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创新·务实

2021-04-22 05:39唐淑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赵老师幼教教授

编者按:本刊今年特别推出“人物”栏目,寻找那些最近几十年来,在幼教之农田播种、灌溉、除虫、挡风的耕耘者,通过他们的经历窥见新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同时也希望带着读者回眸历史、凝望变迁,在故事中发现并思考自己的使命。赵寄石教授作为新中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开拓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引路人、中国特色学前教育理论和体系重要创始人之一,应是本栏目的首要采访对象。但由于赵寄石教授年事已高,不能再接受长时间的采访,所以,本刊在结合赵寄石教授以往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赵寄石教授的小传,并把唐淑教授在赵寄石教授99岁生日的发言稿全文刊出,从某个侧面来展现赵寄石教授对新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大贡献。今年3月就是赵寄石教授100周岁生日,也在此预祝赵寄石教授生日快乐!

赵寄石教授小传

赵寄石教授1921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成长于民主开放的牧师家庭。1936年,在教会学校接受了基础教育之后,她进入苏州景海女子师范(以下简称景海女师)就读幼师科。1940年春毕业后,任职于景海女师附小、附幼八年,先后任小學(一、二、三年级)、幼稚园(四岁、五岁)、婴儿院(二岁、三岁)教师。1948年,在景海女师校长江贵云的安排下赴美留学,1952年留学归来进入南京师范学院幼教系,先后承担幼儿园自然教学法和语言教学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55年,她加入九三学社。1979年,赵寄石教授带领同事恢复了学前教育专业和开展相关研究工作。1982年,她与同事们执行了首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建立的幼教合作项目。1983年,赵寄石教授和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共同开展了幼儿园“综合教育”的研究。同年,她开始任江苏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85年,赵寄石教授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七五”重点课题“农村幼儿教育研究”,同年获得江苏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1988年,赵寄石教授开始任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9年,赵寄石教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3年,赵寄石教授从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退休。随后,她与南京市如意幼儿园合作开展了“托儿综合教育课程”的研究。1994年,应民办幼儿园深圳华侨城幼儿园马荣园长之邀,赵寄石教授南下深圳,指导他们开展教育研究。1996年,赵寄石教授与二弟、三弟、小弟共同成立“赵氏幼儿教育研究服务中心”。2003年,赵寄石教授被聘为教育部“科学教育——开发儿童少年潜能研究”课题组高级顾问。2013年,赵寄石教授与学生、朋友共同启动了“农村幼儿园志愿者专业服务活动”,继续为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发光发热。

亲爱的恩师赵老师: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庆贺您老人家99岁寿辰,我非常激动。67年前,我俩有缘成了南师人。那是1952年秋,经过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立了南京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南师),院长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那时,您是从美国回来的海归老师,我是全国首批从中师保送上大学的学生。就这样,67年前我就有幸成了您的学生。1956年,我毕业留校任教,我俩虽然从幼教系的师生成了同事,但您是我永远的老师,我是在您的教育、帮助、引领下逐渐成长起来的。您是我前进在幼教大道上的领路人,您对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深刻的。这里只谈三个方面:

第一是大爱精神。赵老师爱儿童、爱学生、爱幼教人。她常说要为孩子们“做点事”,非常强调老师、家长要尊重孩子。一进幼儿园,赵老师总能和孩子们亲切交谈。她给我们学生的印象是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合作共事后,我发现赵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分亲疏。不论是听话的或闹点小自由的,在她心目中都是宝贝疙瘩。如录取研究生时,赵老师总让其他老师先挑选,她就带剩下的。赵老师是那么尽心竭力地培养他们,使他们成才。她对幼教人更是满腔热情,不论是不是自己的学生,不论是部、厅幼教处长或是高校教师,还是山间乡村的幼儿老师,赵老师都真诚相待,有时还留他们在家里食宿。江宁的一位村办幼儿园老师、徐州睢宁的一位乡村男幼儿老师,都跟随赵老师参与农村幼儿园教育课题研究多年,他俩爱孩子、爱学习、工作出色,在赵老师的关怀下,经过多方努力,他俩进编转为公办老师。

赵老师对身边的同事、学生的关爱还延伸到我们的家属,每次见面都要从本人、配偶、子女一个不落地问个遍。不久前,王志明老师说她家外孙如意要做爸爸了,赵老师非常高兴地念叨着:“小如意要做爸爸啦!”还关照王老师把重孙子抱来给她瞧瞧。上星期,王志明老师把重孙的照片送来给赵老师看,赵老师非常开心。

21世纪初,赵老师捐出两万元作为幼教系学生的奖学金,2004年得过奖学金的刘静,现在已是鼓楼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是南京市的优秀青年教师。我们知道赵老师经济并不宽裕,但她一直承担侄儿、侄女们的学习费用,她的大爱精神,还使她去关注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第二是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之一,是重建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开放后,百废待兴,1979年秋,学前教育专业在停招19年后开始恢复招生,教育系领导让我协助赵老师重建学前教育专业。面临重建任务,该从何着手呢?赵老师带领我们学习先进理论,如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系统论、信息论等三论,引进了行动研究法,使大家逐渐形成了新颖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课程观。赵老师还带领大家逐步架构起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框架。她鼓励大家开设新课程,如学前科研方法、学前课程论、学前教育史、家庭教育、儿童游戏等课程。这些基本建设为日后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创新精神之二,即创建了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改革开放初期,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原来的被批判掉了,那么,孩子们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呢?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呢?幼儿园教师很迷茫,也很苦恼。赵老师与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合作进行了综合教育的研究,针对“重教轻学”等弊端,开启了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研究。这项研究拉开了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序幕,加快了全国幼教改革的步伐。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吸收了综合教育课程的精髓。如今,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经过了近40年的锤炼,其生命力更加旺盛。

创新精神之三,20世纪80年代初,教育部与联合国儿基会有一个“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合作项目,经有关方面考察后,决定第一期合作项目由南京师范学院独家承担(这也要归功于赵老师,她有高瞻远瞩的气势,有国际化的学术视野,了解西方文化且有一口娴熟的英语背景,更有一种独特的亲和力和可信度,才使我们抓住了这次机会)。执行项目后,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国际学习和交流。我们有了一批先进的电教设备和两辆汽车,有了一座民族风格的幼教楼,还成功地承办了我国首届幼教国际会议。合作项目的执行,不仅使南师幼教如虎添翼般地飛速前进,还为后期项目开了个好头,使受益者发展到第二期8所高校、17所幼儿师范学校,第三期12所高校、34所幼儿师范学校,惠及全国各省,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质量,也造福于千百万儿童。

创新精神之四,南下深圳探索民办园的发展之路。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各类人才纷纷南下寻梦、追梦,武汉幼教人马荣老师在深圳开办了几所幼儿园,诚邀赵老师前去指导。赵老师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幼教事业不能光靠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一定会迅速发展起来。古稀之年的她,退休后本该在家颐养天年,却毅然为了探寻这一新生事业而南下。在赵老师的引导下,马荣的教育机构逐渐走上了正轨,她本人也读了我系的研究生课程班,参加了教育部“九五”规划课题,经过20多年的努力,马荣教育机构建构了园本课程即叙事性双语整合课程,机构规模也发展到了20多家幼儿园。

在重建专业、实验综合教育课程、执行联合国儿基会项目、南下深圳等事的过程中,总有不被理解的各种声音,但赵老师胜似闲庭信步,不为所动,照样为孩子们“做事”。敢于创新的人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赵老师就是位具有博大胸怀、目光远大、坚毅勇敢的幼教学者楷模。

第三,是务实精神。在高校专业建设中,师资成长是重头戏。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专业增添了不少新教师,有来自其他岗位和单位的,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缺乏实践的锤炼。为了使大家适应高校的教学工作,赵老师通过搞课题的方式来备课。我们根据每位教师的课程分别组成课题组,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帮助大家备课,如幼儿师范教育科目教学法、3岁前集体教养等课程,都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打磨出来的。在外国幼教课程建设中,她发动全体教师翻译英文、俄文资料,以丰富课程的内容。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则首先安排去幼儿园实习,虞永平、周兢教授当年都在幼儿园实习过一年或半年。

又如在综合教育课程的研究过程中,赵老师经常和实验幼儿园的教师一起学习、研究课程的理论架构并共同总结提升实践经验。在主持全国教育科学“七五”规划课题“农村幼儿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年近古稀的赵老师和我们一起下农村,住在乡镇上简陋的旅店或幼儿园里,跟孩子们到田间地头去活动。当1991年春课题结题时,她亲自准备并做了结题的学术报告。当她90高龄时,还发起组织了农村幼教志愿者队伍,为农村幼教的发展发挥余热。

赵老师一生淡泊名利,全心全意地为儿童、为幼教事业服务了一辈子。我为我有您这样德高望重的恩师感到骄傲和幸福。愿亲爱的恩师、敬爱的赵寄石教授健康长寿!

学生:唐淑

2019年春

猜你喜欢
赵老师幼教教授
赵老师的眼睛
超级难写的字
第三届亚洲幼教峰会评出十位“最美幼教人”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
数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