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2021-06-15 03:40李慧芳
教育界·下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李慧芳

【摘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和负责人,需要承担起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责任,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奠定坚实基础。为此,班主任需要改变传统的独裁性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班级中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教育理念

一、前言

小学阶段班主任是与学生相处最多的教师,也是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教师。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就是了解和研究学生,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疏导,协调各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制定班级常规,选拔优秀班干部,组织班委会工作,适时地创造与家长沟通的机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家校共育工作。想要更好地完成这些班级工作,班主任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做好统一的班级管理规划,促使学生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为此,本文将对小学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浅析。

二、坚持家校共育,与家长充分沟通,统一教育理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以及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极为深远。学生在校学习,个别家长认为仅仅是教师的责任,认识有所偏差,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充分与家长进行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改变家长的这一错误观念。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观念、行为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孩子最先接受的教育是来自父母的示范与指导。教育工作需要家校齐抓共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合一。随着科技发展,如今通讯更加便利,沟通方式灵活多变。班主任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1],例如电话、微信、钉钉、面谈等方式,和家长成为朋友,使家校交流更和谐。那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统一教育理念呢?

首先,在沟通过程中,班主任应注意自己的言语态度,尊重个体,以肯定学生作为切入点,慢慢深入,再进行疏通,指导存在的不足,让沟通在融洽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使沟通更具可行性。针对引导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学生,班主任要注意方式方法,與学生家长进行详谈,探讨孩子的优点是什么、现在的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等,从而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只有家校双管齐下,对孩子的教育才更具有实效。

其次,班主任应进行家访,深入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背景以及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找到存在的问题与原生家庭影响有关的方面,以便日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从而确保教育的长远性。

再次,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将班级规章制度介绍给家长,说明制定规章制度的理由,询问和听取家长的建议,适当地对规章制度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让家长体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齐抓共管的重要性,更加理解班主任的工作,支持班主任的工作,统一教育理念,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2]。

三、尊重热爱学生,提升自身素养,为班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班主任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体,让学生在班级中有归属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给予学生充分的重视,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相反,如果学生感受到的是不在意甚至是厌恶,那么班级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可怕的存在。因此,班主任良好的素质是有效管理班级工作的前提。

首先,班主任要尊重热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班主任不要漠视甚至直接不问缘由地指责谩骂,处理问题时要问清缘由,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与学生进行沟通。无论学生家境如何,学习成绩如何,班主任都要就事论事,一视同仁,这样学生才会对班主任更加信服,更加认同班主任对自己的管理。

其次,班主任要严于律己,真正做到以身示范。例如,教育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知感恩,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要及时表达感谢,而不是坦然受之。班主任利用榜样示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按照班级规章制度主动规范自身的行为,才是管理学生最为有效的办法,才能显著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

四、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加强与学生、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桥梁,也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基础。因此,注重师生交流,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是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的重中之重[3]。

首先,班主任应积极创设便于师生沟通交流的场景,例如晨会、班会、茶话会等。这时候学生的心理放松,心情愉悦,能够更好地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对于班主任的话语会积极思考。在沟通过程中,班主任不宜过于严肃,要保持语言、态度温和,以聆听为主,了解学生的整体状态,便于寻求合适的方式进行管理工作。

其次,班主任应该为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班主任可以提出一些交流性的问题,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引导者,班主任对待学生的观点和看法不应持批判的态度,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加以理解。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妥观点和看法,班主任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及角色互换等方式进行沟通疏导。

再次,班主任应提供新的沟通渠道。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生渴望沟通,同时又不敢表达。有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往往会有很多的心事想要倾诉,想要寻求班主任的帮助,倘若直接找班主任,通常会感到难以开口。此时班主任就可以设计一些新的沟通渠道,比如在班级的一角或者在办公室的门口设计一个小信箱,学生可以将自己想说的话、想要表达的感情以及对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议写在纸上投入信箱。这样既能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够使学生与班主任的交流更加亲密有效。

最后,班主任应主动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共同商量班级管理方法。班级管理工作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责任。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活生生的人,具有多面性,因此班主任不可能很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交流,班主任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与认识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还会进行思维的碰撞,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尤其是针对班级中情况特殊的问题学生,更应与其他教师一起商讨,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共同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明确班级规章制度,尽心选拔优秀的班级干部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中,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不可缺少的[4]。小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有限,班主任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可以使小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级中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做了不该做的事会有怎样不好的影响。若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学生的行为就会不受约束,问题就会层出不穷。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效率太差,而且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班主任需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使班级管理工作事半功倍。规章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尊敬师长、同学互助、课堂纪律、安全公约、卫生管理等一系列规则。班主任利用班会详细地为学生介绍在班级学习生活中需要遵循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对规章制度有更加明确的了解,避免犯错误,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

新课改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遵循这一原则,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综合能力选出优秀的班干部团体。明确班干部团体的职责,并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同时需要向学生说明,班干部是服务于班集体的,若是班干部在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其他学生可以向班主任反映。班主任应根据事实情况做出判断,考虑是否更换班干部。同时,制定班干部轮换制度,不仅能促使班干部更加认真地辅助班主任进行管理工作,而且能够让其他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一般以一个月为一个考察周期,选择表现最优的学生加入班干部团体,让其在班级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六、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和义务,能够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班主任需要深入研究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首先,班主任需要坚持家校共育,与家长深入沟通,明确教育理念。其次,班主任要尊重热爱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提升自身素养,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有限开展奠定基础。再次,要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与学生及科任教师进行更深入的沟通交流,协调班级内部管理工作。最后落实到学生个体,给予指导,明确班级规章制度,尽心选拔优秀的班级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与规则意识。

【参考文献】

雒艳红.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J].新课程,2020(43):215.

贾佳.家校合作在小学班主任日常管理中的运用探究[J].新课程,2020(43):217.

黄荣波.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0(26):130-131.

明月雷.浅谈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149.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