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神经动作电位联合体感诱发电位在评估腰骶神经损伤中的价值

2021-06-28 02:05马彩虹黄霄云马海云田得召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神经节波幅患侧

马彩虹 黄霄云 马海云 田得召

1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电生理科 青海省 810000

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肌电图室 上海市 200040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率逐年增长,目前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的疾病。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率高达2%~3%,同时至少95%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于 L4~5和 L5~S1[1]。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压迫位置可发生在背根神经节前或节后,受累神经根支配的肌肉会出现无力和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2],临床对于不同定位治疗方案也有所区别[3]。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实用价值,可以在影像学证据的基础上进一步证实神经根损害的存在[4]。有研究表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 SNAP)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可以准确区分神经节前和节后损伤[5],区别在于根神经节属于低级感觉神经元,在神经节近端的损害属于节前损伤,也就是椎管内损伤,在神经节远端的损伤属于节后损伤,也就是周围神经损伤。如节前损伤,神经电生理中SNAP正常,如节后损伤,相应皮节的SNAP可出现速度减慢,波幅衰减的情况。目前SNAP已广泛应用于臂丛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中,但对于腰骶神经定位研究甚少。本研究拟通过SNAP联合SEP检查,为腰部神经损伤定位,为临床提供诊疗的客观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磁共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28例,右侧32例,均有发射性神经根痛及受累神经根支配的肌肉无力和/或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病程>1个月,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53.6±2.5)岁。排除标准:PCI术后、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既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酗酒等导致周围神经病者;近两个月进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者;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本研究通过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NO.YXLL(2018004)],所有入组患者均自愿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入组患者,分别进行腓浅神经及胫神经SNAP及SEP检查。检测设备选用丹麦生产的Keypoint-4型肌电图仪,在正式检查前,对其进行校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受试者仰卧位,尽量保持身体放松,具体检测方法及正常值参照汤晓芙《临床肌电图学》[6]中的方法进行,检测室温在27~30℃,皮肤温度在32℃以上,记录峰值波幅、传导速度、出波异常率。该研究入组所有患者的SNAP 与SEP检查均交由同1名神经电生理医师完成,以减少结果偏差。

腓浅神经SNAP检查方法:记录电极在外踝背侧,位于外踝和足背正中连线中点向上1 cm处,参考电极位于记录电极远端2~3 cm处,刺激电极在小腿前外侧,记录电极近端10 cm处。胫神经SNAP检查方法:记录电极位于内踝下,即胫神经运动检查刺激点,参考电极近端2~3 cm处,刺激电极在足心内侧,第1、2趾间隙距离记录电极14 cm处。

SEP检查采用直流方波脉冲电流刺激,时程为0.2 ms,刺激强度为3倍感觉阈,皮肤阻抗<5 kΩ,分析时间100 ms,刺激频率1.5 Hz,所叠加的次数为100次以上,刺激点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确定的皮肤关键感觉点,分别刺激足背第3跖趾关节处腓浅神经,足跟外侧处胫神经,记录电极置于Cz点,参考电极置于Fz点。至少重复检测2轮。观察皮层电位(P40)潜伏期。

三、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earson 卡方或连续校正卡方)或Fisher 精确概率法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SNAP检查

60例患者中,腓浅神经SNAP异常6例,异常率10.0%,患侧波幅(5.36±3.46)μV,健侧波幅(8.59±2.85)μ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 侧 传 导 速 度(43.50±5.38)m/s, 健 侧(51.20±6.12)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神经SNAP异常4例,异常率6.7%,患侧波幅(5.76±2.87)μV,健侧波幅(7.62±3.26)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传导速度(49.70±5.49)m/s, 健 侧(53.60±5.62)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1。

二、SEP检查

患侧腓浅神经P40潜伏期异常32例,异常率53.3%,患侧胫神经P40潜伏期异常29例,异常率48.3%,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1。

表1 腓浅神经、胫神经SNAP及SEP检查结果

图1 患者,54岁,影像学诊断为L4~5、L5~S1椎间盘突出,a为患侧腓浅神经SNAP,b为患侧胫神经SNAP,c为患侧腓浅神经SEP,d为患侧胫神经SEP

讨 论

SNAP波幅是有髓感觉神经轴突的动作电位总和,可以提示背根神经节远端周围神经有髓感觉纤维的功能,可在神经主干进行电刺激,对应支配的皮肤感觉进行记录,是神经电生理检查中常用可靠的检查项目,在周围神经病、神经根病中有重要的定位诊断价值[7]。SEP是常见的感觉诱发电位之一,当感觉传导途径上任何一点受刺激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引导出的电位,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异性躯体感觉传入通路,其适应证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脊髓病变(如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脊髓外伤等)、脑缺血、脑肿瘤、多发性硬化、遗传性共济失调等[8]。SNAP联合SEP检测可确定感觉神经纤维受损部位,从功能上明确神经根节前还是节后损害。

按照神经根皮节支配区,L5神经根主要支配小腿外侧及足背,可通过检测腓浅神经来反应L5神经根功能;S1神经根支配小腿后侧及外踝下,可通过检测胫神经来反应S1神经根功能[9-11]。国内有研究表明仅做单皮节SEP时,阳性率为38.5%和38.1%[12-13],因为单神经根受压时,受累神经根的反应常被未受压神经根的正常反应掩盖,故阳性率低。而同时做L5和S1皮节SEP时,可很好地弥补单做胫神经SEP的不足,有文献报道SEP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阳性率为90%和93%[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腓浅神经SNAP异常6例,异常率10.0%,波幅(5.36±3.46)μV,传导速度(43.50±5.38)m/s,提示6例患者L5神经根属于节后损伤;胫神经SNAP异常4例,异常率6.7%,波幅(5.76±2.87)μV,传导速度(49.70±5.49)m/s,提示4例患者S1神经根属于节后损伤;腓浅神经SEP异常32例,提示32例患者L5神经根属于节前损伤,胫神经SEP异常29例,提示29例患者S1神经根属于节前损伤。本组患者中胫神经SNAP异常率与健侧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病例数较少,节前损害病例比例高,或L5神经根节较S1神经根节更易损害有关[16]。

通常腰椎间盘突出易造成椎管内的压迫,不会对背根神经节造成损害,不会引起SNAP异常,但是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突出的髓核位于椎间孔外部,其在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0%~11.7%,此类患者极易累及背根神经节导致相应皮节支配区SNAP异常[17],其对来源于腰椎间盘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极敏感使症状更为剧烈[18]。SNAP检查可帮助判断背根神经节是否受损,SEP检查可发现背根神经节近端感觉传导通路是否异常。神经电生理可反映神经病理状态,客观地反映神经根的受损程度[19]。

综上所述,SNAP联合SEP可准确将腰骶神经损害定位在节前或节后,为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神经节波幅患侧
奇神经节介入治疗的应用进展
基于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调控探究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
电针“梨状二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NPY、SP及神经节的影响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廓清治疗的疗效评估与研究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损伤功能梯度材料的波传播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