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21-06-21 09:21曹宇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曹宇

[摘  要] 新时期的数学老师,要将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逐步形成问题解决的意识,并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数学教学;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始终是小学的基础性学科之一,相对于语文等其他学科而言,数学更偏向于理性化,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缺乏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而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核心素养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学数学的教学不再以单纯的分数作为考核标准,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等核心素质能力。特别是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情况,着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培养,从而打造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

一、核心素养概述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核心素养也就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讨论的热点话题。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上了新的台阶。在核心素养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和教学研究日益取得进步的背景下,逐步衍生出来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数学的学科核心素养便是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掌握,主要包括学生逻辑推理与思考能力、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合作探讨与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问题解决能力,也就是个人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离不开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来完成,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则需要长期的课程实施来达成。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1. 创设情境,有效激发问题意识

情境,即是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出典型的教学场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老师要为学生呈现出新颖有趣且富有挑战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的愿望,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情境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1:在教学《厘米和米》这一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你的手指有多长吗?和自己的同桌比一比谁的手指长?

师:同学们,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游戏,和同桌比一下谁的手指长?(小学生对于游戏特别感兴趣,纷纷拿出自己的手指和同桌的手指来比较)

生1:老师,我把我的手指和同桌的手指并起来比较,发现我的比同桌的短了一点点。

师:你想知道短了一点点到底是短了多少吗?

生1:现在还不知道,是不是需要用什么工具来量一下?

师:你的想法是正确的,想一下怎么把你和你同桌的手指长度用数据比较出来。

生2:老师,我把我的手指和同桌的手指比照着画在了一张纸上,然后进行比较,发现我的手指比同桌的手指要长。

师:同学们,想不想用工具来测量一下自己的手指长度和同桌的手指长度?然后用数据进行对比。

这样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然后引入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这样便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加深对于分米与毫米概念的理解程度,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 剖析问题,引导学生认知题意

毋庸置疑,认知题意是数学问题解决的关键,数学问题并不会直接将现成的条件与问题直接体现,而是需要学生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内涵,及时地排除干扰信息。学生在阅读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哪些信息是关键信息,要利用哪些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深入地剖析问题,对于题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数学问题。

案例2:在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一内容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剖析数学问题,数学老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妈妈去超市买了3个碗,总共用了15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那么需要付多少钱呢?

通过阅读问题和分析题意可以得出:要解决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的问题,那么就需要碗的单价,但是题目中并没有直接给出碗的单价,单个碗的价格在题目中很隐晦,仔细思考“妈妈去超市买了3个碗,总共用了15元”这一句,便发现需要利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式求得每一个碗的价格,即是15÷3=5(元),再利用已学的乘法知识,便可以求出买8个碗需要的钱数,即是5×8=40(元)。

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剖析问题这一环节,在解决数学问题或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数学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比较隐蔽的条件,认真审题,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与经验去分析问题,想方设法挖掘出题目中隐含的条件,这是分析問题、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这对于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3.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与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同时各个学科的学习也需要联系到数学知识,可谓是数学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天气预报、存钱取钱、日常花销等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小学数学老师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强化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案例3:如在学习《混合运算》这一内容时,数学老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某施工队准备建设一条全长900米的公路,前三天完成了450米,如果按照现有的施工速度,那么请同学们计算出该施工队还需要几天便可以修完整条公路?

这是一道常见的数学题目,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而且是一道典型的一题多解的题目,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数学老师需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常见的答案如下:(900-450)÷(450÷3)=3(天);900÷(450÷3)-3=3(天)等等,不同的解题方法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日益推进的背景下,基础教育必须要打破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4. 合作学习,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合作探讨与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数学老师若是仅仅采取机械式模仿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对数学活动和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更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学生们的能力表现,科学地进行因材施教,创设利于合作的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合作探讨与解决问题能力。

案例4:如在学习《认识万以内的数》这一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由5个学生组成,其中4个学生背后写有0~9之间的数字,当这四位学生整齐地站在一起时,第五位同学则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读出数字,读出数字后,这名同学加入队伍中,队伍中再抽出一位同学进行读,以此类推。在三分钟内,读数最准确、数量又多的小组获胜,针对获胜的小组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争强好胜心理,这一游戏直接强化了学生对于万以内的数的认识,而且学生对于这样的合作性教學活动充满了好奇心,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比较强烈。这一方法实现了变苦学为乐学的目标,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探讨与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能力。

三、结论

总而言之,由于考试选拔和高考的导向作用,教育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知识能力目标,针对过程与方法的涉及并不深入,甚至谈不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化形成,这样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数学老师需要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与思考能力、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合作探讨与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让学生逐步形成个体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出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借力“三度开放”探究设计,点燃课堂思维之花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对策探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