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变异性与QT间期变异性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2021-06-28 02:05王倩敏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室性变异性存活

王倩敏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广东省 512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且4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该疾病的重要原因,另外,糖尿病、高血压、情绪不稳以及肥胖超重等均是该疾病的诱发因素[1]。发病前,患者会出现胸部不适、乏力、气促、烦躁等症状,急性发作多见于清晨或者活动时,发病后会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猝死,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需探索方便有效的指标评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相关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QT间期变异性(QT interval variability,QTV)与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联系[2-3]。本研究主要探讨HRV及QTV与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资料及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AMI患者作为AMI组,男45例,女33例,其中前壁心肌梗死39例(前壁11例、广泛8例、前间壁20例),非前壁心肌梗死39例(下壁22例、下壁合并右心室17例);其中存活47例、死亡31例;根据室性心律失常分级量表[4],分级为1~2级为非心律失常,共37例,分级在3~5级为心律失常,共41例。另选择同时至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47~78岁,平均(62.3±6.0)岁。对照组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16~80岁,平均(62.8±6.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研究对象参与本研究前半个月未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患者意识清晰且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态心电图基线稳定且T波清晰。其他器质性心脏病者、既往有心律失常病史者、肿瘤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者不在本研究内。

二、方法

选择博英BI9100动态心电图仪,连续观察两组24 h心电图动态变化,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纠正未被识别的ORS-T模板并排除相应伪差干扰波影响。记录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 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Index)、24 h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等心率变异性指标,计算机辅助测量并记录QT间期,自动计算每小时QT间期最小值、最大值以及平均值、标准差、QT60bazett、QT60regress,计算24 h动态心电图的QT间期均值标准差,即QTV。全程操作以及数据分析工作由同一人完成。

三、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前壁组与非前壁组、存活组和死亡组SDNN、SDNNIndex、RMSSD以及QTV。比较不同级别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般资料和SDNN、SDNNIndex、RMSSD以及QTV。采用Lown标准进行分级,无室性早搏为0级;每半小时室性早搏次数低于30次为1级;每半小时室性早搏次数超过30次为2级;多源性室性早搏为3级;室性早搏呈连发3个及以上为4级;R on T型为5级。

四、统计学方法

将患者信息输入Excel表格后进行分组,两组数据输入SPSS 25.0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观察组与对照组HRV指标和QTV比较

观 察 组HRV指 标SDNN、SDNNIndex、RMSSD以及QT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HRV指标和QTV比较(ms,)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HRV指标和QTV比较(ms,)

组别 例数 SDNN SDNNIndex RMSSD QTV对照组 70 102.6±6.0 55.5±4.1 38.0±7.6 31.0±5.8观察组 78 93.6±5.2 38.8±3.9 30.0±6.1 22.3±4.6 t值 — 9.221 25.177 7.163 10.143 P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二、前壁组与非前壁组HRV指标和QTV比较

前壁组HRV指标SDNN、SDNNIndex、RMSSD以及QTV明显小于非前壁组(P<0.05),见表2。

表2 前壁组与非前壁组HRV 指标和QTV比较(ms,)

表2 前壁组与非前壁组HRV 指标和QTV比较(ms,)

组别 例数 SDNN SDNNIndex RMSSD QTV前壁组 39 77.2±8.6 26.8±7.9 26.7±8.6 19.8±4.8非前壁组 39 83.0±12.1 41.0±11.0 34.1±5.9 22.0±3.0 t值 — 2.449 6.532 4.489 2.490 P值 — 0.008 0.000 0.000 0.007

三、存活组和死亡组HRV指标和QTV比较

死亡组HRV指标SDNN、SDNNIndex、RMSSD以及QTV明显小于存活组(P<0.05),见表3。

表3 存活组和死亡组HRV 指标和QTV比较(ms,)

表3 存活组和死亡组HRV 指标和QTV比较(ms,)

组别 例数 SDNN SDNNIndex RMSSD QTV存活组 47 86.5±9.6 42.2±10.1 31.0±8.9 72.6±2.8死亡组 31 74.8±11.2 28.8±7.5 22.9±7.6 65.3±2.3 t值 — 4.920 6.325 4.165 12.750 P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四、不同级别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般资料、HRV指标及QTV比较

除RMSSD外,3~5级组SDNN、SDNNIndex、QTV明显低于1~2级组(P<0.05),见表4。

表4 不同级别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般资料、HRV指标及QTV比较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危急疾病,患者可能并发心衰、心律失常以及心源性猝死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该疾病的临床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超过70%的患者在恢复期可能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增加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5]。因此,需寻找可判断心肌梗死病情以及心律失常的相关指标以便更准确地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况,采取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心电图检测是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检测手段,其中HRV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活动,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评估以及预后预测的效果显著[6]。QTV可反映心室复极动态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氧供应不足,从而引起急性损伤,影响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7]。

本次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RV指 标 SDNN、SDNNIndex、RMSSD以 及 QTV更小(P<0.05)。说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RV和QTV更低。这一研究结果与王富文等[8]研究结果相符。此类疾病患者迷走神经活性下降,而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二者平衡被打破。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不利于心室肌细胞信号传导,因此心室复极极不稳定,易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本研究显示,较存活组,死亡组SDNN、SDNNIndex、RMSSD以及QTV更小(P<0.05),说明HRV和QTV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心脏前壁梗死区为交感神经活动的主要区域,非前壁梗死区则是迷走神经主要活动区域,而病理状态下,两种神经活性改变,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9]。本研究显示,较非前壁组,前壁组DNN、SDNNIndex、RMSSD以及QTV明显更小(P<0.05),说明HRV和QTV与急性心肌梗死部位有关。

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的电生理特征会发生改变,心室复极参数亦会发生改变,从而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可定量分析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张力,本研究显示,除RMSSD外,3~5级组SDNN、SDNNIndex、QTV明显低于1~2级组(P<0.05),说明心率变异性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与Aires等[10]研究结果相符。RMSSD无明显差异可能是本次研究样本量小,也可能是因为室性期前收缩程度与交感神经活性的强弱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心率变异性和QT间期变异性有利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同时对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作用,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室性变异性存活
心脏结构正常的儿童室性期前收缩评估与管理
心率变异性和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太极拳运动对我国健康人群心率变异性影响的Meta分析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脱水神功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