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轨道交通建设中前期管线搬迁工程的造价管理

2021-03-31 08:28上海第一测量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上海200083
建设监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概算车站轨道交通

黄 倩(上海第一测量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3)

0 引 言

近年来轨道交通在我国各大城市得到了高速发展,上海身为一个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的国际化大都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也正以迅猛发展的姿态迈入“十四五”。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发展,与之相应的建设资金也是极为庞大的,合理开展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节约国有资金开支,是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在整个轨道交通建设中,除去工程的建安成本,配套的前期管线搬迁费用在过往的十几年间不断攀升,因此亦成为轨道交通投资控制的重要部分。

1 管线搬迁造价管理重要性

在配合轨道交通车站、区间等建设的过程中,难以避免需对影响施工区域的各类管线实施搬迁,无论是从车站主体施工前的配套迁出、车站开挖过程中配合附属结构施工的搬离,还是在车站主体施工完毕后配套回迁,管线搬迁工作始终贯穿了整个轨道交通建设过程。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各类管线数量不断增加,管线搬迁费用也随之水涨船高,以目前上海在建穿越市中心线路的轨道交通线为例,其管线搬迁概算费用大约在 1 亿元/km 左右,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管线搬迁费用往往突破概算,可达 1.2 亿/km~1.5 亿/km 之多。因此,对管线搬迁费用的投资控制工作也始终贯穿了整个轨道交通的造价管理工作。

2 管线搬迁造价管理主要特点和难点

(1)管线种类多。轨道交通管线搬迁主要包括上水、燃气、通信、电力、雨污水等五大类管线,其中通信管线又包括分属不同权属单位的电信、移动、联通、有线、信息、公安、部队等。各类管线根据行业规范,采用不同定额计费标准,专业性较强。

(2)行业壁垒大。不同于土建和安装工程,各类管线因涉及民生安全等基础设施,其权属单位多处于垄断地位,企业收费标准占主导地位,行业壁垒较大,市场竞争机制较低,难以完全通过市场竞争来降低费用。

(3)施工现场情况复杂。为配合车站主体及附属结构施工,在工程筹划阶段虽有管线综合进行规划,但因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往往会出现规划之外的状况(如地下管位不足、动拆迁等原因影响场地交付、前期物探范围之外需搬迁管线等等之类),致使管线方案不断变化,与原规划有较大出入。与之相对的,权属单位的搬迁流程相对较长,建设单位往往为满足工期要求,在征得权属单位同意的情况下,不得不委托相关专业的总包单位来实施搬迁工作,相应的费用也有所增加。

(4)轨道交通施工周期长,复位管线数量增加。正如前文所述,轨道交通建设周期较长,从车站建设之初管线临搬阶段,到车站建设完成后管线复位阶段,往往需要5~6 年时间,期间根据车站施工方案、交通组织、及受地下管位空间所限等因素,有些车站存在多次搬迁,或同一阶段中部分管线临搬、部分管线复位的情况,对于通信、电力管线,难以分辨出是否按“拆一还一”的原则进行复位,尤其通信管线在车站建设期间,因通信路网发展致使在复位阶段较临搬阶段有所增加。

3 管线搬迁造价管理工作要点

经过每一轮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建设单位对造价管理的要求也逐步朝着规范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根据轨道交通建设进度,管线搬迁投资控制大致分为如下 3 个阶段。

3.1 工程可行性研究、概算编制阶段

3.1.1 提高管线物探准确性

从目前管线实际搬迁情况来看,管线搬迁费用超概情况较普遍,其中比较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概算编制阶段管线数量、规格与实际搬迁工程量及规格有出入,尤其在通信、电力管线方面,差异往往较大。建设单位应组织专业单位对工程施工范围进行勘探,为后续概算编制提供准确数据支持,也为今后管线搬迁方案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3.1.2 合理调整概算造价指标

从目前管线搬迁实际价格水平来看,部分管线计价水平远在概算指标之上。例如上水管线,因其权属单位的垄断地位,在行业内推行两套定额计价规则(即管线两端 50 m 内管线套用价格水平较高的《上海市小型给水工程专用定额(2013)》,中间段套用常规的《上海市城镇给排水工程预算定额(2016)》)。该计价方式对于长距离管线费用影响不是很明显,但对于轨道交通标准车站,常规搬迁长度大约在 200 m~300 m 左右的上水管线而言,其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就十分显著了。又比如燃气管线,权属单位在定额计费标准中增加施工降效费(即按人工、机械费用之和增加50%)、一些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如中心城区为减少停气施工影响采用封堵工艺进行末端连接),都直接导致了搬迁费用的增加。因此,在概算编制时,需考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相应管线价格指标。

3.2 管线委托实施阶段

3.2.1 设立投资控制目标值,建立管线搬迁的合同管理台账

在轨道交通基本完成施工图设计并确立批复概算之后,管线搬迁工程初步进入实施阶段。此时可将批复概算按管线类别拆解到各个车站,建立合同台账,并初步设立投资控制目标值,以便于对管线搬迁实际费用与概算及投资控制目标进行对比,实施动态造价管理。以上海轨道交通 14 号线为例,在建设初期主要根据经审计的轨道交通项目管线搬迁总费用/总车站延长米得出的经济指标,来测算并初步设立管线搬迁投资控制目标值。

3.2.2 提升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对管线费用投资控制的重视度

基于管线权属单位的主导地位,过往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对管线搬迁的着力点主要还是在于进度和质量的把控,随着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念的转变,不仅仅建设单位的决策层及造价管理人员参与到管线搬迁费用的投资控制中,建设单位的基层管理人员也应提升对管线投资控制的重视度。同样以上海轨道交通 14 号线为例,基于上述对概算的拆解及投资控制目标的确立,将投资控制目标值分派到每个车站辖区的业主项目经理,并将投资控制目标的执行情况纳入业主项目经理的业绩考核范围,以期在实际搬迁方案实施过程中寻求进度与造价的最优选。

3.2.3 根据管线类别及资料详实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包方式

随着轨道交通规模化发展,参与到前期管线搬迁的单位也较原来有所增多,委托方式也出现更多样化,根据目前在建线路的实施情况,除了燃气管线、电力管线、电信管线采用直接委托的发包方式,上水,非电信(移动、联通、有线、信息、公安、部队等电信意外通信管线),雨污水管线亦可采用公开招标,引入竞争机制降低建设成本。

(1)设置下浮率招标。在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各车站建设进展各不相同,有些车站方案基本稳定,车站建设开展较早,但有些车站尤其中心城区车站受前期征地、动拆迁及现场管位等因素制约,致使搬迁方案等难以最终稳定,对于综合单价受搬迁长度影响较大的管线(如上水管线),建设单位可采用设置总价下浮率的方式公开招标,调动投标单位发挥自身优势,争取更为合理且低价的搬迁费用。

(2)综合单价招标。对于管线方案稳定、图纸资料较为完善的情况,建设单位也越来越多尝试采用综合单价方式进行公开招标(例如非电信管线)。综合单价的招标方式不仅便于今后预结算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收集积累管线搬迁的相关指标,益于今后与概算投资控制目标的分析比对。

3.2.4 合理划分施工界面,严格施工管理,优化管线配套工作

建设单位在管线搬迁委托阶段,应结合各类管线搬迁实际施工情况,合理划分工作范围,明确施工界面,严格施工管理,优化管线配套工作。与管线搬迁相配套的工作主要包括沟槽回填、余土外运和路面修复。在管线搬迁委托阶段,沟槽回填工作通常由各大管线单位实施,余土外运及路面修复工作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专业单位实施,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因各单位的施工标准不一、工序衔接等问题造成扯皮。如:管线单位与路面修复配套单位对沟槽回填施工标准不一致,引起重复施工;余土处理单位未及时清运余土而临时由管线单位实施,易引起重复计费。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应做好相应施工管理工作,协调各单位施工工序,避免引起额外费用。

3.2.5 重视管线方案审核,尽量减少管线搬迁次数

正如前所述,轨道交通建设周期较长,车站施工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管线综合规划之外的情况发生,建设方的管理人员应加强管线方案的审核,对实际施工方案与原管线综合阶段搬迁方案不一致的,应核查方案的合理性、必要性,尽可能减少临搬次数,并以经相关方共同确认认可的书面形式作为施工依据。

3.3 竣工结算阶段

3.3.1 核查报审资料的合法合规性

造价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线结算工作时,应注意核查报审资料手续完善性(如:图纸资料应由相关设计单位提供的蓝图为准、签证资料需由专业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认可等),对图纸或签证资料有存疑之处的,应要求施工单位进一步提供书面依据或在必要时到施工现场进行核查,确保管线结算资料真实可靠。

3.3.2 重视管线结算方案与合同方案、管线综合方案进行比对

在管线结算阶段,管线搬迁方案已成为既定事实,造价管理人员应重视最终方案与既定方案的比对工作,搬迁方案、搬迁工程量有较大差异的,需经建设单位认可,并要有相关会议纪要、签证等书面依据。另外,对同一车站存在多次管线搬迁的工程,可将每一次的管线搬迁资料进行梳理核对,避免因搬迁次数增多而导致重复计费的情况发生。

3.3.3 核查不同管线之间、管线与配套工程之间工作内容,避免重复计费

因各类管线搬迁及配套工程实施时间不同、各施工单位结算报审时间也有先后,针对合同约定工作范围之外以签证形式报审的工作内容(如沟槽回填、余土外运等),造价管理人员应注意核查相关合同的结算资料,对有存疑的签证内容,应召集建设单位、现场监理及相关施工单位进行确认,避免同一工作内容重复计费的情况发生。

3.3.4 做好代建管理项目的管线搬迁费用梳理工作

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经常涉及车站代建、配套开发等代建管理情况,其中大部分涉及到管线搬迁的投资分工,造价管理人员应及时做好对这类管线合同的梳理,有条件的尽可能在结算之初根据相关投资分工界面对结算费用进行劈分,并做好台账记录,便于今后费用分摊核算。

3.3.5 及时更新管线合同台账,定期对管线搬迁费用进行梳理

因管线搬迁工作始终贯穿于车站建设的各个进程中,随着各大管线预结算工作的开展,管线搬迁费用也一直在不断变化,造价管理人员应及时做好管线台账的实时更新,并定期对管线搬迁费用进行梳理,做好管线指标数据收集整理工作。通过按管线类别、按车站等不同统计口径,与概算、投资控制目标进行比对,针对超概费用较高的管线、车站分析查找原因,并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管线投资控制情况,便于建设单位管理人员掌握管线费用最新进展,对后续管线方案变更等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

4 BIM 技术在管线搬迁工程应用的展望

当前在轨道交通的管线搬迁工程中,无论是先期设计阶段还是后期价格核算阶段,仍旧停留在借助传统平面图纸辅助的工程管理模式,平面图纸无法直观反应出各类管线的空间相对位置,当管线走向复杂的情况下,很难察觉管线之间存在的冲突之处,这也间接容易引起后期实施阶段方案变更、调整等情况的发生。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发展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目前BIM技术在轨道交通建设的应用正处于不断探索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BIM技术在管线搬迁工程中的应用也将大有可为。尤其对于一些现场施工环境复杂的车站,建设单位将现状管线排摸清楚,通过BIM技术构建各类管线模型、整合各项信息数据,不仅为管线搬迁方案的筹划提供便利,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各大管线在车站建设各个环节中的搬迁情况,而且也为管线搬迁的造价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助益,更好地避免上文所述的重复搬迁、重复计费等情况的发生。

5 结 语

前期管线搬迁是一项伴随轨道交通建设始终的重要建设环节,不仅涉及各类不同的公用管线,需要与不同的权属单位沟通协调,而且牵涉的搬迁费用较高,因此,做好前期管线搬迁造价管理工作对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概算车站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车站一角
EPC项目设计的概算控制和管理探讨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三新三化”在LNG接收站概算定额标准中应用的探讨
车站一角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
做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概算审核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