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绘本阅读帮助儿童表达恐惧并克服恐惧、构建自我?(上)

2021-04-22 05:39斯特凡妮·穆瓦纳尔杜若琳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恐惧童话

斯特凡妮·穆瓦纳尔 杜若琳

儿童文学作品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怪兽、狼、食人魔和英雄等角色。然而,儿童文学的作用仅限于讓儿童将自己代入故事的角色并对此进行幻想吗?儿童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建设性作用。用若埃勒·蒂兰(Jo?lle Turin)的话说:“使人成长的不仅是梦想,还有书籍。” 那么,这些使儿童成长的书籍是什么?阅读这些书又是如何让儿童构建自我的?

儿童文学涵盖了许多以儿童为受众的领域,让小读者在诸多方面得到充分发展。比如,有些书不仅能帮助儿童解答关于生死的重要问题,还能帮助他们处理与父母、同伴等他人之间的关系。同样,通过阅读绘本,儿童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比如恐惧。

在这些不同的情感中,本文将着重考察儿童的恐惧,分析儿童文学如何帮助儿童表达恐惧、克服这些最令人不安的情绪,并以此构建自我。

首先,我们要探讨这种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是什么,它是如何诞生的,以及这种文学的载体有哪些。

其次,我们要讨论儿童努力对抗的恐惧有哪些,哪些作品可以帮助儿童克服恐惧。

最后,我们将探究儿童文学如何表达儿童的恐惧以及课堂上怎样利用这些文学作品达到教学目的,以解决班级生活的各种问题,帮助儿童塑造自己的个性。

一、儿童文学随着儿童地位的变化而发展

在17世纪之前,并没有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在当时被视作应该接受训练的小大人,文学的受众并不是他们,因为他们要完成一些学习任务,为成年做准备。

从17世纪开始,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地位随之提高,儿童的特性也得到了关注。儿童不再被视为小大人,而是真正的人。人们禁止儿童阅读不适合他们的成人文学作品,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就此诞生,第一批专为儿童创作的书籍出现了,但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在当时,儿童文学的作用只有说教,并力图向儿童灌输当时的社会道德观。因此,儿童文学最初关注的是成人想要传达给儿童的道德观念,而非儿童所关心的与存在有关的问题。

最早的童书作家正是在这种导向下为儿童写作或是改写民间故事的,也就是将民间传说中的宗教故事或传奇故事改写成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书面故事。在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经历了从口述到笔述的转变。第一个创作道德教育故事的是夏尔·佩罗(Charles Perrault),1697年,在其著作《那些旧时光里的故事或鹅妈妈的故事》(Histoires ou Contes du temps passé ou contes de ma Mère l'Oye)中,他创作了三篇诗体童话和八篇散文体童话,这些童话均取材自民间传说,但是他淡化了某些过于残忍或令人不安的段落,让故事充满幽默甚至讽刺,以使某些情节不会过于夸张。比如在《蓝胡子》(La Barbe Bleue)中,夏尔·佩罗没有保留女主角赴死之前穿衣的情节,而这一情节在民间传说中普遍存在。同样,在《小红帽》(Petit Chaperon rouge)中,作者改写了所有不适宜儿童阅读的段落,例如小女孩被狼引诱的情节。夏尔·佩罗总在故事的结尾写明寓意,旨在将社会的价值观、善与恶和社会允许或禁止做的事情告诉儿童。17世纪的其他作家所创作的教育故事还包括多尔诺瓦夫人(Madame d'Aulnoy)在1698年所写的《时髦的仙女,著名的仙女》(Les fées à la mode, les illustres fées)和费奈龙(Fénelon)于1699年撰写的《忒勒马科斯历险记》(Les aventures de Télémaque)。这种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并没有涉及情感方面的内容,因此不能帮助读者通过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文学会随着读者在社会中角色的演变而演变,在18世纪,儿童成为人们的关注点,出现了一些专为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于1762年所写的《爱弥儿》(L'Emile)就是这样的作品。同样,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在1719年撰写的《鲁滨孙漂流记》(Robinson Cruso?)开创了鲁滨孙式作品的先河,这在后来给了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创作的灵感。还有勒普兰斯·德·博蒙夫人(Madame Leprince de Beaumont)在1757年创作的《儿童故事集》(Le -magasin des enfants),在这部作品中,儿童也是故事的主角。

同一时期,另一种忽视儿童情感的文学也在不断发展,人们认为这类文学故事传递了不宜让儿童接触的价值观,比如残暴或恶毒的言行。因此,在1779-1780年间,德·让利斯夫人(Madame de Genlis)创作了《少年儿童的教育戏剧》(Le thétre d'éducation à l'usage des jeunes personnes),以此抨击《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和那些她认为从道德上讲不应该读给儿童听的童话。

随后,在19世纪,儿童文学力图让读者在奇幻的世界和不再具有说教意味的童话中畅想,这些童话为儿童保留了想象的空间,比如乔治·桑(George Sand)的《祖母的故事》(Les contes d'une Grand mère)。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出现了一种幻想文学,这为儿童文学增添了一丝奇幻的色彩。这种文学的创作目的是让儿童想象并逃离现实,而非对其进行说教。于是,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oll)和他的《爱丽丝漫游奇遇记》(Alice au pays des merveilles)成为一代又一代小女孩的梦想,她们将自己代入主角,想象自己在这个奇幻国度中漫游。同样,《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也让小读者在既奇幻又可怕的世界里畅游。在今天,这些童话仍被不断重温,或被改编成适合儿童阅读的版本。

幻想文学起初是为儿童读者和成人创作的,后者能够作为媒介,为孩子讲述故事。所以故事首先要吸引成人,这样他们更愿意读给孩子听。后来,一些作家开始关注还未学会阅读的儿童,并创作出一些图文并茂的书籍,让文字和图画共同讲述故事,从而使这些不会阅读的儿童也能够接触文学,这些书籍就是绘本。

二、绘本:新儿童文学的诞生

1.绘本的不同类型

苏菲·范德林登(Sophie Van der Linde)认为应该将绘本与其他儿童读物区分开来:“在绘本这种作品中,相对于文字而言,图画处于优势地位,有时甚至会没有文字。”绘本的受众是还未学会阅读的儿童,其特点在于“让购买书籍的中间人”传达信息给真正的读者,因为“读”书的人并非儿童,而是为儿童大声朗读故事的成人。绘本中的图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可以表现儿童无法辨读的文字。

绘本的图画与文字互相补充,有时候互相矛盾,造成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突,从而引发儿童的质疑与思考。根据图文关系,儿童绘本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无字绘本

图画足以使儿童理解故事的内容,如安托万·吉约佩(Antoine Guillopé)的《狼来了》(Loup Noir)。

图画为主的书

图画是主体并支撑着故事,而文字在书中占比很少。

配有插图的书

书中文字占绝大部分,从意义上看,文字是独立的,并承载着叙述的内容,而图像只是用来表现部分文字。

翻翻书

翻翻书是带有可翻折的内页、供不会阅读的儿童娱乐的书籍。文字的作用是吸引小读者,引起他们的好奇,因为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图画之中,孩子需要翻页寻找被隐藏的物体来回答文字提出的问题。苏菲·范德林登认为:翻翻书是“介于书籍和玩具之间的混合体”。

画册和识字读本

在幼儿园里,画册和识字读本常被用来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使他们理解图像和语音之间的对应关系。

2.绘本在儿童文学中的地位

绘本通常是儿童与文学的第一次接触,不会阅读的儿童能够通过图画发现阅读的乐趣,理解成人为他们朗读绘本时所传递的信息。由于图文之间的互补性,儿童能够理解故事的含义。因此,绘本也是“儿童与阅读的第一次接触”。它是一种真正的学习阅读的工具,“学习阅读就是领会信息,而信息既可以通过图像传达,也可以通过文字传达”[1]。从这种意义上说,绘本面向的是儿童读者,并且根据卡特琳娜·托弗龙(Catherine Tauveron)的观点,阅读绘本是“学校使儿童对阅读产生兴趣的可能途径之一” [2]。因此,对她而言,“教师的任务并不在于赋予儿童阅读的兴趣,而是在教学中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也就是说要确保阅读兴趣的建立”[3]。在这种意义上,教师选择的故事既要回应儿童关注的问题,帮助他们产生“对问题的共鸣”,又要達到真正的学习目的。为此,儿童需要经常阅读“有意识造成理解困难的难读的”绘本,和“可以有多重阐释的开放性绘本”(译者注:前者是作者使用各种文学写作技巧,使读者无法立刻捕捉到信息,甚至刻意引导他们产生误解,从而给他们留有思考余地的绘本。后者是含有多义元素、具有多种阐释方式的开放性文本。不同的读者对同一本绘本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有时读者需要深入思考绘本中某件事物的象征意义)。克服他们所面临的障碍之后,儿童就能够“在阅读方面取得进步”。因为绘本能够让孩子同时进行阅读、理解、写作学习和语言观察,所以对初学阅读的儿童来说,阅读绘本是一种必要的学习。

三、绘本:探讨少年儿童存在问题的文学

儿童文学涉及的主题多种多样,这些主题为小读者提供了关于生命、死亡、善良、邪恶、分离、缺陷和恐惧等问题的答案。书籍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让其“直面自己的内心,发现心中隐藏的一些模糊的、无法言说的、有时甚至是罪恶的感情或情绪”[4]。因此,儿童文学(尤其是绘本),可以帮助儿童探寻内心,让他们给人生的这些重要问题构思一些可能的答案。通过阅读儿童文学,儿童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书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找到自己渴望的东西”[5]。

儿童文学探讨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包括儿童自我的塑造、儿童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儿童性格的构建。在这些与存在有关的问题中,笔者选择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儿童的恐惧上,因为对笔者而言,童年时期的恐惧自古以来就代代相传,并将一直延续。若埃勒·蒂兰(Jo?lle Turin)认为:恐惧对儿童来说是一件大事,“每个人都被他所害怕的事物吸引”[6]。儿童喜欢玩体验恐惧的游戏,他们喜欢和故事中的主角一起感受恐惧,也喜欢克服恐惧。这种恐惧有时十分明确,比如对狼、黑暗或分离的恐惧,更常见的是“对成长的恐惧”[7]或对学习的恐惧。儿童文学能够为儿童提供一种想象和幻想的安全情境,让他们将听到的故事和自己的经历进行对比,以此理解自己的恐惧,这“使阅读成为构建儿童个性的真实体验”[8]。

恐惧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它引起了众多精神分析学家的兴趣,其中就有布鲁诺·贝特尔海姆(Bruno Bettelheim)。布鲁诺·贝特尔海姆出生于20世纪初,是一位精神分析学家,他曾在儿童精神分析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他十分强调恐惧的建设性作用,其著作《童话的魅力——童话的心理意义与价值》展现出了我们的文学宝库是如此瑰丽多彩,并为我们揭示了儿童文学不为人知的一面。对他而言,“童话不会对小读者造成伤害,反而以明确且无可辩驳的方式回应了儿童和青少年的焦虑情绪”[9]。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布鲁诺·贝特尔海姆解释了恐惧如何构成儿童发展过程的一部分,特别是他们“对成长的恐惧”。儿童只有在“达到心理独立和心理成熟”[10]时,才有可能克服这种恐惧。

【参考文献】

[1] Ludovic-Jér?me Gombault, Nadia Miri et Anne Robany, L'album, édition Bordas pédagogie, 2002

[2][3] Catherine Tauveron, Lire la littérature à l'école, édition Hatier, 2002

[4][5] Claudio Rubiliani, Anne-Marie Kolodziejczyk et Sylvie Rubiliani-Lenne, Des albums pour se construire, page 3-4

[6][7][8] Jo?lle Turin, Ces livres qui font grandir les enfants, édition Didier Jeunesse, Paris, 2008, collection passeurs d'histoire

[9][10] Pierre Faucheux, quatrième de couverture de Psychanalyse des contes de fées, édition Robert Laffont, 1976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恐惧童话
与内心的恐惧交朋友
想象中的恐惧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刊首语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表达恐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