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教育支持小组干预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

2021-04-07 00:30时元菊魏开燕
广西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母乳喂养低血糖产后

时元菊 封 玲 秦 丽 魏开燕 陈 娅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重庆市 400010,电子邮箱:shiyu46461@163.com)

母乳喂养与母婴健康密切相关。根据2017年我国国民营养计划,到2020年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需达到50%以上;到2030年,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需在2020年的基础上提高10%[1]。但最新发布的《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2]显示,我国6个月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为29.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3%),提高母乳喂养率仍是我国亦是全球的一个严峻问题[3-4]。我国自发布二胎政策以来,医院分娩量显著增加,产妇住院时间短,护士人力配比不足、结构年轻化、母乳喂养专业能力差异大,母乳喂养的推广面临诸多实际问题[5]。产妇母乳喂养的开始及持续时间主要受产妇的婴儿喂养知识及自我信念影响[4]。极少数医院尝试设立母乳喂养宣教护士,但因护士人数少、服务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服务效果欠佳。临床上需要建立一种连续、专业、可行的促进母乳喂养的干预策略来提高母乳喂养管理效果。本研究通过建立母乳喂养专业教育支持小组,基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理论,融合信息技术设计母乳喂养APP软件,制定围生期母乳喂养持续干预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8月在我院分娩的380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90名。纳入标准:(1)妊娠满37周的单胎初产妇;(2)无母乳喂养禁忌证;(3)孕妇经四维彩超检查未提示胎儿严重畸形;(4)妊娠晚期焦虑/抑郁评估正常。排除标准:(1)拒绝母乳喂养;(2)产后母婴分居产妇;(3)术后使用禁止母乳喂养药物或合并禁止哺乳疾病;(4)失访产妇。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学历和分娩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母乳喂养指导。(1)入院时:护士口头讲解母乳喂养的优势,发放宣教资料;(2)产后:护士尽早协助产妇落实母婴皮肤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母婴同室,按需哺乳;(3)产妇或家属对母婴护理方面的知识有需求时,护士积极提供指导;(4)出院前,护士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咨询途径;(5)产后3~7 d,护士电话回访母婴情况。

1.2.2 干预组:接受由专业母乳喂养教育支持小组提供的母乳喂养“知-信-行”干预。干预策略重点围绕专业、连续、个性化,具体干预方法如下。(1)建立专业母乳喂养教育支持小组:小组成员由有国际认证的泌乳顾问、母乳喂养咨询护士、国家级母乳喂养指导师各1名及母乳喂养“巡航护士”2~3名、延续支持护士2~3名组成。本小组以国际认证的泌乳顾问为主导,制订干预策略,监督小组成员任务完成情况,定期召开小组沟通协调会,带头解决小组成员遇到的疑难病例及问题。(2)分阶段干预:分别于产前、产后及出院后的不同阶段,由小组成员对产妇实施母乳喂养干预策略。见表2。

表2 专业母乳喂养教育支持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及干预方法

1.3 评价指标 (1)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于产后即刻、出院前、产后3个月时,采用戴晓娜等修订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6]评价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该量表包含技能评价和内心评估两个维度,两个维度 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2和0.88。每个维度分为15项,每项均采用5级评分,从“一点儿也没信心”到“非常有信心”分别计为1~5分,总分15~75分,分数越高说明产妇自我效能感越强;计算单个条目的平均得分,比较两组产妇的自我效能差异。(2)纯母乳喂养率:纯母乳喂养指婴儿自出生除纯母乳外不添加任何食物,包括水和饮料。记录两组产妇产后1 d、产后3 d、产后3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3)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新生儿随机血糖<2.2 mmol/L为新生儿低血糖[7]。记录两组产妇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的低血糖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或近似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比较 产后即刻、出院前、产后3个月时,干预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不同时段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单个条目得分比较(x±s,分)

2.2 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比较 产后1 d、产后3 d、产后3个月时,干预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时的纯母乳喂养率最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纯母乳喂养率比较[n(%)]

2.3 两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住院期间,干预组、对照组分别有5例(2.63%)、6例(3.16%)新生儿出现低血糖,两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4,P=0.760)。

3 讨 论

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是国内外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目前专业医护人员仍是促进母乳喂养的主力军,专业医护人员的教育与支持是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关键因素[7]。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理论包含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是用于评估产妇对自己母乳喂养新生儿的信心的方法[8]。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既往的哺乳经历;既往与哺乳产妇的接触经历;来自家庭或其他专业人士的支持;产妇的身心状态如疲惫感、抑郁或焦虑情绪等[9]。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及母乳喂养率与产妇的年龄、教育水平、工作状态、经济状况相关,这些因素均可引起母乳喂养的早期中断,且是不可调整和干预的[10]。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是一个可干预的、与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及母乳喂养率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11]。研究表明,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低,是预测母乳喂养早期中断的可靠因素[12]。本研究中,产后即刻、出院前、产后3个月时,干预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1 d、产后3 d、产后3个月时,干预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母乳喂养专业教育支持小组实施母乳喂养干预,可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纯母乳喂养率,这与既往研究结论一致[13]。

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3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随着母乳喂养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两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均在产后3个月降至最低(P<0.05),这可能与产妇产后3个月后职业角色的恢复导致的母婴分离有关。专业教育支持小组通过母乳喂养APP软件,对出院产妇提供线上答疑,分阶段、针对性推送母乳喂养支持信息,同时筛查母乳喂养中断产妇,及时面对面或电话沟通解决产妇母乳喂养的问题,提高了产妇母乳喂养信心。本研究显示,产后3个月时,干预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母乳喂养专业教育支持小组实施母乳喂养干预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这也说明,对产妇母乳喂养的行为干预,仅集中于院内是不够的,出院后的持续干预对远期母乳喂养率影响甚大,母乳喂养应纳入产后延伸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母乳喂养专业教育支持小组实施母乳喂养干预并未增加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但本研究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母乳喂养率的统计仅局限于产后3个月内,未进一步统计产后3个月后的母乳喂养情况。

总之,组建母乳喂养专业教育支持小组,针对孕产妇产前、产时、产后不同阶段的母乳喂养问题及需求实施针对性干预策略,可提高产后3个月内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纯母乳喂养率,该方案科学、可行、实用、高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母乳喂养低血糖产后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半躺式母乳喂养法对产妇母乳喂养影响的meta分析
母乳喂养进社区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我的月子经:从纯母乳喂养到体质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