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现象的归因分析与价值引导

2021-03-25 12:50丁媛媛
大理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佛系价值观价值

丁媛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

近年来,“佛系”一词甚为流行,一些“90后”“00后”青年常常以“佛系”自我标榜,“无所谓、怎样都行、一切随缘”成为“佛系生活”的代名词〔1〕。迅速走红于网络以及现实生活的“佛系生活”现象引起了社会关注。有学者研究指出,所谓“佛系青年”意指崇尚得过且过、风轻云淡、一切可有可无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的青年〔2〕。佛系青年的概念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其影响却客观存在。“佛系”究竟是“一种消极的善”还是一种青年亚文化,如何解构看似与世无争、无为而至,实则消极遁世的“佛系生活”,引导青年一代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和奋斗进取的正确价值理念,值得深思和研究。

一、佛系青年的现实表征

(一)佛系语言:社会现实的回避

语言即是使用者精神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时下一系列的佛系语言为社会现实压力下的青年一代提供了一种迎合其精神需求的语言支持,存在出现“时尚”异化表征的可能性。青年通常喜欢用流行时尚的语言来表征自我生活与工作,反映其精神状态且迎合其表达方式的语言可能会成为高频词汇。从佛系语言来看,“你来我欢迎,你走我不送”“好事坏事,都是尘事”等类似词汇一定程度上受到青年欢迎。无论是内心的外在表征,还是语言的常规表达,佛系语言的流行容易影响青年对于现实的态度和行为。这类佛系语言即使使用者回避了不尽如人意的社会现实可能给自身带来的不良情绪,同时也回避了做出选择的矛盾和因此所要承担的后果。如“60分万岁,多1分浪费”“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等佛系语言,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青年回避现实的状态,同时也会对青年行为产生持续性消极影响。

(二)佛系心态:消极的精神慰藉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在《正能量》一书中认为,人们能够通过激发内在潜能,表现出一个全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和充满活力〔3〕。反之,“都行、可以、无所谓”等佛系话语传递出的更多是消极与退缩,而不是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信号,虽然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压力之功效,但更多的还是一种消极层面的精神慰藉。看似云淡风轻、随遇而安的所谓“佛系心态”,不过是无奈、无力、无助的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持佛系心态的青年在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容易缺失激情、干劲和创造力。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缺乏创新性的佛系青年并不认为自身存在问题。这种心理所呈现的状态表现为两种态势:一种是真正坚持佛性心态的无作为态势;一种是因无作为而用佛系语言及心态来自我麻痹的态势。无论是否认可,佛系心态都像是工具,一种消极的精神慰藉工具。

(三)佛系行为:青年责任的退场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升,“90后”“00后”们更加关注自身的感受,更加强调精神层面的满足与归属,这当然是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但人们自我价值的实现,其社会责任不可缺位,佛系青年们“一切可有可无”的行为背后,实际上是对自身社会责任的消解,是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悄然退场。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社会性,本质上是人参与社会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征。青年强则国家强,但“不争不抢”的青年难以助力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根本上隐藏着佛系青年逃避社会责任,拒绝使命担当的存在主义之殇。以校园中青年学生责任缺失为例,如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尤其是参与西部计划的学生比例不高;参与专业班级集体活动的兴趣不大;竞聘学生干部服务同学的意志不强等现象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不乏佛系行为的消极影响。青年责任缺失,但却在心理和行为上找到了社会不承认的自我认定理由,这是青年行为失范的最大隐患。

二、佛系青年潜在的消极社会影响

(一)对主流价值观的潜在影响

主流价值观反映一个国家的目标蓝图和伟大梦想,体现了一个国家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同。主流价值观引导着这个国家的民众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中国社会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蕴含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蕴含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单从个人层面而言,佛系文化所体现的价值取向与追求便与之格格不入。懒惰懈怠、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佛系青年生活和工作状态偏离了新时代广大青年认真踏实、辛勤工作、积极向上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主流工作状态,更与兢兢业业、精益求精、迎难而上的敬业精神相去甚远。长此以往,何谈爱国?因此,佛系文化在新时代青年一代中的渗透、传播,很可能对新时代主流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冲击。

(二)对青年社会担当的消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发展成就与历史巨变有目共睹,但同时也看到全面从严治党、经济改革、依法治国、生态文明、国防外交等各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4〕。未来已来,如何应对?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正成长起来,“80后”成为当今社会的一股中坚力量,“90后”业已迈入而立之年,第一批“00后”已然成年,国家富强之大任、民族复兴之大业需要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握紧前辈们传递的接力棒奋斗追赶、领先超越。然而,佛系青年看似与世无争、淡然超脱的“境界”,却与理应担当与扛起的青年之责任南辕北辙。“佛系”现象是自我价值的选择性实现,黑格尔说:“人不能像动物那样随遇而安,并且作为精神,也不应该随遇而安。”〔5〕因此,我们不得不正视“佛系”系列表征和消极影响,尤其是对青年责任意识培养和责任行为担当的影响。

(三)对青年理想信仰的消解淡化

信仰是指特定社会文化群体和生活于该社群文化条件下的个体,基于一种共同价值目标期待之上,所共同分享或选择的价值理想或价值承诺〔6〕。正确的理想信仰作为深刻的精神活动指引着人们的生活状态、行为方式,能够使人们在困境中不退缩、不放弃,克服困难,激发潜能,建立起富足的精神家园。而佛系现象在青年一代中的蔓延势必会消解青年一代对理想信仰的追求与坚守,在“佛系文化”的渗透影响下,容易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主义理想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淡化”或“边缘化”。青年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塑造期和确立期,这一时期正确的理想信仰的树立尤为重要,佛系现象对于青年一代理想信仰的消解必须警惕。革命战争年代,先辈们大多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雨花英烈,他们大多家境优越,并非被迫革命,究竟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地参加革命,视死如归?唯有理想与信仰,让他们用生命践行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担当。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没有信仰的青年是可悲的,更是可怕的。

三、佛系现象的归因分析

(一)现代性的精神后果

在《现代性之隐忧》一书中提出了现代性几个隐忧之处,其中就包括自我实现的个人主义。自我实现的个人主义认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人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权利以自己的良知决定各自接受哪些信仰,也有权利以他们的先辈不可能驾驭的整套方式决定他们自己的形态”〔7〕。这种自我实现的个人主义,也影响着一些“90后”“00后”,他们标榜个性,崇尚自我,而对于自我之外的问题和事务则表现出漠视与排斥,这使得他们对于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意义感旁落,在这种情况下的结果必然是生活的平庸和狭隘,自然产生不出积极进取的生命向度,只有可怜的舒适。为了更好地理解现代性的精神影响,我们需要厘清个人主义与佛系文化的关联性。个人主义强调自我和无视其他,这里的“自我”是一种“我说的算”“无视其他”和“漠不关心”,在利益无关性维度下,这种自我实现的个人主义很容易发展成为佛系文化或行为。当青年在“自我”中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情境下,佛系心理和行为将更加显著。

(二)虚无主义对精神的瓦解

虚无主义具体表现为对人类历史遗产、民族文化等不加具体分析,一概予以否定。尤其是面对高速发展的中国,一些西方势力企图通过散布虚无主义的错误历史观和价值观扭曲青年一代的正确认识,达到颠覆革命传统、否定历史文化、混淆视听的目的。虚无主义无论是披着学术、文艺抑或舆论的外衣,都是在瓦解人们的精神支柱、造成价值混乱与迷失。而佛系现象也正是受到虚无主义这一错误历史观和价值观的雾霾般毒害,一些年轻人对虚无主义的价值观趋之若鹜,热衷一些所谓的“心灵鸡汤”,将消极堕落的价值追求当作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历史维度下,佛系文化是将个人的存在与社会发展强行割裂,在自我麻痹的状态下享受所谓的自我个性;是将现实中的自我与历史中的个体强行剥离,否定个人的社会价值,强化个人的自我价值。在价值虚无主义的影响下,迷失自我、随波逐流,将彻底的自我放弃作为避难所和避风港。

(三)社会现实客观存在的压力

随着社会进步,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90后”“00后”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已经得到了一份基本的保障。但物质上的基本满足并不能化解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当学历提升、房贷车贷、工作升职、恋爱结婚、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一系列的社会压力接踵而至时,很多年轻人感到焦虑和不安。这是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生活在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总会面对来自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现实下的压力。遗憾的是,一份基本的物质保障非但没有成为一些年轻人迎难而上、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动力,反倒成为退缩和放弃奋斗的温床。快节奏的生活、学习生活工作的各种压力,使得一些年轻人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人生的意义、人生的目标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佛系青年”们姑且选择苟且的生活得以安放内心的焦虑,于是佛系青年们即以一种一切随缘、顺其自然的姿态作为对社会现实的消极应对和无力抵抗。

(四)网络空间中的从众心理

随着新媒体的涌现,信息的传播更加多元而迅速地涌入社会,但信息的质量却参差不齐,甚至真假难辨,使得部分辨别力差、意志不坚定的青少年容易受此影响。“佛系”文化的传播亦如此。微信朋友圈、各类公众号等经常推送一些关于“佛系”文化的文章,“丧文化”“佛系”恰巧迎合了一些焦虑、无奈的青年的内心需求,并从中找到了共鸣,于是抓起“佛系”的盾牌,在个体与社会之间筑起一道自我安慰的“防火墙”,借助群体力量完成自我认同。网络媒体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速着“佛系”文化在部分青年中的传播与流行。同时,媒体还热衷于给青年一代贴上标签,诸如“垮掉的一代”“90后已经出家了”等等,一些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似乎不将自己归为“佛系”便感到自己不入流,在盲目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也乐此不疲地给自己贴上“佛系”的标签,显得“新潮”和“标新立异”,忽视了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和追求。

四、佛系青年价值引领的整体策略

(一)以习近平的青年观涵养当代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8〕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他将“理想信念”比作精神上的“钙”,没有了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而在“佛系青年”身上缺的正是这精神之“钙”,缺少远大的理想信念,只图眼前的苟且安逸。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树立的人生信念。因此,我们首先要使青年一代认识到中国梦实现的可行性,以及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作为青年一代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当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时期,一代青年人为建立理想中“可爱的中国”舍生取义、慷慨以赴;当新中国处于积弱已久、百废待兴之时,一代青年人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力图改变一穷二白的国家面貌;改革开放以来,又有一代代青年人在国家的建设发展中殚精竭虑,造就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但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才能坚定青年奋斗的信心与勇气,才能够持之以恒地释放传递正能量,才不会在压力与挫折面前轻易选择“佛系”。要在青年一代中树立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以及价值观形成中的鉴别意识,“扣扣子理论”“理想信念是总开关”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的一系列的观点,都为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因此,要深入研究剖析习近平的青年观,并以此来涵养当代青年,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情怀,抵制消极堕落的生活方式的侵蚀,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情趣。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当代青年

核心价值观是绝大多数人的精神纽带,支配绝大多数人的行为,是全体国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它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本质和方向〔9〕。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加之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各种价值观念纷繁复杂,给鉴别能力较弱、心智尚没有完全成熟的一些青年人带来无所适从和迷惘,甚至产生错误、扭曲的价值观,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必须有所作为,而弘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合适不过的路径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中流砥柱,它通过三组词汇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为国人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和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抵制错误价值观念、矫正“佛系”亚文化的最好武器。此外,作为国家和社会对于青年的期待,除了不同职业的不同要求外,共同的要求必然是具备爱国热情、敬业精神、诚信品质、友善行为以及新时代青年必须具备的法治意识、创新思维等,而这些综合素质的养成得益于个人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正确价值观的塑造起着指引和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还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最后终将以个人层面的价值观为抓手和落脚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够给予青年一代思想层面的影响,也能够给予实践层面的具体指导,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青年一代的成长成才具有保障作用,理应成为青年一代的根本价值遵循。当价值标准确定以后,价值标准的塑造者向青年传播价值观念、价值文化的能力高下就成为价值标准能否有效传播的关键要素。有效传播的关键是要用正确理论和观点来解答、剖析社会现实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尤其对于使青年困惑的问题,一定要讲清楚弄明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召力。在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的过程中,不是生硬灌输,而是要“润物细无声”;不是“我说你听”的单向传播模式,而是和风细雨、“你来我往”的双向互动模式,这体现了传播者、教育者的水平和能力,也关乎着对青年一代影响塑造的效果。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舞、感染青年,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三)以革命精神引领当代青年

“佛系”一词源于日本,陈赛金、陈超俊两位学者在《当代青年“佛系”现象的成因与对策》一文中认为,宽松优渥的成长氛围、独生子女背景下家长保护关注度极高的成长环境容许了一定程度的懈怠,成为享乐主义滋生的温床〔10〕。的确,随着物质水平提高,某些青年人对于物质的获得与失去没有那么敏感,从而产生的一种懈怠或低欲望生存状态。姑且不论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到了可以让青年一代“低欲望”的时候,物质条件的相对满足也不应该成为一代青年放弃拼搏和努力的理由和借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群家庭殷实、受教育程度高、在世人眼里有着大好前程的年轻人没有选择“佛系”,而是为真理奔走,为信仰而战,创造了“雨花英烈精神”。“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便是当年那样一群信仰坚定、敢于斗争、不惧牺牲、甘于奉献的年轻人留给当代青年的宝贵精神财富和进取力量。还有一群年轻人,他们也与今天的“90后”“00后”一般的年纪,但他们也没有因为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选择逃避和“佛系”,而是用蓬勃的青春力量扛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旗,迸发出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这其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追求知识和科学的精神都应该成为今天培养青年一代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生动教材。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于少了些生活磨砺的“佛系青年”们,更需要革命精神的滋养和引领。革命精神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所孕育出来的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雨花英烈精神等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以引领青年健康成长的生动教材。

(四)以纯净的网络空间呵护当代青年

对于“90后”“00后”来说,网络几乎是伴随着他们的成长的,甚至可以说是如影随形、密不可分。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9年6月,10~39岁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5.1%,其中20~29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24.6%。网络占据了青少年生活的重要位置:有问题问“度娘”,购物上“某宝”,交友找“附近的人”,记录心情发微信,娱乐消遣短视频,网络空间的各种资源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拓展了眼界,网络对于青少年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渗透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正如人们在呼吁保护生态环境,享受山清水秀、蓝天白云的自然环境一样,网络空间同样需要一个纯净的生态氛围。然而,现实中,网络上却依然存在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状况,甚至有的不良媒体受到利益驱使,扮演推波助澜的角色,尤其对于三观正在形成、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社会、相关机构都责无旁贷。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正式实施,政府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切实做到依法办网、依法管网,筑牢网络安全的法律底线,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规范管理;作为互联网企业要切实提高企业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决杜绝不良信息在网络的传播,将呈现规范有序健康的网络环境作为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各类社会媒体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平台,用心打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阵地,传播悦目润心的正能量观点和作品,创作喜闻乐见,青年人容易接受的短视频、微党课等,让青年一代置身于网络空间中依然得到关爱呵护并能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佛系价值观价值
我的价值观
Z世代:拒绝内卷,不再佛系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法系妈&佛系爸
别让“佛系”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
佛系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