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及瞬目反射的变化

2021-06-28 02:05傅敏陈名峰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波幅肉毒患侧

傅敏 陈名峰

福建省立医院南院内科 福州市 350001

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属于周围神经病,主要表现为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无痛性抽动[1-3]。痉挛症状发生时,持续时间有时为数秒,有时可持续数分钟,病情进展缓慢,一般不会自行好转[4]。相关研究显示,90%左右患者初始发病位置为眼周,初期表现为眉毛异常抬高,眼睑闭合受限,病情持续进展会影响生活质量[5]。HFS的治疗方法有中医中药、针灸、射频、理疗等,但效果均不佳。A型肉毒毒素简称BTX-A,属于肉毒毒素之一,通过抑制周围运动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引起肌肉的松弛性麻痹,1985年Elston首先应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此后肉毒毒素A以其效力强、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特点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第一线治疗药物,经常被应用于面肌痉挛治疗[6-7]。本文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情况。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的23例偏侧面肌痉挛患者,其中男7例,女16例,年龄27~75岁,病程3~26年。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一侧面肌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动,精神紧张、疲劳和自动运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没有疼痛感,HFS的诊断依赖于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或监测到异常肌反应典型异常波时,即可诊断HFS[8]。患者既往接受过药物、理疗、针灸等方法,但疗效不佳。继发性面肌痉挛者、对A型肉毒毒素过敏者不在本研究内。

二、治疗方法

选用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规格为100 U/支,存储器皿为医用冰箱,温度设置为0~8℃。药物配制:在低温环境中根据病情决定毒素剂量,使用0.9%氯化钠稀释毒素,浓度要求为25 U/mL。注射前临时配制,配制后立即使用。注射位点选择:通过触诊了解肌肉紧张度和厚度,结合痉挛症状确定注射点位。眼轮匝肌选取眼睑内外各1/3处,睑缘与注射点间距2~3 mm,外眦1 cm位置,定位颞侧眼轮匝肌,进行皮下注射给药,每个位点用药2.0~2.5 U;降眉间肌用药时,单侧选取1点,每个位点剂量为2.0~2.5 U;颧大肌用药时,单侧可选1点或2点用药,每个位点剂量2 U;笑肌用药时,单侧1点用药,每点剂量2 U;口轮匝肌用药时,单侧可选1~4位点,单位点2 U用药;降口角肌用药时,单侧单点,2 U剂量;提上唇肌用药时,单侧单点,剂量2 U;多处痉挛时,另附加颈阔肌、鼻肌和前额肌等作为用药位点。药效观察:毒素注射后,监测30 min,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无显著不良反应,可离开医院。痉挛症状未全部消除者,间隔1周后二次用药,结合受累肌肉选择用药部位和控制剂量。

三、观察指标

根据Cohen分级标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面肌痉挛程度的变化,0级为未见痉挛症状;Ⅰ级为受到外部刺激时,具有面肌轻度颤动表现,或见瞬目增多;Ⅱ级为无功能障碍,面肌与眼睑可见自发性轻微颤动;Ⅲ级为功能轻度受限,可见明显痉挛症状;Ⅳ级为重度功能异常,合并重症痉挛。

疗效评价标准:痉挛消失,症状分级改善为0级为痊愈;痉挛轻度残留,症状改善为Ⅰ~Ⅱ级为有效;痉挛症状无改善,分级无变化为无效。随访3个月,统计复发率。

瞬目反射:治疗前、治疗3周分别使用德国Zimmer电刺激治疗仪Galva检测仪检测。刺激脉冲宽度参数为0.2 ms,扫描时间参数100 ms,滤波参数为 20~3000 Hz,灵敏度为 200 μV/Div。在患侧眶上神经、鼻孔上方区域选取刺激后抽动最强点进行表面电极刺激,3次刺激后记录R1、R2、R2'阶段平均值。观察瞬目反射波幅变化。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痊愈患者15例(65.2%),痉挛轻度残留8例(34.8%),其中一次治疗21例,重复治疗2例。2例患者用药后流涎,3例患者用药后口角下垂,症状短暂且轻微,两周内均自然消失。随访3个月,复发患者2例,复发率为8.7%。

二、治疗后面肌痉挛程度比较

治疗前,无0~Ⅰ级病例,Ⅲ级病例占比最高(52.2%,12/23例),治疗后,无Ⅲ级、Ⅳ级病例,0级病例占比最高(65.2%,15/2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面肌痉挛患者治疗前后面肌痉挛程度比较[例(%)]

三、面肌痉挛患者治疗前后瞬目反射波幅比较

治疗前后,患侧R1、R2、R2'波幅较健侧波幅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侧R1、R2、R2'波幅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面肌痉挛患者治疗前后患侧瞬目反射波幅比较(mV,)

表2 面肌痉挛患者治疗前后患侧瞬目反射波幅比较(mV,)

注:与健侧比较,aP<0.05;与治疗前患侧比较,bP<0.05

时间 例数 侧别 R1 R2 R2'治疗前 23 健侧 97.47±17.29 185.15±18.81 137.18±16.41 23 患侧 190.49±17.26a 307.16±18.32a 308.47±15.26a治疗后 23 健侧 97.49±16.31 185.13±19.76 137.20±17.37 23 患侧 125.78±21.35ab 159.75±23.26ab 205.10±24.96ab

讨 论

HFS致病机制复杂,在临床研究中,多认为血管压迫是诱发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9]。2014年的面肌痉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介绍HFS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肉毒素注射以及微血管减压术。本研究BTX-A治疗后,所有患者面肌痉挛均缓解,其中65.2%的患者经过治疗痉挛症状消除,其他患者痉挛显著缓解,症状减轻。经过BTX-A治疗,无Ⅲ级、Ⅳ级患者。瞬目反射波幅显示,患侧各阶段波幅变化显著,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肉毒毒素可抑制突触前膜部位释放乙酰胆碱,对神经肌肉相关的终板电位产生阻滞作用,兴奋肌纤维量减少,影响面神经周围支兴奋性。本研究部分患者没有痊愈的主要原因可能为剂量因素,因部分患者为年轻患者,为降低用药后眼睑下垂风险,故而肉毒毒素使用剂量减少,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在未来研究中,应对降低肉毒毒素毒副作用风险进行深入研究。此外,该病症较易复发,有文献显示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为25%左右,本文随访3个月,复发率为8.7%,可能与随访时间短有关。

相关研究显示,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患侧R2波幅显著增大[10],此种表现可能提示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提升[11]。通过成对电刺激观察瞬目反射情况,可见脑干中间神经元强烈兴奋,瞬目反射反应加速恢复,兴奋性恢复曲线可见左移表现[12]。另有研究提出,BTX-A可阻断钙离子内流,促进肌纤维松弛[13],从而达到治疗面肌痉挛的目的。BTX-A缓解痉挛症状的途径是作用于脑干,抑制该处运动神经元,使其兴奋性减弱,以此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观察治疗前后健侧和患侧R2'波幅差异,可见健侧波幅无显著变化,提示健侧脑干未发生功能异常。

健侧与患侧R2'回路交际部位为脑干中间神经元,该处出现功能异常,可能是因为BTX-A导致面神经颅外部位纤维数量缩减,脑干接收的神经核纤维减少,抑制神经元兴奋性。本研究治疗后患侧R2波幅降低,健侧面神经R2波幅与患侧面神经具有不同走形,因此可确定BTX-A对周围神经的影响不会导致中央神经元功能受损。综合数据分析,可知BTX-A抑制运动神经元兴奋,并对同侧脑干部位中间神经元产生抑制影响,减弱其兴奋性。

综上所述,使用BTX-A治疗单侧面肌痉挛具有可行性,疗效较好,对脑干与周围神经存在可逆性影响,但未见长期面部不良症状,BTX-A药效减退后,相应功能恢复良好。

猜你喜欢
波幅肉毒患侧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廓清治疗的疗效评估与研究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有关肉毒毒素的疑问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肉毒杆菌有多毒?
损伤功能梯度材料的波传播特性研究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A股ETF引伸波幅显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