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1-07-19 06:12马丽娜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问题链英语阅读思维能力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学科核心素养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作为需要关注和培养的关键能力之一(王蔷,2016)。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便是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问题链”在英语阅读课中的设计和实施无疑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强有力手段,在教师设计的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堂知识,锻炼了思维能力,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目标。

【关键词】问题链;英语阅读;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马丽娜(1991-),女,青海西宁人,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

一、 什么是“问题链”

“问题链”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将教材知识转变成具有一定系统性、层次性、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系列问题(裴松,2011),前一個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又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个问题做好铺垫。在英语阅读课中,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将文本中的信息从点到线再到面串联起来,作为“脚手架”将学生的思维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蒋美珍等,2014),促成学生逻辑性、批判性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 “问题链”的类型与特点

依据新课标英语学习活动的三个层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创新迁移,我们可以将“问题链”对应分为四种类型:展示型、参考型、评价型、应用型。

1. 展示型“问题链”。展示型“问题链”基于文本。学生在读完课文之后就可以找到答案,属于基础性问题。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文本大意,掌握文本信息和脉络。在设计此类问题时,教师需要设计出来的问题是避免学生能直接读出答案的问题,要让学生能整合归纳文本信息,然后再进行作答,让学生的回答具备一定的思维含量。

2. 参考型“问题链”。参考型“问题链”基于文本但是又要深入文本。学生需要在参考文本的基础上深挖文字背后的信息,同时要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认知进行回答。因此,教师在设计此类问题时需要有一定的“脚手架”作支架,为学生能够保证输出的质量。

3. 评价型“问题链”。评价型“问题链”超越文本。学生在前面两种类型的问题链当中对文本内容以及文本所要传递的信息有了深入的了解,评价型“问题链”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情感以及更高层次的语言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就文本中的观点、做法等进行评价。教师可适当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来降低难度,保证学生的语言输出。

4. 应用型“问题链”。应用型“问题链”联系现实。学生需要将学习文本后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作铺垫,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此类问题对学生的要求最高,学生不仅需要把握课上所学,建构知识结构,同时通过内在的转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的问题当中,不仅锻炼了创新性思维,同时也提升了知识的运用能力。

接下来,笔者将以一节具体的课例呈现英语阅读课中的“问题链”设计与实践。课题为人教版必修三阅读文本Unit 2 “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

1. Pre-reading读前设计。

教学设计:

Students read the title of the text, then thin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Can a mother have the thousand babies?

(2)Can you guess what kind of mother she is?

(3)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is article?

设计意图:文本的题目是整个语篇的最能引起注意的地方?试想一个母亲是不可能生出上万个孩子出来的,因此文本的题目就是悬念之一。从文本的题目入手进行提问,不但能够引起学生注意,还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心理,从而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

2. While-reading读中设计。

教学设计:

Step one: 1st reading

(1)Who was the old lady?

(2)What was her occupation?

(3)Which department did Dr. Lin work for?

(4)How many choices did Dr. Lin make in her lifetime?

(5)Why is she called “ 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

设计意图:以上设计的问题链均为展示型问题,学生初读文本首先是检查自己的预测;其次,学生可以对文本主人公身份和经历有一个宏观的了解,知道文本主要写了主人公人生中的四次重要的选择,对工作的负责,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心怀妇女儿童的大爱精神。再次,是找到文章以“万婴之母”命名的原因。

Step two: 2nd reading

In Para 1:

(1)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is para?

设计意图:针对第一段的功能进行提问,学生能够知道在进行人物介绍时可以采用引言的方式开头,间接介绍了一种人物介绍的写作方法。

In Para 2

(1)What situation did Dr. Lin encounter?

(2)What was her choice?

(3)What kind of person can we know from her respond “I'd rather stay single to study all my life”?

设计意图:文本第二段描写了主人公人生当中面临的第一次选择。笔者设计前两个展示型问题,意在让学生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进行梳理、概括信息,归纳出主人公在面对人生中的第一次选择时身处的境地以及所作出的选择;第三个问题是评价型问题,学生需要以前两问及第三问题干为基础,进行对主人公品格的初步分析和评价。

In para 3:

(1)What achievements did Dr. Lin make in this Para?

(2)What can you learn from Dr. Lin?

(3)Why did she choose to return to the motherland?

(4)What kind of life could have been if she had chosen to stay in America?

(5)What would you choose if you were in the same situation?

設计意图:第一问需要学生从第四段的信息当中总结出Dr. Lin在学生生涯期间所取得的成就是什么,意在锻炼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紧接着第二问以评价型问题提问,学生需要基于主人公的学业成就进而对其人格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将Dr. Lin树立为榜样,努力用功学习。第三问参阅型问题回到文本中继续分析主人公的第二次人生选择中;第四问评价型问题,给学生以反向思维,如果主人公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人生会是什么样子?第五问应用型问题,如果做选择的是学生自己,将会怎样选择?这就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五个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有浅有深,能够让学生极大地发挥课堂的主体性。

In para 4 and 5:

(1)Wasn't she afraid of war? Was she lack of money? Why did she open a private clinic?

(2)What does the sentence “ Her heart, however, was elsewhere.” infer in para 5?

涉及意图:学生读完第四五段,第一问问题链参阅型与评价型问题结合,学生不仅需要参阅文本信息判断提问是否符合文本大意,其次还要进行深入思考,为什么Dr. Lin在战火交加期间选择开诊所,最后经过分析发表观点,每一个问题都是学生对Dr.Lin更深入的认识和分析,感受主人公做出选择时的艰难和所展示出来的人性光辉。第二问,学生需要结合上下文对问题中的句子进行解读,思考回答,同时在回答当中也评价主人公第四次选择的意义所在。

Last Para:

(1)Was Dr. Lin deserved to be called “ 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 Give your reasons.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在文本初次阅读时学生已经回答过一次,但只是基于文本浅层信息在文本中找到了答案,在文章最后一段设置相似的问题意在让学生再次回顾语篇的所有内容,对文本标题进行再次解读和思考,两个问题的思维深度明显不同,第一次基于文本,属于浅层思维,而这一次是基于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是教师通过问题链的设计,以主人公的四次人生重要选择为线索,解读主人公面临选择时所处的境地以及做出选择时所展现出来的宝贵品格,学生基于这些深入的理解和学习进行回答,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第一次。

3. After-reading读后设计。

教学设计:

(1)What impresses you the most in this passage?

(2)Can you make an evaluation of Dr. Lin?

(3)When you face some choices,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think about?

设计意图:让学生继续回味文本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前两问属于评价型问题,学生了解了主人公生平,而后就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发表感受和观点,同时,学生再次对主人公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感受主人公身上珍贵的美德和对事业恪尽职守的责任心。第三问是应用型问题,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经验以及课上所学进行回答。三个问题层层递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阅读教学要关注内容、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问题的设计对落实三者的结合至关重要(葛炳芳,2014)。这不仅需要教师深入全面地解读文本,还需要设计有逻辑、有层次、有序列的“问题链”。本课例以主人公的四次选择为主线进行“问题链”设计,使得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浅入深,对主人公的认识和生平的感受不断升华,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达到了学科育人的目的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王蔷.促进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三个关键词:“情境”“问题”与“活动”[J].基础教育课程,2016(5):45-50.

[3]裴松.问题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英语教育,2011(6):75-79.

[4]梁美珍,黄海丽,於晨,陈一军.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评判性思维视角(第二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5]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的综合视野:内容、思维和语言(第二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05.

猜你喜欢
问题链英语阅读思维能力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