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BL的多维度进阶式线上教学实践

2021-04-02 03:19王新艳吕叶辉王从荣吴学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案例课程教学

王新艳,吕叶辉,王从荣,卞 杰,吴学平,杨 玲,姚 磊

(上海健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上海 201318)

受疫情影响,2020年初全国各大高校全面开展线上教学,引导学生居家学习,从而实现“停课不停学”[1]。大规模的在线教学是疫情防控的应急之举,也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极大挑战。在无任何经验可借鉴的背景下,我们根据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借助超星平台建成了正常人体学线上课程。通过分析前期试运行过程中反馈的教学问题,针对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弥补线上课程短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问题,对正常人体学课程各教学环节重新进行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基于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从对知识的掌握、情感的体验和思维的训练等多个维度着手,引导学生开展“生疑—引领—探索—思考与整理—记忆—实践—兴趣—情感体验”步步进阶式学习,并在实践后对教学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以为今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借鉴。

1 教学分析

1.1 课程分析

正常人体学是医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的有机融合,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功能及发生发展的学科。其中人体解剖结构是整个课程的基础,理论性较强,专业名词多,知识量大。本门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又划分为A、B、C、D 4个等级,每个等级有不同的教学大纲及要求。本学期课程内容主要为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两大章节。

1.2 学情分析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2019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课程等级为正常人体学C2。该专业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达,上学期已完成了正常人体学C1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上学期综合测评成绩优良率为53.1%,及格率为91.8%。

1.3 教学难点

课程内容方面: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复杂,知识点多,学生面对大量内容存有畏难心理,不仅理解、记忆困难,还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实践中。以血管的解剖结构为例,让学生牢固掌握重要血管的位置、分支、供血器官,清晰地辨别血管的上下级关系,体会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并进一步运用到实际中,是教学的难点。

线上教学方面:在线下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比较直接,另外学生分组讨论,可以互相促进;而线上教学教师仅通过录播或直播授课,信息的输出是单向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明显不足。线下课堂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模型和标本等加强对形态结构的掌握;而线上教学缺乏辅助教具,学生很难形成对解剖结构的形象认知。线上学习缺乏课堂纪律等约束机制,学生自我约束力差。另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2 课程建设及教学策略

2.1 资源建设

我们借助超星平台和上海健康医学院网络平台进行课程建设,内容包括脉管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及内分泌系统4个章节。超星学习通是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专业移动学习平台,学生可通过该平台进行学习。课程资源类型及占比见表1。其中视频资源包括网络资源、自制微课及教师录播视频,文档包括教材、PPT、参考资料。另外,平台的题库共有1 562道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作业库和试卷库。

表1 正常人体学C2线上教学资源

2.2 教学设计及策略

本文以“血管的解剖结构”章节为例,介绍线上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从知识、能力、素养等多个维度出发,对教学难点一一突破,使学生实现“生疑—引领—探索—思考与整理—记忆—实践—兴趣—情感体验”的步步进阶学习,最终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固化,设计思路见图1。

图1 “血管的解剖结构”章节教学设计

2.2.1 线上CBL教学,激发探索欲 案例教学法是以临床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基于案例的学习能使学生融入案例情景中,激发探索的欲望[3]。选择学生熟悉的情景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且运动减少的现状,我们设计了“疫情期间宅在家,沉默杀手需警惕”的案例:小杨,20岁,突发“胸痛2天,气促伴咯血1天”来医院就诊,经过医生询问得知小杨每天除吃饭上厕所都在床上躺着玩手机、打游戏,差不多有一周了,平时也不爱喝水。胸部CT显示肺动脉栓塞。请大家运用所学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解答以下问题:(1)小杨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怎样的途径到达肺部?(2)什么是肺栓塞?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有哪些?(3)居家抗疫期间,你的生活方式和小杨类似吗?今后要做哪些改变?你要给小杨和广大民众什么建议?

案例中患者的形象是大学生群体的缩影,因此更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欲望,启发学生对血管的解剖结构、走行、分布和分支情况进行思考,锻炼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2.2 思维导图助力,将知识系统化 血管解剖结构复杂,如不将知识系统化,学生掌握的只是知识碎片,难以形成永久的记忆。思维导图是非常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能很好地展示各级主题相互隶属与层级关系[4]。因此,教师首先在超星平台上发布粗略的思维导图框架,将全身各血管主干的重要分支绘制出来,引导学生填充内容,以课堂笔记形式提交。从学生提交的思维导图笔记来看,内容全面,细节完整,能将血管解剖结构与相关临床问题联系起来,说明学生高效、全面地掌握了本章节的重点内容。

2.2.3 使用3D数字人软件 作为形态学课程仅有平面图谱而没有可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模型和标本,会对学生的形象化认知造成很大障碍。3D数字人软件作为优质的虚拟解剖教学软件,能够显示全身三维解剖结构,也可以单独显示某个系统,学生可通过触屏任意旋转、局部放大,有效解决了线上教学无模型的难题。学生对3D数字人软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很快就能熟练运用软件来辅助学习。

2.2.4 设计个性化作业,实现活学活用 在学生对传统作业产生倦怠感的情况下,我们设计了用3D数字人软件解决案例问题的作业,使作业形式多样化、个性化。学生积极响应,运用软件制作了精美的小视频并加入配音,生动形象地解释了案例中肺栓塞的发生机制,并能够举一反三解决其他相关问题,如药物经手背静脉网注射治疗阑尾炎的问题,真正做到了知识的内化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将学生的成果展示在平台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自信心。

2.2.5 开展课程思政,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案例的运用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医学基础知识,还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学素养和正确的健康观念。当今医学已经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因此案例讨论也促使学生了解医学理念的变革,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医学知识去改变自己、影响他人。

2.3 教学实施

2.3.1 课前准备 91名学生分为16个小组,各组建立微信群,以小组协作形式完成线上发布的各项任务。课前一周,授课教师在超星平台发布案例和开放性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明确总体学习目标及各小组目标。

2.3.2 课堂活动 学生要完成相关视频的学习,每个视频任务点都包含了5道左右的检测题,学生在观看视频后需要答对相应的检测题,答错会强制返回重新观看视频直至回答正确。教师全程在线答疑,随时查看视频观看和任务点完成率,督促学生学习,并利用平台的投票、抢答、随堂测试等功能与学生互动。

2.3.3 课后讨论 课后答疑时间,教师利用腾讯直播或云班课平台,就学生在案例分析、视频观看和作业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回复,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并对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3 评价方法

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线学习要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因此平时成绩权重设置为课程视频任务点30%、章节测验20%、章节学习次数5%、讨论2%、作业15%、考试10%、签到5%、课堂互动3%、小组任务10%。期末考试为在线理论测试,主观题占70%,客观题占30%。综合测评成绩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计算。

4 教学效果

4.1 问卷调查

在学期结束时通过超星平台发放调查问卷,要求学生以不记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发放问卷91份,回收有效问卷9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大多数学生认同基于CBL的多维度进阶式线上教学模式,认为该模式能够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重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临床思维。

表2 学生对基于CBL的多维度进阶式线上教学模式效果的评价[n(%)]

4.2 综合测评成绩

本次期末综合测评成绩分布:90~100分58人,80~89分24人,70~79分7人,60~69分 1人,0~59分1人。对学生 2019—2020学年两个学期的正常人体学课程综合测评成绩进行比较,第一学期为线下教学,学生平均成绩为(83.0±9.3)分;第二学期为线上教学,学生平均成绩为(88.0±5.8)分。经统计分析,第二学期的成绩高于第一学期,学生平均分提高了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论

在医学科学与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医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将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必备的能力进行训练[5]。线上教学模式与线下面授有较大差异,教师很难掌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需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和督促学生学习,保障教学的实效性。学习的过程是接收信息、理解信息、归纳与演练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根据这一认知规律,我们设计了多维度进阶式教学模式。

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发端,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思维产生了某种不确定性,于是就会激发探究的动机[6]。因此,CBL教学方法是最适合的线上教学方法,用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案例、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用案例的扩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自主学习。

保持学习过程的持续性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导者,主要强调重点和难点,精简教学内容,把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并在其自学过程中适度监督和激励。我们在教学环节用思维导图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与归纳,用3D数字人软件实现知识的验证与运用,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牢固记忆。

实践是指学习者能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还能够触类旁通用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们利用案例拓展延伸,再设计个性化作业丰富了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探索本质能力,努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方法。另外,在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医学理念的变革,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在本研究中,学生第二学期测评成绩的影响因素较多,故不能说明线上教学完全优于线下教学,但是,问卷调查结果及成绩表明线上教学有一定优势。例如,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线上提出疑问、与教师交流的频次大大增加,说明学生更喜欢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在线下可能羞于或怯于与教师交流。有研究表明,线上教学有助于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医学生对基于线上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满意度也较高[7]。因此,本研究有望为将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提供经验和参考。

猜你喜欢
案例课程教学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