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内容生活化现状与对策

2021-02-01 06:49白丽荣范晶宁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学生物生活化生物

白丽荣,范晶宁

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内容生活化现状与对策

白丽荣,范晶宁

(衡水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生物学作为一门实践操作较强的学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新课程标准中提倡实施体现加强与生活联系教育理念的生活化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然而在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仍存在教学被忽视,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效果评价方式不合理等问题。为改善这种情况,应重视生物课程,提高农村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能力。生物教师要深刻把握教材内容,构建生活化教学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生活化教学

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点,而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1]。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注重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作为新课标的中心,意在使中学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将相关生活现象有机融入课堂知识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生活化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教学内容生活化就是教师在深刻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学习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1 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调查情况

采用问卷的形式选取了衡水周围市县7所不同学校的师生。其中学生问卷调查共250份,回收235份,有效问卷230份,回收率94%,有效率97%。教师问卷共50份,回收34份,有效问卷23份,回收率68%,有效率68%。

1.1 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根据调查对象的特点和研究的内容,我们设计了包括学生基础信息如性别、学校所在地、年级,学生对待生物课程的态度,学生对待生活化教学的态度,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运用情况,共计十二道题目。调查对象多为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初三学生学习任务重,调查占比仅有6%。

学生对待生物课程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你对学习生物是否感兴趣”选项,45%的同学选择了“兴趣一般”,16%的同学选择“取决于课堂内容是否生动”,“毫无兴趣”的同学占比6%,无态度的占比3%,“非常有兴趣”的同学仅有30%。初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尚未成熟,他们学习新知的动力更多的是来自学科展现出来的趣味性,所以出现“毫无兴趣”和“无态度”是正常的。“非常有兴趣”的同学占比30%,说明只有部分同学可以感知到生物学科的趣味性,这说明了生物课堂需要摒弃传统的呆板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之迫切。

关于“你会第一时间完成生物课外作业吗?”,28%的同学选择了“经常”,66%的同学选择“有时”,6%的同学选择“从不”。这说明大多数同学对生物持好感以上态度,表明生物课程的重要性已得到多数人认可,教师可以增设一些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课堂版块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你的生物课上有探究、小组合作、讨论等多样的教学活动吗?”。14%的同学选择在课堂上可以参与多样的教学活动,63%的同学选择了“偶尔”,23%的同学表示从来没有参与过多样的教学活动。这说明了现阶段生物课堂的单调和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就生物课堂而言,你期待哪种授课方式?”选项,除了10%的同学选择了传统课堂中“老师讲,学生听”接受式学习之外,90%的同学都选择了教学内容生活化中的教学方式,其中,60%喜爱“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的互动式教学,喜爱“运用实例说明理论”和“理论讲解、实际研究结合”的与生活接轨的生活化教学的分别占15%。这说明了多数同学对内容生活化教学抱有积极期待。

“你认为生物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程度如何?”和“你希望生物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吗?”,前者,56%的同学认为联系“非常紧密”,32%的同学认为“联系一般”,9%同学认为联系“不太紧密”,甚至3%的同学认为“没有联系”。这个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同学已经意识到了生物学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后一选项结果中,高达78%的同学“非常希望”生物教学结合实际,这充分说明了实施内容生活化的必要性,实施内容生活化教学符合学生们学习需要,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很大帮助。

“你会用学到的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吗?”和“你想要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吗?”以及“当学习了一个新的生物知识和现象时,你会去验证吗?”,这三个题目都反映了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运用情况。由于三道题之间衔接紧密,所以学生们的选择趋势相当一致,选择第一个问题“经常”的,大概率选择了第二个问题的“想理解”、第三个问题的“经常”项,其他项也如此。

上述第一个问题,尽管有半数以上同学具有运用生物知识的意识。但具体来看,48%同学“经常”运用,47%的同学只是“偶尔”运用,还有5%的同学“从不”运用,这说明学生运用生物知识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培养,必要的话,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示范,设计有关活动强化学生的运用频率;第二个问题,虽然已经有79%的同学表达“想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仍有18%的同学表达“无所谓”、3%“不想理解”,说明教师的引导工作任重道远。第三个问题的情况和第一个问题的类似,结果出现的原因大体相同,不再赘述。

1.2 教师问卷调查情况

教师问卷是以对应学生年级的初中教师为调查对象而开展的。具体内容根据设置目的细分为: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了解程度及态度,教师对教学内容生活化的了解程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情况,影响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因素。在调查教师了解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程度时,根据教师对教材联系生活程度的认知、运用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熟练程度和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能力综合评价;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情况考虑了导课方式、重难点讲授、实验处理方式、是否注重生活化教学内容四个角度。

虽然新课改倡导生活化教学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由于受教学目标的要求或是学校自身条件不足等因素的限制,此次调查中“只听说过而没应用过”的教师达24%,60%的教师对内容生活化教学“了解一定概念,正在尝试开展”,“熟悉概念并应用在课堂的”教师数仅有16%。这说明农村生物教师还不能及时把握到教学改革的新动态,这需要学校及相关部门发挥作用,及时准确地向教师传达教学改革的有关动向,教师才能有时间结合实际教学调整教学方案,生活化教学才能快速地本地化。

第二题“您认为中学生物有必要开展教学内容生活化吗?”,80%的教师认为“非常必要”,选择“一般”的有20%,这说明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重要性已被普遍认知,拥有良好的开展基础。意外的是第三题“认为中学生物教师是否有必要专门学习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有关理论”,选择“一般”的高达64%,超过半数,认为“非常必要”的仅有32%,甚至还出现了4%的“无所谓”者。深入探究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发现选择“一般”和“无所谓”的教师一般都承担着繁多的教学任务或是任课多个班级,有限的精力、无限的任务,让不少教师心力交瘁,身心疲惫。他们一方面希望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减轻教学压力,另一方面过大的压力又让他们畏惧、甚至抵触学习烦琐的理论。所以,据此呼吁学校及有关部门,要合理分配教师资源,切合实际地安排教师任务,让教师松弛有度,积极投身新课改的建设中。

第四题“您对教材中联系生活的部分了解程度如何”,14%的教师选择“非常了解”。由访谈得知这部分教师常年任教在课堂一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内容具有深刻理解;“基本了解”的教师达到了86%,这部分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所以,学校可以不定期组织教师集中学习,通过资深教师的带头作用,鼓励年轻教师深入了解教材,进而为教学内容生活化打下良好基础。

第五题“是否将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融入课堂教学”,62%的教师“经常将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融入课堂教学”,38%的教师频率略低,只是“偶尔”。这说明中学教师已经具备开展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意识,并且在课堂有意识地融入教学相关生活化素材,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第六题“教学中认为能与生活建立联系的活动有哪些”中,24%的教师没有自己动脑发掘生活化素材,只依靠“课本的资料分析”;14%的教师理解的生活化活动局限在了“问题讨论”;可喜的是有62%的教师选择了“探究实验”作为开展内容生活化教学的切入点。

第七题“教学中常用何种方式导入新课”和第八题“倾向何种方式讲授重难点”,分别有56%的教师在第七题导课方式中选择“联系生活式”和66%的教师在第八题讲授重难点方式中选择“以生活实例为引证讲解”,这说明教学内容生活化已经渗透在了多数生物课堂中。第九题“怎么处理课本中的探究实验”中,32%的教师选择“一般略过,只口头讲解需要考试内容”,这说明实验教学还处于被忽略的状态,这也是教学内容生活化没有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之一,教师和学校应该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20%的教师选择了折中的方式“播放示范视频,口头带过”,既保留了实验核心,也进行了讲解。但这种方式只是粗糙简单地将教学内容传达给了学生,学生只是了解,只能机械记忆,记忆不深;38%的教师认识到实验教学对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意义,采取“视频演示,积极组织学生亲自参与”的方式。第十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会经常组织学生讨论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吗”,这其实是考察教师在实施内容生活化之后是否注重回顾与巩固。结果显示:28%的教师选择“偶尔”,68%的教师选择“经常”,4%的教师选择了“总是”。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已经树立完整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意识,懂得回顾与巩固;部分教师形成的意识还有所欠缺,需要督促完善加强。

有关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影响因素

教师在实施教学内容生活化过程中,均受到上述选项不同程度的干扰。总结为:教师缺乏相关理论学习,教学能力不足以应付新课改要求。具体表现在有限课时内,教学进度不易把握、教学设计就体现出力不从心;课堂对学生的把握不足,生活化素材发掘、运用都不熟练;学校硬件条件有限,生活化教学开展受限。这表明了教学内容生活化虽然前景光明,但是实施现状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需要更多教师不懈的做出努力。

第十二题“认为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还需要学校、老师、学生怎么做?”中,教师们希望学校积极争取教学资源,不定期、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加强家校沟通,合理分配教学资源,重视生物课程,重视实验教学,提升生物教师待遇,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有效合理的教学反馈。

综上所述,从学生角度来看,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成就感。具体表现在课堂活动参与积极、课后作业完成及时、善于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等方面。从教师角度来看,可以提高自己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方式,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综合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看,教学内容生活化实施必要且可行。

2 实施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对策

2.1 重视生物课程,全面发展学生

中学生物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科学探究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以及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科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生物课程学习,可以认识到生命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的在课堂渗透生命教学观念,使学生认识到生命观念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不断培养,才能更加热爱生命,并且积极探索生命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和责任理念[2]。因此,上至教育主管部门,下至学校、任课教师均要重视中学生物教学,教学内容生活化才有处可施。

2.2 提升生物教师待遇,注重教师培养

根据调查所得,农村中学生物教师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正因为生物课程不被重视,大量生物教师并非专业任教,致使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不合理的工作评价方式或者工作安排,也使部分教师教学功利化;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欠缺,授课能力不成熟,不敢轻易尝试。年长教师出现职业懈怠,看不到发展空间,专业能力得不到系统加强,教学内容生活化自然没有进展。因此,改革教育管理制度,创造条件、实现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是不断提高农村中学生物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有力途径[3]。教师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实施者,只有切实保障好教师应有利益,教学内容生活化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2.3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与生活、自然紧密联系是其特性。教师在研读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从生活取材,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农村中学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教师可以依据当地特点,充分挖掘生活化素材,比如在讲解“植物光合作用”时,用实物演示这个过程要比城市学校用视频演示直观得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就深刻得多。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还应加大实验教学投入,加大实验课程考核,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1] 邢坤.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2012(10):14.

[2] 何贵莲.新课程理念下生活化教学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86.

[3] 王仕珍.试论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20(2):189.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ife-oriented Teaching Content of Biology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BAI Lirong, FAN Jingn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As a practical science, biology is closely related to our lives.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dvocates life-oriented teaching which embodies the education concept of strong connection with life. In middle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teachers can cultivate the students' scientific inquiry ability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hrough life-oriented teaching.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biology teach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such as the neglected teaching, single teaching mode and unreasonable method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In order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biology curriculum an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biology teachers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The biology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the contents of textbooks, construct the life-oriented teaching mode,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rural middle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life-oriented teaching

10.3969/j.issn.1673-2065.2021.01.024

白丽荣(1963-),女,河北武邑人,教授;

范晶宁(1997-),女,河北赞皇人,助教。

G633

A

1673-2065(2021)01-0117-04

2020-08-06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

猜你喜欢
中学生物生活化生物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中学生物教学中课本插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中学生物细胞相关知识的解读
第12话 完美生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