进了患者术后恢复,保护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患者乐于接受。

综上所述,本科室研发的乳腺癌术后引流器固定装置可以促进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引流管脱管的发生率,有效提高了老年患者舒适程度,并且可以缩短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且引流器固定装置的制作经济、简单,使用及操作比较容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固定装置刀口皮下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旋转滑动式全程监控摄像机固定装置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术后刀口感染脂肪液化裂开放置负压引流管应用分析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大型客车座椅固定装置强度的有限元分析
影响冷冲压模具跳屑因素分析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