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心理需要与大学新生积极情绪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

2021-03-25 06:09张晓州
大理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新生个体

张晓州,彭 婷,洪 頵*,罗 杰

(1.铜仁学院教育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2.贵州健康职业学院人文基础部,贵州铜仁 554300;3.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贵阳 550025)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积极情绪”成了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主要致力于识别和理解人类优势和美德,帮助人们提升幸福感和生活得更有意义〔1〕。积极情绪是指当客观刺激能够满足个体自身需要时,个体所产生的积极感受〔2〕,也是个体对待自身及他人或事物的积极、稳定的心理倾向〔3〕,反映了人们所能感受到的激情、活跃及精力充沛的程度,伴随着高能量、高集中力和高愉悦度〔4〕。不难看出,积极情绪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对人们的心理世界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5〕。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与学习动机、人际信任、生命意义感等存在密切联系。具体而言,积极情绪能够激发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动机,增加其认知投入,善于付出更多的精力,逐渐形成积极的学习行为,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6〕。同时,情绪社会建构理论认为,情绪产生于特定的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中,这就意味着高积极情绪的人们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与合作行为,能够减少不良行为(如吸毒、酗酒等)的发生,从而增强人际信任,获得更多的人际资源,进一步在社会情境中形成良好的人际互动氛围〔7〕。另外,积极情绪能够帮助人们积累更多的资源,这些资源在接下来将作为提高个体成功应对的储备,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环境的各种挑战,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保持对生活的意义感〔8〕,并且能够更好地体验到自我价值感,从而形成较高的心理幸福感,提升人们的生活满意度〔9〕。大学新生刚步入大学校园,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模式,再加之自我所扮演角色的转变,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学习压力、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模式变化所带来的适应性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解决,极易引发大学新生产生诸如内心失落和迷茫、自卑、虚荣心强、情绪不稳定、灰心失望、缺乏信心等心理不适应〔10〕,甚至导致出现孤独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11〕,进一步引发不自信或消极的自我认识,进而对大学新生的自我发展和适应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培养大学新生的积极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大学新生的个人资源,并对其大学四年的学习与生活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综上,探讨大学新生积极情绪的影响因素对提升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本心理需要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主要包含自主需要、胜任需要和关系需要,这三种需要对个体的成长、完整性及健康有重要影响〔12〕。通常来说,自主需要是指个体依照自身的意愿做出选择,能够感受到对自己行为上的控制感和心理上的自由,自主需要的满足对个体的内在动机影响最大,有研究表明,自主需要对于维持个体的最佳效能感和幸福感尤为重要,能更大限度上减少个体的心理与行为问题〔13〕,有利于个体灵活主动的探索,以更开放的心态接受外在世界的经验〔14〕;胜任需要是指个体感觉到的对于环境的掌控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新技能,是个体先天所具有的一种对于环境的探索倾向,有研究表明,胜任感高的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重要任务,能够体验到胜任感的需要,对环境表现出较强的掌控感,感受到较少的消极情绪,从而更有可能实现自我成长〔15〕;关系需要是指个体感受到的与他人良好的关系,以及来自他人的支持,即个体有被他人和群体接受和尊重,体验到归属感和亲密感的需要,有研究表明,当个体的关系需要得到满足后会获得或者感受到安全的人际氛围,有利于缓解消极心理,进而实现积极的心理变化,并伴随着积极情绪的产生〔16〕。总体来说,当这三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们就会体验到对生活的意愿感、意志感和选择感,能够增强或维持自主性动机,增强生活的质量〔17〕,有利于人们获得自我整合感和幸福感,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研究发现,基本心理需要程度水平高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有较高的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18〕,并且伴随着个人成长主动性的提高,能更积极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容易采取灵活主动的探索方式及时获得外在世界的经验〔15〕,不断提升其社会技能,促使个体逐渐形成积极的心理倾向,从而更有可能实现自我成长,这是一种立足现在、展望未来的动态社会化过程。相反,当个体面临严重逆境或者在面临较多严重的风险事件时,其基本心理需要受挫难以得到满足〔19〕,在面对压力或困难时更容易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20〕,并且伴随着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21〕,从而引发更多的消极心理问题和行为,导致个体出现适应不良,甚至对个体的长远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有研究表明,基本心理需要与积极情绪存在显著相关〔22〕,并且基本心理需要能够预测积极情绪。当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个体就会沿着健康和最佳选择的道路发展,能够体验到一种切实存在的完整感和积极生活带来的幸福感〔23〕,并伴随着愉悦的主观体验,进而提高其积极性和活动能力〔3〕。目前,针对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与积极情绪的关系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假设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对积极情绪存在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即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水平越高,其积极情绪也就越多。此外,研究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对积极情绪的影响,不能忽视性别因素对积极情绪的影响。

社会角色理论认为,男女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文化标准的不同,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承担的责任也就各不相同,从而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性别差异〔24〕,进一步使得人们容易形成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刻板印象。以往研究发现,基本心理需要与性别存在密切关系,即基本心理需要男性高于女性〔25〕,也有研究认为女性的基本心理需要高于男性〔26〕。同时,有研究认为男性与女性在基本心理需要上没有显著差异〔27〕。此外,有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即男性的积极情绪要显著高于女性〔3〕,也有研究发现女生积极情绪要明显高于男生〔28〕。综上,可以看出,现有研究只对不同性别做了简单比较,并没有把性别作为基本心理需要对积极情绪影响的调节因素来考虑。因此,本研究以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基本心理需要对大学新生积极情绪的影响作用,并考察性别在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对积极情绪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以期为大学新生积极情绪的培养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对贵州省2所高校的大一新生开展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30份,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394份,有效率91.6%。其中男生163人(41.4%),女生231人(58.6%);担任学生干部95人(24.1%),未担任学生干部299人(75.9%)。

(二)研究工具

1.基本心理需要量表

基本心理需要量表由Deci和Ryan〔29〕编制、喻承甫等〔30〕修订,共21个项目,其中9个项目为反向计分题,包括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和关系需要三个维度,采用7点计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7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越高。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78。

2.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

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由邱林等〔31〕修订,共20个项目,其中10个项目为积极情绪,10个项目为消极情绪。本研究探究的是大学新生的积极情绪,因此选取积极情绪的10个项目,包含项目1、3、5、9、10、12、14、16、17、19。采用5点计分法,从“几乎没有”到“极强”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感受到的积极情绪水平越高。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5。

(三)共同偏差方法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共同方法偏差问题〔32〕,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9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并且第一个公因子的方差解释率为19.59%,低于临界值40%。所以,可以排除共同方法偏差对本研究的影响。

(四)数据处理

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利用AMOS21.0统计软件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然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积差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与积极情绪的相关分析

为了考察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与积极情绪的关系,利用积差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基本心理需要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20~0.84,P<0.01)。

表1 基本心理需要与积极情绪的相关分析

(二)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对积极情绪之间的回归分析

表2的结果发现,基本心理需要各维度、基本心理需要均对积极情绪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即基本心理需要能够显著预测积极情绪。

表2 基本心理需要与积极情绪之间的回归分析

(三)性别在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与积极情绪之间的调节作用分析

根据调节效应的检验标准〔33〕,首先将性别变量做虚拟化处理,将中心化后的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乘积项作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乘积项回归系数显著,说明性别在基本心理需要与积极情绪之间存在调节效应。结果见表3。

表3 性别在基本心理需要与积极情绪之间的调节效应分析

表3的结果发现,基本心理需要对积极情绪的回归模型中加入交互项后,交互项对积极情绪的预测作用显著(t=2.05),并且R2的变化显著(△R2=0.01,P=0.04<0.05)。因此,性别在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对积极情绪的影响中起调节效应。为进一步了解性别在基本心理需要对积极情绪影响中调节作用的具体特点,采用简单斜率回归分析〔34〕,对性别的调节作用进行分析,首先以基本心理需要为预测变量,积极情绪为因变量,分别对男生和女生进行了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积极情绪对基本心理需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β)在男生组和女生组分别是0.23(t=3.05,P<0.01)和0.42(t=6.93,P<0.001);然后,以基本心理需要得分的前27%为高分组,基本心理需要得分的后27%为低分组,形成高基本心理需要组和低基本心理需要组,并计算两组的平均数;最后,将两个平均数分别带入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到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得分高分组和低分组条件下的积极情绪的预期分数。性别在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与积极情绪之间的交互作用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在大学新生群体中,随着基本心理需要得分的增加,女生的积极情绪明显高于男生,男生(t=3.05)、女生(t=6.93)。

图1 性别在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与积极情绪之间的调节作用

四、分析与讨论

(一)基本心理需要与大学新生积极情绪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心理需要与大学新生积极情绪存在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基本心理需要对大学新生的积极情绪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表明基本心理需要作为大学新生积极情绪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基本心理需要得分越高,积极情绪水平也就越高。根据自我决定理论〔29〕,当大学新生的基本心理需要较高时,意味着大学新生的自主需要、关系需要和胜任需要得到了良好发展,即大学新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意愿合理地掌握大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模式,有利于受到他人和群体的接受与尊重,爱和归属的需要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在此基础上,大学新生对自身的能力充满信心,容易形成较强的胜任感,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大学阶段的各项任务。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有利于大学新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体验到积极情绪,对大学生活形成较高的满意度。相反,大学基本心理需要较低时容易出现替代性或补偿性满足,从而会导致一些比较严重的心理或生理问题。并且会导致大学新生出现压力感和疲劳感,会增加情绪上的紧张感〔35〕,伴随着负性情绪的产生。

(二)性别在基本心理需要与大学新生积极情绪之间的调节作用

性别的调节效应分析发现,基本心理需要对大学新生积极情绪的影响中存在着男女性别的差异。具体来讲,基本心理需要得分越高,越有利于女生积极情绪水平的发展。相对于男生来说,女生基本心理需要得分较高时,其积极情绪水平也就越高,基本心理需要得分较低时,女生积极情绪水平也就最低。这表明如果同时提高男生和女生的积极心理需要程度时,女生的积极情绪水平要高于男生,基本心理需要对女大学新生的积极情绪影响较大。本研究结果说明性别不仅是影响大学新生积极情绪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对大学新生的基本心理需要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此外,该研究结果也说明不同性别的大学新生在基本心理需要对积极情绪的影响中存在差异,性别是影响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与积极情绪之间的重要条件。总的来说,女生的相关性要高于男生,即随着基本心理需要得分的提高,女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比男生更能正向预测积极情绪。这可能与男女性别角色的差异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要求男性要比女性承担更多的责任,强调男性成就或认真负责等优秀品质,并要求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男生内化这种社会规范并以此来构建自我,这就使得男性对自身的发展持有更高的期望与信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向自己的期望与目标努力奋斗〔36-37〕,并且还要提高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如果自身的能力或品质等出现问题时,由于社会规范的威胁会引发自身出现更多的消极情绪与情感〔38〕。这就导致自我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会形成持续的紧迫感,相应的积极情绪水平就会较低。相反,女性“主内”的传统文化可能使得其更容易满足当前的生活状态,能够积极主动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并且注重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和情感体验〔39〕,表现出富有爱心和耐心等积极品质,形成较强的自我认同感〔40〕,有利于其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情绪与情感,其积极情绪水平也就较高。因此,高校要注重对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提供保障,尤其是需要关注男大学新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大学新生面临新的环境,无论是在自主需要、关系需要还是胜任需要方面都需要及时引导与帮助,使得大学新生能够逐渐满足基本心理需要,对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形成积极情绪,有利于更长久地经历快乐体验,增强其幸福感〔41〕,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综上,本研究揭示了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与积极情绪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并且基本心理需要是影响大学新生积极情绪的主要因素。同时,性别在大学新生基本心理需要与积极情绪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女生和男生不同的基本心理需要对积极情绪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帮助大学新生提升其积极情绪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变量选择方面只选择了基本心理需要与积极情绪之间的关系及性别的调节作用研究,未深入探究是否还有其他变量在二者之间起影响作用。另外,本研究是横向研究,对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稍有欠佳。因此,未来研究中,影响大学新生积极情绪的因素有很多,基本心理需要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对积极情绪的影响可能还会涉及其他变量,可以引入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开展纵向研究或者实验研究,进一步考察基本心理需要与积极情绪关系之间的机制。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新生个体
重获新生 庇佑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