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元素的策略探析

2021-04-20 12:08梁远芬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6期
关键词:审美小学语文教学

梁远芬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也成为热点问题之一,但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却出现了美育缺失的重要问题。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成效,我们需要从审美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经验,探索出一个包含审美元素的语文教学模式,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审美;路径

一、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时代飞速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人们对美育有了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当前小学语文课程已经开启了崭新的征程,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也将语文教育、美育置于新的高度,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重视语文教育及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旨在强调审美教育的“快乐教育”“赏识教育”等优秀育人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使用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元素,这也是当前倡导审美教育的一个新方向。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积极发掘美育元素,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趣,进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渗透十分必要。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缺失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师资力量匮乏,水平不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各个地区的教学条件不一,师资力量不同,最终的教学成果参差不齐。很多地方的小学教师还是“万金油”,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包班”现象,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不对口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样容易忽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将经典文章阅读课成为形式化的存在;激情飞扬的语文课程变成了枯燥无聊的抄写课和朗读课;阅读课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读课—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何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趣呢?

第二,课堂单一化,枯燥无聊。首先,教师不能根据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导致课程无法突出中难点内容,更不能挖掘蕴含的美誉元素,开展教学。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面无表情,缺乏吸引力,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最后,仍有部分学校将多媒体辅助工具作为摆设,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这些因素都将导致小学语文课程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教学效果。要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在教学课堂当中,必然能够为学生播撒美育的种子,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针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里蕴含的美育元素,帮助学生感悟语文课程中蕴含的节奏美、音律美、意境美,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兴趣,形成美的情操。

第三,家庭、学校、社会在观念上都存在功利性。虽然小学处于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并不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但是很多家长、学校仍然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片面的追求成绩和分数。有部分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学生成了留守儿童,只能在托管机构,家长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教育问题,让学生形成多方面的“教育缺失”;有些上级教育部门只顾追求政绩,在国家大力提倡减负的大环境下,还变着戏法“小考大考”不断,让教师无法实施美育,让学生无力接受美育。这些带有很强功利性的教育理念,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让学生每天忙于记忆背诵,忽视了道德审美教育,只会带给学生更大的压力,对语文课程失去兴趣。

三、小学语文美育的具体实施路径

第一,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作为与一名语文教师,不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当中获得美的感受,丰富美的体验,这是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所追求的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美育元素,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丰富技能。通过仔细研读语文教材和教辅资料,熟知教材中蕴含的美育元素,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其次,不断学习其他学校的优秀经验,丰富自身的美学知识,积极参加举办的各种培训讲座,拓宽对教材的认识。只有掌握了恰当正确的美育方法,才能够将美的感受更好地传递给学生。例如,在为学生讲授“暮”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字形出发,通过让学生观看甲骨文字形,明白“暮”的意义。由此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观看日落时获得的美感,既学习了知识又获得了体验。

第二,研究学生的审美规律。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具备初步的审美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无法深入细致的探讨高深的艺术美。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处于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水平不同,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了解学生的审美诉求,将美育贯穿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朗读正确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完成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过度的过程当中,自主分析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并引导学生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中发现美,感悟美。

第三,分析教材中美的元素。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材,最大的感受是在注重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了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比重。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而美的语言能够给学生带来别样的感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这一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秋天的雨》这一篇课文时,要带领学生感悟文字之美,进一步感受作者营造秋天的雨的意境之美。带领学生仔细分析描写秋天的雨的语句,并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将想象中的画面画出来并与其他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观潮》这一篇课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视频或图片,并引导学生赏析涨潮之前涨潮中以及潮之后,人们所表现的神情状态,让学生自由表达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感受,体会大自然的形象美。

第四,构建丰富有趣的语文美育课堂。语文课程的独特性,是引导学生表达感情、展现美的载体。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构造诗意的课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营造审美意境。例如,在学习《望洞庭》这一首诗中,教师可以根据古诗的内容,由浅入深地向学生提问:作者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遥望到的景物都有什么特点?通过缓缓设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想象中构造洞庭的美景,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的熏陶,感悟大自然之美,以及诗中刻画的人性美。

第五,做好课外延伸,发现课外之美。教师要突破课本内容的限制,将教学课堂进行适当的延伸,不仅让学生感受课本知识之美,更要让学生发现课外之美、生活之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讲授《树》这篇课文,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文内容,将生活中所见的树与文中的树作对比,在反复朗诵之中,感受文本蕴含的音韵美。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除了课文中所描写的生活中含有哪些常见的数,通过一系列设问发散学生的思维,做好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如何用好“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课程·教材·教法,2018 (4 ).

[2]刘亚军.运用信息技术凸显小学语文教学的美育特征[J].信息技术与运用,2018(6).

[3]胡樱平.新时代中小学美育的三大路径[J].课程于教学,2018(10).

猜你喜欢
审美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