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发展力测量研究*

2021-03-06 02:16张秀梅田萌萌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龄创新力领导力

张秀梅 田萌萌 田 甜

(1.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0;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教育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一、概念框架

(一)教师发展力框架的设定

教师发展力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逐渐实现身心发展的能力。它是现代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持续性的特点。教师发展力又是一种综合的原动力,有着丰富的内涵。王家忠(2013)认为,中小学教师发展力要素结构主要包含教师的职业自觉力、学习创新力、教学执行力、人际沟通力、心理调控力、文化影响力六个方面[1];李正福从系统发展的角度将教师专业发展力分为愿景力、规划力、学习力和研究力;也有学者将教师专业素质分为专业能力(决定学科该教什么)、研究力、课程知识与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会文化能力、情绪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力和环境能力等(Selvi,K,2010)[2]。

本研究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课题组多年来指导师范生和培训在职教师的经验,将教师发展力划分为创新力、领导力、信息力、学习力、研究力和文化力等六个子能力,界定如下:

1.创新力是指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为引导,通过对学校管理制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育技术等方面进行革新,以求改善教育治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的能力。

2.领导力是教师围绕愿景带领老师、学生或校外家长、教育利益相关者为之共同努力并施加个人影响以及进行科学决策的能力。

3.信息力是教师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包括媒体、资源、设备、工具、平台等)来开展教学的能力。

4.学习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从不同渠道不断获取更新知识、理念、方法和教学技能以提高个人教学管理水平的能力。

5.研究力就是指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现象的本质,摸索和总结其规律,对其作出合理解释或预测,取得科学结论,能够有效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6.文化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逐步积淀养成的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对文化的认知与包容的能力。

(二)教师发展力测量量表的编制

在明确教师发展力及各子能力内涵的基础上,设计了教师发展力测量量表。它不同于以往的侧重某一维度能力测量的量表,如教师信息力测量量表(Simons,M. et,2017)[3]、教师领导力测量量表(Yuet,F.K.C et,2016)[4]等,它是一种综合的测量量表,包括学习力、研究力、信息力、文化力、领导力、创新力等六个方面的子量表,每个子量表分别对应15道题,分值为0—10之间,完全不符合为0分,比较不符合为2.5分,基本符合为5分,比较符合为7.5分,完全符合为10分,15个题项得分的平均值大小显示了该子能力水平的高低。

六个子能力的问题设计尽可能地反映该能力的内涵,用语做到通俗易懂。比如,学习力设计的问题有:“我喜欢参加教师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我每周都会花一些时间在网上自主学习”等;研究力的题目包括:“对于想要了解的问题,自己能够查阅文献,筛选出有用的资料”、“我知道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撰写论文的基本要求”等;信息力的题目有:“我经常收集并使用网络上的学科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我经常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等;文化力包括:“我喜欢到博物馆这类地方去了解民族文化和历史”、“我对中外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总是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领导力的题目有:“做团队负责人的时候我会在分配任务的时候用人所长,育人所短”、“对我来说,团队的成绩比个人成绩重要”等;创新力的题目有:“我经常使用头脑风暴法或不同领域的思维方法来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我喜欢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

量表经过多次试测并修改最终正式发放。教师通过在线填答量表,根据每个维度得分均值来了解不同能力的发展水平,最终得出个人的教师发展力水平报告。分值判断依据如表1所示。

表1 教师发展力等级水平评判标准

二、数据分析结果

经检验,量表数据的信度系数均大于0.936,说明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分析,测得KMO值为0.921,说明量表划分的维度非常合理。

(一)教师发展力基本情况

我们以A县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进行测量,共回收量表280份,有效量表数为242份,利用Excel和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多种统计。

就教师群体的人口学特征来说,男教师占46%,女教师占54%。教师年龄多介于30—4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4岁,教龄多集中于10—20年之间,平均教龄为14.2年,年龄和教龄均呈正态分布。

表2 教师年龄和教龄基本情况

得分<5的教师有21位,占整体的8.7%;7.5>得分≥5分即一般的教师有131位,占整体的54.1%;8.5>得分≥7.5分即良好和得分≥8.5即优秀的教师人数分别为48名和42名,分别占整体人数的19.8%和17.4%。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老师其发展力处于一般水平状态,各有接近20%的教师的发展力处于良好或者优秀水平,8.7%的教师的发展力处于较差的状态。

图1 教师发展力水平分布图

进一步对教师六个力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进行计算。从均值数据来看,领导力7.2分、信息力7.4分、学习力7.3分,此三种子能力均大于7分,创新力6.8分、研究力6.6分、文化力6.8分。教师发展力总体水平为7.0分,说明均处于初级水平状态,如图2所示。六种能力和综合教师发展力标准差均大于1(常模的标准差一般介于0.4—0.6之间),说明数据分布不均匀,教师个体间的发展力水平差异较大。

图2 A县教师发展力总体情况雷达图

不同性别教师的六力均值也有一定的差异性,男、女教师各自的六力总图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在创新力、信息力和文化力三力中,男教师的均值都高出女教师,其中,创新力的性别差异最大;女教师的学习力略胜一筹;而在领导力和研究力方面,没有性别差异。

表3 不同性别六力对比表

图3 不同性别教师六力分布雷达图

教师发展力随时间的推移会有所发展变化,不同年龄段或教龄段的教师其六力发展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异,数据结果充分验证了这一点。我们把教师的教龄时间分为0—5年、6—10年、11年以上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如图4所示。从整体上来看,0—5年教龄时间段的教师发展力水平最低;6—10年教龄时间段的整体水平最高;11年以上教龄时间段的老师除了信息力上略低,其他方面和6—10年的教龄教师基本持平。从每个力来看,处于0—5年教龄段的老师,其学习力、信息力和文化力水平最高,但随着教龄时间的增长,学习力和信息力的水平持续降低,而创新力、领导力和研究力却持续增长,在6—10年达到高峰,之后创新力保持不变,但领导力和研究力开始降低,文化力则在6—10年的教龄段最低,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走势。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二)教师发展力在多个维度上的差异性分析

1.性别对教师发展力的差异影响不显著

如前所述,不同性别的教师在某些力的得分值方面有所不同,但差异是否显著呢?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方法,通过P值和Sig值进行判断,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在创新力、领导力、信息力、学习力、研究力、文化力中的Sig值均明显大于0.05,因此样本群体不同性别的教师其发展力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年龄、教龄对教师发展力之信息力和文化力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采用单因子多变量方差分析统计方法,验证不同年龄样本中创新力、领导力、信息力、学习力、研究力、文化力六个方面上是否有显著不同。将教师的年龄分为19—30岁、31—40岁、41—50岁、50岁以上四个组。因为各组人数不相等,采用最常用最保守的SCheffe法进行统计分析,在教师的年龄与其创新力、领导力、信息力、学习力、研究力、文化力的方差分析结果中,信息力和文化力的p值分别为0.030和0.044,小于显著性水平α=0.05(见表5);而创新力、领导力、学习力、研究力全部大于显著性水平α。这说明,在统计学意义上,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信息力和文化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创新力、领导力、学习力、研究力上没有显著差异。

表5 不同年龄六力方差分析结果

用SCheffe方法做进一步的事后检验以探析哪些年龄的教师在信息力、文化力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如下:19—30岁教师和50岁以上的教师在信息力上存在显著差异(p=0.032),即年轻教师的信息力水平显著高于年龄偏大的教师;31—40岁教师和50岁以上的教师在文化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6),即50岁以上教师的文化力水平要显著低于31—40岁的教师。

(三)学习力与其他五种能力具有正向影响

根据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创新力、领导力、信息力、学习力、研究力、文化力六个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六种能力之间是否存在一种最为基本的能力,这需要运用回归分析做进一步的验证。采用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通过DW检验值判断,当DW值处于1.5—2范围时,表明残差项间无关,可以进行回归分析。通过F值和F概率值判断回归方程是否具有显著性,也就是判断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水平上是否显著做出判断,通过多元决定系数R2解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预测力,通过回归系数的T值以及T的显著性判断各个自变量的显著性,通过标准化回归系数B判断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B值越大,表示其影响程度就越大。

根据相关分析系数的大小,拟将学习力作为自变量,领导力、信息力、创新力、研究力、文化力作为因变量做回归分析,如表6所示。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表明,学习力对领导力、信息力、创新力、研究力、文化力的回归效应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00)。学习力对创新力、领导力、信息力、研究力、文化力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429、0.535、0.595、0.700、0.637,表明学习力可改变这五个变量的百分比程度,其中学习力可改变研究力的程度最大,为0.700。

表6 学习力与其他五种能力的回归分析结果

采用AMOS22.0对假设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对变量进行非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表7列出了以学习力作为基准的变量间的假设路径的路径系数(Estimate)、标准误(S.E.)、检验统计量(C.R.)和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水平p值的初步检验结果。

表7 假设模型的初步检验结果

结合以上数据分析,可以认为:学习力对创新力、领导力、信息力、研究力、文化力具有正向影响,且达到显著水平,特别是学习力对研究力的改变程度最大。

三、讨论

(一)教师群体中的发展力在不同的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不同性别教师的教师发展力总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创新力、信息力和文化力这三力中男教师要高于女教师,特别是创新力的性别差异最大。

年龄与教龄在信息力、学习力、研究力、文化力中都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的信息力、学习力、研究力、文化力能力会呈现衰减趋势。其中,教龄、年龄和信息力、学习力之间的关系更加敏感。

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信息力和文化力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低龄段(19—30岁)要显著好于高龄段(50岁以上)。这与孙德芳(2013)[5]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即“不同教龄教师的学习发展力的‘波动’十分明显”。

(二)教师发展力的六个子能力可以共同预测教师发展力

经过统计,创新力、领导力、信息力、学习力、研究力、文化力六个方面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学习力与研究力相关系数最大。这说明六个子能力具有良好的共生关系,可以共同预测教师发展力。

(三)学习力是教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或基础力

六力中,学习力的基础作用最明显,说明教师的学习能力,特别是终身学习能力和数字化学习能力是决定其一生职业发展力的关键,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

综合以上的分析结果,可以把六力的结构关系划分为两个层次,即基础发展力和高阶发展力,前者包括学习力、研究力和信息力,后者包括文化力、领导力和创新力,如图5所示。

图5 教师发展力结构图

教师发展力决定其工作绩效和职业表现。从时间维度来看,教师是一个需要经过专门的教育、培训、学习,并且要在整个教育生涯中积累经验、不断学习发展的职业(陈平,2008)[6]。从内涵来看,教师发展力的蕴意丰富,不同教师在各力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起到优势决定作用的始终是教师的学习力。学习力强的教师,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文化涵养、领导素质方面都会有卓越的表现。因此,在各类教师教育的培养和培训活动中,要把教师学习力的提高放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首位。随着教龄的增加,还应通过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年长教师的学习力、研究力、信息力、文化力的维持,以抵挡其随年龄增加而衰减的趋势。

四、建议

(一)教师发展力提升需要协同并进和一定的理论指引

教师发展力的内涵包括多个方面,彼此相互影响,如木桶原理,某方面能力欠缺会造成整体发展力不足,特别是学习力是最根本的发展力。教师教育培养院校和培训机构,应该系统研制教师发展力的培训和培养方案,定期以专题培训、混合式研修等方式来持续强化其某一方面的能力;以MOOC、在线专题研讨等形式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专业发展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在职教师往往面临多种角色的挑战,需要平衡家庭、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从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培训者来看,为了促进教师的发展力,需要采用必要的成人学习理论去指导帮助教师在更短时间内有效地提升其内在发展力,特别是学习力,这些理论有质变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终身学习理论等。面向在职教师服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善于灵活使用不同的理论去指引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发展力的培养需要借助一定的校本研修机制来达成

教师发展力每一个维度的提升都需要依靠教师通过大量的行动研究、教学实践、观摩历练、反思改进和专业进修去完成。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途径有师徒制的传帮带(有的称为“青蓝工程”)、观课磨课(含教学视频回放与课例分析)、课题研究、专题研讨等。不论是哪一种维度的发展力,都要植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无实践不生长。发展力要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载体,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发展和他人引领,止于至善。自我发展是一种内在的内驱力,而他人引领则更加强调机制的确立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的确立需要教师所处学校和当地的教师发展中心以及教研、科研、培训、教育技术等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协同打造校级和区域教师发展共同体,共同培育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素质创新性专业化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教龄创新力领导力
我国教师领导力研究综述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咸阳市激发人才创新力
基于教龄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企业创新变革中的领导力研究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领导力21法则》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全球十大创新力国家地区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