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联合下颈段抗阻运动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21-07-01 02:21张锐景江
临床医药实践 2021年7期
关键词:肌群颈椎病颈椎

张锐,景江

(1.绵竹市人民医院,四川 绵竹 618200;2.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又可分为不同类型,其中颈型颈椎病(NTCS)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NTCS以颈肩部广泛性压痛、颈部活动障碍以及影像学检查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改变为主要表现[1]。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生活中的普及,手机的广泛使用与脑力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延长和强度的增大,NTCS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逐渐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NTCS目前以传统保守治疗为主,如针灸、针刀、内热针、推拿、按摩等,配以必要的理疗,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其中推拿治疗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推拿治疗属于一种被动治疗。本研究将抗阻运动运用于NTCS患者,从患者主动参与的角度来探讨其对NTCS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NTCS患者80 例,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奇数号40 例纳入对照组,偶数号40 例纳入观察组。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4.7±8.8)岁,病程(1.2±0.6) 个月;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45.3±9.2) 岁,病程(1.3±0.8) 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NTCS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示无椎间盘突出及椎间隙狭窄等[2];患者临床表现有肩颈背部或头部疼痛;患者1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康复理疗或药物治疗;年龄18~64 岁;患者对研究过程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其他类型颈椎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脊髓病变者;骨质疏松严重,或伴其他严重疾病影响研究者;有推拿治疗禁忌证;不能配合完成治疗的其他原因。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理疗,均接受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颈段抗阻训练,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3.1 推拿手法治疗

先采用滚法或一指禅法放松患者颈部肌肉,同时配合颈椎前屈和侧屈的被动活动。再采用推法进行颈项部推拿治疗,并同时进行颈项屈曲、侧屈的被动活动。接着,按揉患者的风池穴、天宗穴和肩井穴,拿捏夹脊穴。采用弹拨法治疗痉挛的肌肉,最后采用摩法对局部肌肉进行透热治疗。以上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 次,连续治疗2 周。

1.3.2 抗阻训练

患者取仰卧位,头伸出床头,治疗者用手托住患者头枕部。嘱患者内收下颌并做后仰运动,治疗者根据患者后仰力量施予相反等同阻力,患者在持续等量用力的情况下缓缓做颈部后伸,具体力量由治疗者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建议力量逐步增加,每次动作要求在15 s内完成,连续做15 个后伸动作,以患者有轻微的肌肉酸胀感为度。每日1 次,每周5 次,连续治疗2 周。

1.4 评价指标及标准

1.4.1 疼痛评定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3]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0 分表示完全无疼痛,10 分表示疼痛难忍。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情况在0~10之间选择一个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疼痛越剧烈。

1.4.2 颈椎功能

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对两组患者的颈椎功能进行评估[4]。NDI共10 项,每一项分0~5 分,共6 个等级,总分50分。分数越高,说明颈椎功能越差。

1.4.3 临床疗效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5],包括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颈椎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椎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DI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椎NDI分值比较分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例(%)

3 讨 论

NTCS多见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中青年人群,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使NTCS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以女性患者多见。NTCS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颈肩部或头部疼痛,或颈部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学习,对日常生活也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整个脊柱中,颈椎段活动度最大,而颈椎的稳定性需要依靠颈部各肌群、韧带等来维持,因此,颈部肌肉、韧带受到异常牵伸,引起肌群功能退化,均可以造成颈部不适。有研究报道[6],通过影像学观察颈椎病患者的颈部肌群,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表现,并认为颈椎生物力学平衡与颈部肌肉功能有直接关系。推拿手法治疗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循经推拿有疏通经络、濡养筋脉、促进气血运行等理筋止痛的功效,在NTCS治疗中可见较多报道[7-9]。推拿通过按揉、滚法、一指禅推法等手法的运用,能够松解颈部软组织病灶,对痉挛组织及短缩的软组织有拉伸作用,从而增强了颈部肌群的肌力,提高了颈部稳定性,缓解各类临床症状。本研究对照组仅给予推拿手法治疗,经过两周的治疗,头颈部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降低显著,颈椎功能NDI分值较治疗前也明显下降,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再次肯定了推拿手法对NTCS的治疗效果。推拿手法在NTCS中运用广泛,过去,针对NTCS患者的治疗,基本都是一些被动的治疗方式,包括针灸、中高低频电疗、热疗等。近些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出现了更多的治疗方法。下颈段抗阻训练是一种主动运动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在下颌内收的同时颈部做后伸运动,可以有效牵拉斜方肌上束、头下斜肌、头夹肌、头后大直肌和头半棘肌等肌群;下颈段屈曲时,斜方肌中束、菱形肌和肩胛提肌等肌群持续主动收缩,牵拉痉挛、短缩的肌群,对肌力减弱或失活的肌群起到了增强和激活的作用,增强了颈部肌群的稳定性,缓解了颈部症状。该训练方式与颈部麦肯基治疗的一部分训练相似,麦肯基在颈椎病中的运用颇多,效果显著[10]。本训练在缓解肌群症状的同时,也有利于纠正患者颈椎的生理曲度和不良的前倾姿势,对患者的长期疗效有较好作用。本研究通过推拿手法与下颈段抗阻训练相结合,观察组疼痛缓解及颈椎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TCS多因颈椎姿势不良,长期持续保持在异常的姿势下而造成,因此,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非常重要。另外,建议长期伏案工作者每隔一段时间起来活动颈部,不要让颈部肌肉受到持续的异常牵拉。NTCS的预防意义重大,在治疗上,推拿手法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但结合颈部抗阻训练,效果更为显著,并且抗阻训练方法也可以教给患者自己锻炼,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肌群颈椎病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