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课外STEM拓展教学中的渗透

2021-07-11 12:13周晓秋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创造教育小学科学

周晓秋

【摘 要】新课标提倡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开展STEM拓展教学活动需要将科学与技术、工程等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效开展课外STEM拓展活动,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本文将从具体的教学案例中研究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外STEM拓展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思想。

【关键词】创造教育 小学科学 课外STEM拓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以及新课标的颁布、实施,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对我们开展科学教学的实践以及改革有了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曾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定的创造能力,但由于被后天环境影响,往往被埋没。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很重要。

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国虽然对STEM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得到外界关注和重视,很多学校及教师已逐步在尝试设计STEM拓展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并最终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科学教学源于生活,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开展课外STEM拓展研究。

相比传统教学内容,课外STEM拓展研究难度适当增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物体作为实验材料,并思考实验方案,他们会发现科学就在身边,只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现象,你就能提出问题并开展研究。

例如,在教学《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学生需运用科学研究中的控制变量法,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情况不同的原因,感受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教材基础上,以浮沉子实验作为《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课程资源的补充,在STEM教育理念下合理开发和利用,设计制作浮沉子并进行浮沉子实验。这个课外STEM拓展活动中,学生将经历以下步骤:

(1)提出问题: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2)明确任务:制作一个能自由沉浮的浮沉子。

(3)設计方案:小组讨论,画设计图。

(4)选择材料:透明的塑料大瓶子、开口的玻璃小瓶(瓶盖、笔套……)

(5)制作步骤:在透明的塑料大瓶子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在开口的玻璃小瓶内装入适量的水,并迅速倒扣入大瓶子内,使小瓶刚好竖直浮在水中且底部刚好浮出水面,最后拧紧大瓶子的瓶盖。

(6)演示步骤:用力挤压大瓶子,观察小瓶在水中自由沉浮的现象。

(7)交流设计:全班交流,寻找浮沉子存在的问题,并再次完善制作的浮沉子,用示意图表示浮沉子在水中自由沉浮的原理。

(8)拓展延伸:制作一个能在水中螺旋上升或下降的浮沉子。

开展“制作浮沉子”的拓展活动,把已经掌握的沉浮概念延伸,将科学知识灵活运用。学生画设计图表示浮沉子的工作原理体现了数学素养,运用简图分析、解释相关问题。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浮沉子,并控制它在水中的沉浮,体现了工程素养,将科学原理运用于实践之中。全班交流分析,完善改进制作的浮沉子,了解其工作原理,体现了技术素养。整个教学,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最后的延伸环节,学生设计其他形式的浮沉子,一方面检验能否将科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另一方面也在培养创新思维,观察学生能否利用其他材料制作出新颖的浮沉子。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发现:基于生活中的现象,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课外STEM拓展研究,巧妙地将生活问题与科学学习联系起来,在思考问题、设计制作方案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在实践中教育,在制作中创造

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中又一重要主张即“教学做合一”,“做”在科学教学中即自主探究,学生亲历“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论证”的过程。在开展科学课外STEM拓展研究时,学生是创造的主体,要积极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亲自实践。

例如在教学《做一顶帽子》时,学生思考帽子为什么具有不同功能,观察并交流帽子的制作材料及特点,了解帽子结构:有帽顶和帽檐。给学生设定场景,便于学生设计出一顶符合需求的帽子,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一些废弃材料可以重新利用,制造新物品。

学生设计制作帽子的活动分三步完成:(1)设计、选材料、画草图;(2)制作帽子;(3)帽子展示会。根据选择的场景设计帽子图,运用数学中的简图表示设计方案,体现了STEM教育理念中的“M”。选取部分材料制作一顶具有特殊功能的帽子,将科学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体现了STEM教育理念中的“S”和“E”。开帽子展示会,交流制作帽子的材料、功能、优点等,并评价改进制作,体现了STEM教育理念中的“T”。整个教学以“开帽子展示会”为目的,学生是小设计师,根据自身需求对产品进行设计、选材、制作、展示。通过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关注帽子功能这个特点,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本案例,学生亲自实践,最后进行展示,整节课生动又有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发挥。教师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为学生后天提高创造能力营造了良好环境。

三、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创造意识

陶行知先生曾说:“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集体,以集体的力量培养出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在开展小学科学课外STEM拓展研究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另一方面拓宽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创造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观察叶》时,开展课外STEM拓展活动“做树叶贴画”,学生课后寻找、收集不同的树叶,观察叶子的组成部分叶片(叶脉)、叶柄的特征,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树叶贴画主题,在交流中集思广益,发挥创造力。根据小组设计的方案,组内学生开展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幅树叶贴画,最后进行展示交流。

小组合作及交流在课外STEM拓展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年龄层次不同,原有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前概念等存在差异,应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新问题并思考其中传递的科学知识,通过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交流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得到一定提升。

小学科学课外STEM拓展研究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并最终提高创造、实践能力。从上述案例中,我们能够发现,创造教育思想对开展小学科学课外STEM拓展有着深远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有很多需要我们进行学习、研究、探索的地方。

在倡导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今天,教师需要不断渗透、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在研究课外STEM拓展活动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科学学习中得到绽放。

【参考文献】

[1]刘健超.解放儿童的创造力[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程友伟.民主·科学·生活·创造——陶行知、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时代精神[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3]杨君君.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之我见[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5).

猜你喜欢
创造教育小学科学
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
数学课程中的创造教育浅议
“创造教育”引领幼儿生活与学习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幼儿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