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审美阅读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2021-06-15 01:56卢思琪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5期
关键词:审美散文策略

卢思琪

内容摘要:散文在初中教材中所占比例较大,其本身又具有诗意性,导致学生不理解散文的特点,也感受不到散文的意境。如何指导学生散文的审美鉴赏阅读,提升语言素养,丰富情感体验,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指出当前散文阅读存在的问题,运用教学策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散文 教学 审美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对于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情体验,首先能对思想情感倾向和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接着体会令人感动的形象、意境;进一步品位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深刻理解内涵;最后获得启示,而这种启示有益于自然、社会和人生。语文的核心素养里面也指出要求培养学习者的审美的鉴赏力和创造力,但是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一.现阶段初中散文教学中留存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理解缺乏审美深刻性

《秋天的怀念》作为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学生虽然已经在上个单元接触过散文,但接触的主要是写景类散文,诸如《济南的冬天》、《春》但还未接触过叙事类散文,《秋天的怀念》描述的主要是母亲对孩子无尽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同时伴有对母亲不解的后悔之情、“子欲养而亲不待”遗憾之情等的回忆性多层次复杂情感散文,但是对于刚上初中的孩子来说,一方面心智还不足以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往往局限于理解母亲对孩子爱的单层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光要学生领会字面的意思,还必须带领学生理解深层次亦或是其间包含的复杂情感。另外一方面是语言品味不到位,找不到文章的叙事线索,不能体会出作者的严肃和调侃两种语调交替使用的意味,其间具有的“两个我”,那时的“我”与此刻的“我”回忆往事产生的情感观照。就像王荣生教授说:“散文阅读,即鉴赏'文学性散文',其要領可以归结为:分享笔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历和经验,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述。”①

2.教师的行为衍生审美误差性

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但是,由于在现存的大社会背景下,教师和学生为了“好成绩”,纷纷投向散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导致的结果必然是学生仅仅能把握散文描绘出的人、事、景、物,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把握写散文的那个人,也就无法触摸到作者的心境、心眼、心肠、心怀,也无法触碰作者的情思,最后无法体会作者对社会,甚至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以《秋天的怀念》为例,不少教师为了节省时间,把记叙文和散文结合讲解,虽说记叙文广义上包括散文和小说,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的文体意识还不够,很容易把散文和小说搞混,再加上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如果把讲解点定位在母亲的形象和性格上,或者是感恩、母爱上,就很自然的把这篇散文上成了小说。因此,教师在上课时,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教师并未引导学生具有文体意识,虽说对于初一学生,不能要求其对文体十分清晰,但是要让他们具有一个意识,第二,教师未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多方面解读,比如《秋天的怀念》,可以指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三次”看花,为什么不能是一次,或者是两次,为什么一定是要三次呢?有一句古话叫“事不过三”作者史铁生这样反复强调“看花”,更能体现他强烈的愧疚和怀念之情,同时也通过“三次”间接体现作者的状态。第一次看花是为了暗暗描绘作者史铁生在经历瘫痪后,母亲离世前的一种生活状态;体现母亲十分渴望与我一起“看花”,为后文母亲的去世埋下伏笔;第二次看花是母亲在世前去看的“唯一”一次经历,这一次是弥足珍贵的;第三次看花是母亲离世后,侧面表现“我好好活”的另外一种方式。三次,不多不少,恰好概括作者不同期间的生活状态。第三,老师并未构建良好情境,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提倡“情境教学法”,因为只有教师引领学生去回味课文中呈现的情景,去体会笔者流露的那种感情,才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精髓,简言之就是氛围很重要。

二.提高初中散文审美阅读能力策略

朱自清先生说:“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也必定是浮光掠影”因此要提高初中生的审美阅读能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还必须针对性的进行锻炼。语文核心素养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从品位审美出发:阅读相关作品增强知识储备能力

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会在他所书写的文章中,被完整的表现出来,不论是作者本人的观点,亦或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甚至是性格。可见“风格即人”“文如其人”的特点就要求学生在进行散文的审美阅读鉴赏时,需要阅读与作者相关的作品,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在一个大的范围上,更有利于理解作品的主题与风格。比如《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他的作品文字虽然平实,但是蕴含真情和哲理,体现着一种隐喻的沧桑感。。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同时可以阅读他的另外一部作品《合欢树》,两篇散文的大主题都是怀念母亲,对比联系阅读有利于学生更深入了解散文,提高审美品位。

2.从表达审美出发:设计相关主题班会提高表达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当摒弃以往“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做主体、教师作为主导,倡导师生合作,学生自主探究。可以定时开展“散文主题班会”活动:让学习者依次上台表达观点,后一个上台的人,总结点评上一位学习者的观点,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依次类推,每节课最后的学习者再总结所有同学的观点,最后由老师指出每位学习者观点的优劣,并进行总结。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上台表达观点。一方面“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体验,很大程度上激起学习者的表达欲望,同时带给学习者良好的散文审美体验,增强对散文阅读的兴趣,另一个方面,“群策群力”有利于学习者、教师取长补短。

3.从感情审美出发:重视相关美读感受深层意味

“散文产生美感的原因无外乎两点:第一点是思想感情的美,第二点是语言文字的美。”如何体会两者的美呢?答案是朗读的同时用心去感受。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美读的含义,就是把作者想要和人们分享的感情,以朗读的形式体现出来。对于学生来说,如何高效朗读,朗读是一种综合的阅读活动,首先要让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其次,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比如教师示范读、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阅读、用配乐朗读。最后要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学生自评、互相评价、教师评价总结帮助学生理清叙事线索和作者的情感主线。总之,朗读作为语文课堂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能够拉近作者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深层次体会情感。

4.从创造审美出发,拓宽相关文字提升想象能力

散文作为一类想象空间很大的文体,与其它文体有很大的区别,李海林老师说:“诗歌是韵体、剧本是自述体、小说是旁述体、散文是自述体。”可见散文是作者“把自己撕裂了,呈现到读者面前”在阅读过程中,每个人对于散文文字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这期间,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散文的文字魅力。比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山上的矮松更加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②。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为什么把树尖上顶着雪花形容成日本看护妇头上的白花呢。”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想象雪的美和轻。总之就要让每位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感受审美性,参与课堂。

三.结语

总之,要想提高初中生的散文审美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教师的的指导、带领,同时还需要学生认识到散文审美鉴赏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

注 释

①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

②温儒敏.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7.

(作者单位:喀什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审美散文策略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