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L教学法结合“逆向思维”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1-03-06 11:33刘媛媛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21期
关键词:逆向思维胸痹病机

刘媛媛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内科所属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也是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学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中医内科学是中医院校医学生最早接触中医临床的重要课程,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其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1 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难点及存在问题[1-4]: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手段方法单一,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中医内科学的部分内容(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与基础理论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交叉重复;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书本内容、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缺乏临床实践,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由于中医内科学的考核方式偏重理论、缺少实践性,也使部分学生存在“考前临时抱佛脚”的侥幸心态,直接导致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薄弱,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核心内容掌握度及临证思维能力,成为探索中医内科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研究方向[5]。

2 CBL教学法结合“逆向思维”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根据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学科性质,中医的师带徒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所以在教学环节中增加临床实践课时非常重要,但受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临床资源等条件限制,目前还未能全面推广,因此在授课时采用CBL教学法,引入名家医案,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CBL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分析,进行归纳和总结;既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又能促使教师开阔思路、加深思考、补充教学内容,加强师生沟通交流,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关东升等[6]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应用CBL教学模式有一定优越性和可行性,通过病案分析,可加深学生对病症的理解,培养学生临床辨证思维,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判断疾病的思维能力,从而活化学生诊治疾病的思维,训练其临床工作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收集、查阅资料,相互交流学习,也培养了沟通技能,为以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奠定基础。邱华等[7]将中医学专业112名大三学生随机分组,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法和CBL教学法进行观察,结果显示CBL教学组学生在考试成绩、综合能力自评分和教学满意度上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说明CBL教学法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但是传统的C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大多是将概述、病因病机、诊断方法、辨证论治等内容按照传统教学方法系统讲授,最后引入临床案例,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联系实践。但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且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将“逆向思维”法与CBL教学法结合,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先讨论典型案例,后归纳总结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模式进行教学,既有利于教师精简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内容;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索,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黄承伟[8]按照“逆向思维”法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通过对218名高职学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临床辨证思维,提高其主动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 以“胸痹”章节为例,采用CBL教学法联合“逆向思维”法进行教学设计

胸痹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密切相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胸痹”章节是中医内科学的核心内容,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十分必要。

3.1 做好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等课程,掌握了中医学基本理论、辨证方法和治法方药等知识;已经完成中医内科学中肺系病证章节内容的学习,对中医内科学的学科体系有了初步认识,了解了中医临床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确定主要知识点、重点及难点等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胸痹的主要症状、病因病机、诊断依据、辨证和治疗方法。难点是胸痹的发病机理,病机的虚实转化等。

3.2 准备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可以从名医名著中选取,也可从现代医书(如陈会君主编的《中医内科学教学医案选编》)中选择。但所选案例必须病因明确、症状典型、舌脉等体征完备、病史完整准确,教师应根据学情分析,对选取的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设计。

3.3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准备:将学生分组,每组5~6人,提前1周通知学生预习章节内容,借助微信群和学习通平台发布典型胸痹病案,其中心血瘀阻证、气滞心胸证、痰浊闭阻证、寒凝心脉证各取一例。依据教学大纲对胸痹的概念、典型症状、临床范围等内容进行简单讲解。

设置问题、讨论分析:回答每个病案的中医诊断(病、证)、证候分析、鉴别诊断、治法、代表方药;归纳、总结胸痹的病因病机、诊断及辨证要点、治法方药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分析讨论,每组派1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1名学生进行补充。对不同的讨论结果,各组之间可进行辩论并阐述理由。

教师总结:给出参考答案,对各小组简单评价,针对学生回答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合教材内容和所给病案,对“胸痹”章节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3.4 综合评价教学效果

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后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微信小程序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的评价,加强师生交流;进行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4 结语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基于“逆向思维”法进行CBL教学设计,打破常规,另辟蹊径,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在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能锻炼学生的临床诊疗能力。同时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激发专业自信心,提升职业自豪感,促进了课程思政的实施。对于教师来说,课前需要查阅大量资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向,把控课堂进度,课后进行反思总结,促进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但是运用CBL教学法结合“逆向思维”法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情调整案例和问题的难易程度。从教学实施过程来看,小班教学更加适合学生学习,一方面每组人数不多,可以保证每名学生参与其中,且有发言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管理,课堂讨论也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另外,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短,课程安排集中,而CBL教学法比较耗时,也不适宜全面推广实施。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情、教学资源、章节内容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长久之计。

猜你喜欢
逆向思维胸痹病机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独立思考成就独家新闻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辨证施护胸痹60例
胸痹治则治法源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