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促进学习的评价

2021-02-25 22:34冯玲辉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3期
关键词:评价教学

冯玲辉

【摘要】当前,评价领域正发生着范式转变,即从“对学习的评价”转向“为学习的评价”。评价的核心功能定位从“对学习的判断”转向“对学习的促进”,从而引发评价目标,方法方式,结果运用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那么改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使用评价这一利器,精准施教,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呢?借助案例《葡萄沟》仿写,剖析评价如何促进有效学习,从“教学与评价的融合、评价的出发点、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价主体及方式的转变”等多个维度开展反思与分析,为有效评价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评价  教学  促进学习

一、评价领域的范式转变

当前的教育评价领域正在发生着范式转换,即从“对学习的评价”转向“为学习的评价”。评价的核心功能定位从“对学习的判断”转向“对学习的促进”,从而引发评价目标,方法方式,结果运用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当评价从对学习转向为学习时,教师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出来了。因为只有当教师,依据原有的教学目标,设计并实施评价,并以评价结果作为自己教学决策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作为学习决策基础的反馈时,评价促进学习的功能才能真正得到发挥。新评价范式的核心观点是:评价目标一定要与学习目标相匹配,所用的评价方法一定要收集到关于学生学习的准确信息。评价结果一定要成为教师教学决策和学生学习决策的基础。学生也一定要参与到评價的过程中来。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课堂评价的现状

基于新范式评价理念,来反观我们的课堂评价。实践表明,我们教师实施的很多课堂评价,不仅未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可能阻碍学生的学习,很多教师都知道借助于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却没有让课堂评价的认知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甚至在有些时候就是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运用的课堂评价,表面上似乎收到了成效,但却付出了内部动机逐渐丧失的代价。那么改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使用评价这一利器,精准施教,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呢?

三、教学案例:《葡萄沟》句子仿写

1.课堂评价内容

统编二年级上册第11课《葡萄沟》课后第3题

2.评价结果分析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经过随机抽样批改,发现第三四组24位学生,有8位同学第二小题的标点使用错误。具体情况如下: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跑步,跳绳,打篮球,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有的跑步、有的跳绳、还有的打篮球,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

这样的错误,既存在差生和中等生中,也存在好生中。另外16位做对的同学,也存在一部分随意写对的现象。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逗号”与“顿号”的区别方法。虽然,小学二年级并没有要求学生掌握“顿号”的使用方法。但是,课后题的句子仿写,确实需要使用到这个标点,因此,需要在教学的过程加以区别,明确其运用方法的不同。

3.评价结果运用

1.针对全班进行全体性反馈。

(1)针对性练习来区分

针对这样的错误,教师设计出针对性的练习,板书在黑板上: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跑步()跳绳()打篮球()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有的跑步()有的跳绳()还有的打篮球()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

师:刚才,在大家的发现这两个句子,读一读,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1:第二个句子多了两个“有”。

师:多了两个“有”,那它们的标点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2:第一句用顿号,第二句用逗号。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3:有什么,是半句话了。

师:你说得挺有道理,而第一句“跑步、跳绳、打篮球”这是词语之间的停顿,应该用“顿号”。

(2)举一反三来判断

教师充分运用教材资源,再出示文中的例句及第一题补充句子练习,请学生判断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师:这两个句子,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标点用对了吗?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地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生1:第一句是对的。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这些词语之间的停顿应该用“顿号”。

生2:第二句也是对的。桃花、杏花、迎春花,这些词语之间的停顿应该用“顿号”。

2.针对个体

(1)自我评价

师:小朋友,你写的句子该使用什么标点呢?请大家检查自己的句子,对的打上星星,错的订正回来。(学生自我检查。)

教师评价

教师批改学生的课后题,全班45人,此处标点使用全部正确。

四、反思及启发

该案例充分运用了课堂评价的功能,有效落实了教学中的难点,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1.评价融于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评价的时机应该更加地灵活与激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评价与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教学——评价——再教学——再评价”的循环往复,能够有助于良好教学生态的形成。本案例中的评价环节,并没有出现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但是教师捕捉到了评价的时机,使得评价更加有效。

2.评价基于真实学情。了解学生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才能让教学更加精准。依托课后题,有效评价了学生的学情。案例中,教师发现随机抽样批改的结果不容乐观。细细分析,24位学生,有8位同学标点使用错误。不仅如此,教师更加敏锐地注意到这8位学生既有优等生,又有后进生,这就说明不是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学生存在知识盲区。

3.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基于评价的结果,教师设计了针对性的练习,通过全班讨论活动,突破教学的难点。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等多项思维活动,从而明确了“逗号”与“顿号”的区别。再联系例题与第一题的句子进行巩固练习。最后,引导学生自我检查。评价结果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一共使用了三次,体现了评价结果“运用全体”“运用个体”两种使用途径。

4.评价主体及方式的多元化。案例中,教师评、同学评两种方式,运用的时机恰到好处。先通过评价别人的作业,再进行自我检查,这两个教学活动都是由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最后,同学教师的评价,全面检查同学的落实情况,了解评价的效果。

猜你喜欢
评价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