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指南》,挖掘戏剧的教育价值

2021-04-22 05:39成静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指南戏剧游戏

成静

戏剧首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而存在,其借助的手段有语言、音乐、舞蹈、律动等艺术形式;其次,戏剧的主要目的是达到叙事功能,大多戏剧都含有故事情节,包括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束。因其趣味性、游戏性吸引着幼儿,对幼儿的艺术素养、语言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正因如此,戏剧教育逐渐成为幼教领域的热门词汇,在此基础上也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教育形式:教育戏剧、儿童戏剧、戏剧课程、戏剧主题活动……面对如此多的戏剧教育活动方式,幼儿园如何将戏剧更好地运用到日常活动中,便不能脱离幼儿的发展规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教育指导建议。

那么,如何将戏剧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巧妙融合,使幼儿在体验戏剧的过程中获得多元发展?接下来,我将结合《指南》的教育指导建议,从戏剧在幼儿园的多种组织方式入手,分享我园以儿童发展为本,基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挖掘戏剧的教育价值的思路,为当前戏剧教育在幼儿园的开展提供建议。

将戏剧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

从以往对儿童戏剧的实践探索来看,戏剧被看作是一种表演游戏,是运用一定的表演技能达到观演目的的活动。其中,尤其重视对表演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将技能的训练看作完成表演游戲的主要手段,体现出重技能、重结果的倾向。这样的戏剧活动没有使幼儿体验到戏剧所带来的趣味和快乐,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完全丧失,变成了配合教师表演的“木头人”。幼儿表演的戏剧也被打上成人的烙印,没有体现出幼儿的生活和文化,也没有反映出幼儿独特的思维和想象。

《指南》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园要“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可以看到,对艺术领域的学习要深入幼儿的生活,他们所表达的应是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认识。对幼儿来说,戏剧可以是一种假装游戏,是幼儿基于自身兴趣和生活经验的角色扮演,在依靠想象构建出来的虚拟情境中,模仿他人的语言和行为,从而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假装游戏重在活动过程,而不在乎游戏结果。

假装游戏涉及对人或物的模仿和想象,幼儿的游戏过程,其实就是用手势、声音、肢体动作、表情和道具等来展示他们所了解的世界,表达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奇思妙想。因此,假装游戏也是幼儿探索、理解、发现和表征对周围环境的认知方式,而不只是单纯的游戏和表演。幼儿通过假装游戏探索世界,增进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在与外界的互动和反馈中反思自己的想法、采纳他人的观点、抑制冲动以及控制行为,同时发展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推理能力、语言能力、想象力和情感理解能力等。教师可采用以下策略支持幼儿深入开展假装游戏,发挥戏剧魅力,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1.用幼儿的语言与幼儿沟通

教师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假装游戏中及时发现、捕捉幼儿有意义的行为,在模仿幼儿动作的基础上,用肢体动作和语言与幼儿发生互动。这样既可以帮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动作和行为举止,也方便他们看到动作细节,以便做出调整和细化。当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模仿和欣赏时,会产生更丰富的肢体动作。比如小班幼儿喜欢模仿毛毛虫走路,有的身体弯曲起来一拱一拱地走,有的用身体着地、手脚并用的方式向前爬行,有的则让整个身体蠕动……教师可有选择地模仿个别幼儿的动作,让他们看到有多种方式表现毛毛虫爬行的样子,帮助幼儿开拓思维,尝试用更丰富的肢体语言去表现。

2.创设丰富而有意义的环境

教师应对幼儿所扮演的人物和事件保持敏感,并及时为幼儿提供相关材料和道具,创设丰富而有意义的环境支持幼儿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不断丰富、拓展相关经验。比如在“夜黑黑”戏剧主题活动中,教师注意到幼儿对夜晚的树木和影子感兴趣,便使用遮光帘搭建了森林探秘小屋,幼儿非常开心,很快就制作了各种造型的树挂在小屋里。他们还想到用手电筒的光探路,模拟夜晚在森林中行走的感觉。此外,教师还在科学区提供了幕布、手电筒、积木和废旧物品,让幼儿运用材料拼搭组合出各种影子怪物之后,教师又创设了表演角,投放了各种帽子、斗篷等装饰材料,让幼儿自由表演故事情节。可以看出,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表达意愿,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材料满足幼儿幻想与扮演的需求,支持幼儿的创意表现。幼儿在游戏中自发探索影子的形成和变化,在体会扮演游戏的乐趣中也逐步克服了对夜晚的恐惧。

3.与集体活动互相渗透

当幼儿有了新发现,想要针对某个问题有进一步探索和提升时,教师要及时根据幼儿的经验生成集体教育活动,以提升假装游戏的深度。这与江苏省课程游戏化提出的“教师要能从幼儿的游戏和生活中生成集体教学活动”相一致。例如“夜黑黑”戏剧主题活动中,幼儿在表演角发现可以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奇怪而有趣的影子,教师观察并捕捉到这一点,便开展了一系列影子戏剧活动:集体活动中引导幼儿用身体造型表现各种奇怪的影子;在表演角进一步支持幼儿的自由表现,提升身体的控制力和表现力;回到集体活动,交流、探索如何表现现实中的动物,并在表演中加入情节和对话,丰富整个故事的表演……基于观察与分析生成的活动让幼儿在自主游戏、集体活动中获得经验的提升。

集体教学中融入戏剧

戏剧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一般表现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积累戏剧表演经验为主要任务的戏剧活动。《指南》中对涉及幼儿表演经验的目标描述得很具体,如:“能用声音、动作、姿态模拟自然界的事物和生活情景”(3~4岁),“能自编自演故事,并为表演选择和搭配简单的服饰、道具或布景”(5~6岁)等。戏剧活动《决战女巫》就是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尝试用声音、肢体动作等塑造女巫的形象,如用不同的音量、音色、语调说“我是……我要吃掉你……”,再创编女巫不同的行走方式,从而表现不同性格的女巫。这些表现方式丰富了幼儿的表演经验,也便于幼儿对表演经验的迁移和运用。

另一种是借用戏剧的方式促进幼儿情绪管理、社会认知等发展的教育戏剧活动。在教育戏剧中,戏剧作为一种载体,不以表演为目的,而是运用戏剧的元素将各种体验式活动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在虚拟的戏剧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情感体验和讨论思辨,帮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自信独立,能以更积极的状态应对问题与挑战,学会适应环境、与人友好相处。例如,绘本《天堂的问候》中,小男孩亚瑟有一只形影不离的宠物狗黛西,随着时间的流逝,黛西的身体逐渐老去,最终去了天堂。亚瑟经历了从最初的难受、不舍到最后的和解、释然,这是一本涉及“死亡”话题的绘本,如何帮助幼儿更好地把握故事,理解生命、理解失去的意味,并帮助主角走出忧伤?我们可以运用教育戏剧的活动范式帮助幼儿:

1.走/停,增进幼儿情感体验

该策略是让幼儿两两合作,分别扮演亚瑟和他的宠物狗黛西,然后听音乐做“我和宠物一起玩”的游戏。游戏开始后,两个人一起听着音乐去散步,当音乐暂停的时候,他们需要做出一个相亲相爱的动作。这个游戏一方面可以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为集体活动的开展做好情绪准备;另一方面也能让幼儿感受与宠物在一起的开心和快乐,帮助幼儿理解绘本,体会亚瑟对宠物的深厚情感。

2.教师入戏,体验真实的情绪情感

在此环节,教师可代入黛西的身份叙述故事,以黛西的口吻表达对主人的情感和离世后的心路历程,然后以教师的身份组织幼儿讨论。运用教师入戏的策略可使幼儿从黛西的视角思考问题,使他们融入虚拟的“真实”世界,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生命和死亡。在这里,“虚拟”指的是故事中的情节,“真实”则是幼儿在故事中的情感体验。这些故事并非每个人都会经历,但大家体验到的情感却是真实的。

3.专家外衣,给予幼儿情感支持

当幼儿在情境中体验到亚瑟与黛西之间难舍难分的感情,并从黛西的视角了解到她的想法后,教师便可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帮助亚瑟解开心结、走出困境。针对幼儿想到的办法,教师可担当“专家”的身份,给予幼儿建议和鼓励,支持幼儿考虑他人的需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4.肺腑之言,增进幼儿共情能力

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在送给亚瑟礼物时说一些问候语,体察、安慰亚瑟的心。幼儿帮助亚瑟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学会正确地面对死亡、面对分离和失去。

在教育戏剧中,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幼儿提前体验到成长过程中一些必需的经历。可以说,它是对未来生活的预演,能使幼儿在未来遇到问题时学会坦然面对,也能使我们在特定的情绪氛围中,把很多说不出口的真心话大胆地表达出来,疏通情绪,增强共情能力,在戏剧情境中习得真实的生活技能。

戏剧在幼儿园主题课程中

戏剧在幼儿园主题课程中的运用也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将戏剧舞台表演作为中心任务,围绕演出所涉及的元素生成幼儿亲身体验和探索的系列活动。戏剧的演出元素包括演员、舞台、道具、灯光、音效、服装、化妆以及剧本和导演等,也包括台上演出与台下互动的关系(一般称为观演关系)。这种戏剧主题活动主要引导幼儿围绕这些演出元素展开自主探索,促进幼儿想象力、注意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我园开展的融合性表演游戏课程就属于这一类。它是以幼儿为主体,以表演为基点生成的渗透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目标的游戏课程。其主要特点是融合,表现在目标上是多元智能的融合、内容上各领域的融合、资源上家园的融合。其中,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在幼儿遇到问题时要给予必要的引导。例如:一年一度的戏剧节会根据幼儿的想法确定表演主题并编排剧本,有幼儿想表演《拔苗助长》,而其他人认为这个故事里只有一个农民的角色,但要表演的小朋友有很多,这该怎么演?教师在了解幼儿的想法后,认为这是一个建构戏剧课程的契机,便引导幼儿一起当小编剧改编故事,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经过一周的创作,剧本最终确定下来有八个农民、一些小秧苗,还有太阳、雨、风等角色,表演形式也有了对话、歌唱、舞蹈等,相关的集体活动也涉及科学、艺术、语言等领域。整个活动中,在教师的协助下幼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角色,他們还兼任编剧、导演、剧务、舞美等,充分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了更多创意想法并努力实现。

另一类则将戏剧元素渗透于课程中,让戏剧成为幼儿探究问题、理解和表达事物的方式,最后的舞台表演只是一个没有过多预设、自然生成的结果。戏剧主题活动《水先生的奇幻之旅》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幼儿在图书区阅读了绘本《水的奥秘》后,对每天接触的水产生了浓厚兴趣,由此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水的探究,从了解水在哪里、探秘水厂里的水、做滤水实验,到发现水的作用、感受水的魔力等,这些活动完全来自幼儿经验表征和交流的需要。从创编剧本、讨论剧本主要线索、设定角色、创设表演动作、选择音乐、自制道具服饰以及到最后的舞台呈现,都是幼儿经验的积累和情感的迸发,他们把水先生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与小朋友愉快玩耍的情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还自然地融入了他们所获得的科学经验,如水是怎么变成云、云又是怎么变成雨的。在这类戏剧活动中,教师不强调最终舞台表演的呈现,而是关注幼儿在此活动中对某一经验的认识、探索和收获。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主题课程,教师都要紧扣《指南》精神,以幼儿的发展为本,遵循几项基本原则:

1.尊重幼儿的自主性

游戏中教师要给予足够的自主空间,不仅包括自主选择材料、场地和伙伴的权利,更重要的是给幼儿自主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和氛围,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正如戏剧活动《拔苗助长》中,幼儿的想法能得到教师的支持,教师会鼓励幼儿尽力实现做导演、编剧、剧务的愿望。自我发展和探索的空间更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发挥所长,从而获得多元智能的发展。

2.有节制地指导

教师在活动中应把自己较好地“隐藏”起来,但又能在幼儿需要的时候适时出现。教师要顺势而为,助推幼儿的创造,这样他们在活动中迸发的激情和智慧才更超乎想象,令人感动。比如《水先生的奇幻之旅》中,幼儿被自己编的剧本搞得眼花缭乱,正不知如何解决时,教师提议大家把所有的剧本展现出来,让幼儿自己寻找故事线索,取舍剧本内容。幼儿在一系列探究水的活动中体验了很多美好的情绪、探究的热情,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在他们心中积蓄、沉淀,最终在戏剧中迸发。也正因为剧本源自幼儿的生活和活动体验,使得最后的表演是那么流畅、自然而又富有个性,这才是真正的儿童艺术。

3.在开放的任务中主动建构

在戏剧活动中,我们要突破剧本先行的传统,以游戏的方式鼓励幼儿结合自身兴趣和对故事的理解进行建构。例如戏剧活动《决战女巫》,将集体活动中对女巫这一角色的形象设定(长相、性格、动作、服装等)搬上舞台,围绕小动物决战女巫的情境大胆表现,这使得每次的表演都是即兴而不同的。这对幼儿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其创造力和表现力得以大幅度地提升。

总之,戏剧是一个独具魅力的领域,既体现了幼儿学习的方式和过程,也是教师达到教育目的的策略和手段,教师要紧扣《指南》的精神,以儿童为本,厘清幼儿当下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施以适宜的策略,方能焕发戏剧的教育魅力,促进幼儿认知、经验、情绪情感等多方面的成长。

猜你喜欢
指南戏剧游戏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指南数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