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微信群中社会支持表达组成的话语体系特征与影响

2021-07-27 15:46周非凡
新媒体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社会支持

周非凡

关键词 网络互助群;社会支持;话语体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8-0033-04

网络圈子化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现象,彭兰认为,网络圈子化主要受到关系、文化、技术三方面影响。网络互助群作为一种群内成员由于共同所面临的问题而群聚起来寻找其他群友支持的社群,实质上是受到现实中关系的影响而形成的社群。

高校保研互助群是各大高校的同学因为共同的原因“保研”而组建的社群,其组建目的主要是为了从其他成员身上获取社会支持(包括工具性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性支持以及同伴性支持)。在群内成员互相提供社会支持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话语体系。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探究此种由社会支持表达所组成的话语体系形成的特征及其对群内成员带来的影响。

1 社会支持文献综述

社会支持可以让个体感到被关怀,因此可以缓解由其他因素带来的压力,使人的身心更加健康。MacGeorge认为“社会情境”角度、“主管认知”角度以及“行动支持”角度是三种最主要的社会支持研究角度[1]。

从社会支持内容的角度来看,Cohen认为社会支持可以分为工具性支持(提供物质资源帮助);情感支持(提供关心、爱意与共情);信息性支持(提供相关信息上的支持与建议)同伴性支持(提供陪伴以满足个体与他人接触的需要)[2]。

网络社会支持的特点是非时空性、匿名性、广泛性等。而网络互助群的特点在于:第一,社会支持不再受到时空限制,群成员无论是寻求还是提供社会支持都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第二,社会支持来源广泛,群内成员可以在群中找到天南海北与自己有相似经历或相同问题的其他成员,因此收到的社会支持更加广泛;第三,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群内成员可以更加开放地表达自己的需要;第四,信息更加客观,由于网络社会支持主要建立在群内成员的弱关系上,因此能够提供更加客观,新颖的社会支持信息。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保研交流微信群(下简称“保研群”)的群聊天记录为研究对象。聊天记录从2020年3月开始到2020年10月结束,跨越了“准备保研—参与保研—出保研结果”整个阶段。群内的聊天主要围绕着群友自身学历背景与水平、各高校保研门槛等内容展开。日活跃度非常高,聊天内容质量也较高。

2.2 基于编码的内容分析法

在对保研群聊记录进行编码之前,本研究参考了其他学者研究中的社会支持编码设计方案。班比纳将互联网社会支持分为情感支持、信息支持、陪伴支持,每个分类下又有若干子分类与之对应[3]。

希尼认为,互联网的社会支持可分为四个类目: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工具性支持、陪伴支持,并针对不同类目进行阐释:情感支持指的是向他人提供尊重或接纳;信息支持指的是提供建议或指导类的支持;工具性支持指的是提供物资资源、等方面的支持;陪伴支持指的是通过与他人共处缓解他人的压力[4]。

本研究通过文本分析软件ROST对保研群聊天记录进行切词并进行词频统计以及词云分析。通过词频统计得出了以下高频词:例如“夏令营”“新传”“老师”“名额”等与保研息息相关的词汇、“排名”“论文”“成绩”“六级分数”等指向发言者自身信息的词汇、“加油” “抱抱”等指向安慰的词汇“武大”“复旦”“上交”等群内发言者打算申请的院校。这些高频词体现群内成员的个人背景、申请学校时面临的困境、相互提供的支持与帮助等。由于保研生申请学校时存在许多信息空白,因此许多人都通过微信群分享关键信息、提供情感支持。因此,本研究引入了社会支持的视角来研究这群参与保研的学生,考察它们在网络社群中所形成的话语体系结构以及形成原因。最后对群内进行抽样调查选取的成员进行一对一访谈调查。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2.2.1 群内聊天记录体现社会支持各个分支所占比例

根据群聊记录,本研究参考班比那与希尼的编码方案,以及庄曦在《滴滴司机移动社区中的关系结构及支持研究》中的编码方案[5],结合社会支持的分类特点制定了适应本研究的编码方案。参考庄曦的研究内容,在编码时将社会支持的需求类内容与供给类内容分开描述。(表1)

根据编码,本研究将聊天群中随机抽取的100个话题进行分类汇总,对其在社会支持中所属类别,话题的发动者、话题的回应者等信息进行记录。

本次统计中,100个话题总共有110个参与者。按照对话题活跃度的贡献,从高到低将282个分为“核心成员”“活跃成员”“一般成员”与“信息接收者”。(表2)

2.2.2 群内用户的活跃度(发言频率)对于社群成员的社会支持感知度的影响

综合成员在微信群中的活跃度与其主要贡献的话题,可得表3。

从表格所体现的数据可以看出,微信群中的信息支持与情感支持话题占所有话题的94%,且主要贡献者为群内核心成员和活跃成员,占比76%。

2.2.3 群内聊天氛围给群内成员带来的心理体验

群内聊天氛围给群内成员带来的心理体验,见表4。

2.2.4 群聊内容对群内成员是否有实际意义

从问卷回收结果来看,282名接受调查群成员中221人认为群聊内容对自己是有实际意义的,能帮助自己在申请学校时获得报名信息、总结自己的不足之處等。仅有61人认为群聊内容对自己没有意义,原因在于其认为群聊内容与自己实际生活没有关系,或其认为群聊内容对自己带来的压力大过对自己的作用。

3 研究发现

3.1 群内社会支持信息倾向性很强

本研究对群内100个话题进行分类,结果发现所有话题中,需求类的信息占比超过60%,无论是需求类还是供给类的话题中,信息支持类话题都超过了70%,即大部分的话题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指导。而情感支持类的话题在需求类或供给类的话题中占比只有16%左右。

在这些信息支持类话题中,保研群成员通过微信群发布信息,寻求申请院校门槛、专业信息、导师信息等占大多数。情感支持类的话题则大多围绕着保研过程艰辛而进行负面情绪的表达,内容大多是懊悔自己的绩点与比赛经历等不如他人,或是吐槽目标院校的申请门槛等。

3.2 群内的社会支持信息存在“凡尔赛”特征

2020年网络十大热词之一的“凡尔赛文学”是一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也称凡学。这种话语模式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说自话,假装用苦恼、不开心的口吻炫耀自己。深谙凡尔赛文学的人,被称为“凡尔赛人”,简称“凡人”①。

在研究中发现,本群中有许多社会支持信息存在明显的“凡尔赛”特点。例如:某群成员在回答某位提问者提出的“绩点排名多少才能入围中传电视学院夏令营呢?”时回答:“211学校排名前2一般能够入营。感觉绩点排名高也挺苦恼的,选择太多,最近我收到了好几个入营通知,不知道该选择哪一个呢。”这种并不偶然的现象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个体在表演场域内,会不断在“个性化自我”和“社会化自我”的动态互动转化中,构建出内在的平衡状态下的自我[6]。许多人在潜意识中将与自己交流的人当作“观众”,享受自己作为“凡人”受到称赞和追捧的感觉,从而形成了一种自我认同。因此可以认为,这些提供社会支持的“凡人”们本意并不是在故意夸耀自己,而是潜意识认为自己本来如此。

3.3 群内带给人的氛围因人而异,但因群中信息感到焦虑的成员占大多数

学者刘洋认为,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正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微信这样一种迅速占据人们日常生活的新媒体工具会给社会心态的传播带来质变。本群大部分受访者(184人)都认为群内的聊天内容让自己感到焦虑,仅有少部分受访者对群内的聊天内容感到慰藉或无感。

在认知心理学对于个体焦虑来源的研究发现是:个体焦虑主要来自于其对于未来感到不确定、无法控制,同时也来自于负面的自我评价和未来可能面临的危机与威胁[7]。

部分研究发现,像微信、QQ这样的社交媒体带给人们“上行社会比较”的机会,在这些社交媒体上人们能够与比自己更加优秀的参照对象进行比较,从而将这些参照对象看作自己的竞争对象,进而衡量自身是否优秀,从而引发个体焦虑。

微信群也存在着社会比较压力。群内的成员为了获得保研信息,会主动展示自己的绩点、奖项、学历背景等。大部分受访者在谈到,当得知微信群中其他成员优秀的经历,例如优异的绩点、获得的奖项等时,这些受访者都会感到较强的情感压力与焦虑。而当部分群员将自身的这种压力在群内表达出来引起共鸣之后,就形成了普遍的群体焦虑。

4 总结

作为一个信息分享类平台,保研群可以满足群内大多数成员对于信息的需求。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保研群也成为了表演型人格的“表演舞台”,无形之中的“凡尔赛”言论也给群内成员带来了非常强的焦虑感,造成了心理负担。在目前大学生普遍心理压力较大的社会背景下,人们需要在参与此种微信群时辩证看待群内信息,理性地将自己与他人比较,克服比较所带来的焦虑感,培养开放、向上、健康的公共讨论空间。

注释

①《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词,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685127684099829918&wfr= spider&for=pc.2020。

參考文献

[1]MacGeorge,E.L.,Feng,B.,Burleson,B..Supportive communication. In M. L. Knapp & J. A. Daly(Eds.),Handbook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Thousand Oaks,CA:Sage:2011:317–354.

[2]Cohen,S..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Health.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4:676-684.

[3]Bambina.A.D,Understanding Online Social Support:The Interplay of Internet Technology,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Support,Ph.D thesi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2005,30-31.

[4]Heaney,C.A.&Israel,B.A..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Support.In Glanz,K.&Rimer,B.K.et al.(eds),Health Behavior and Health Education,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8:190-191.

[5]庄曦,王旭,刘百玉.滴滴司机移动社区中的关系结构及支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6):36-58,127.

[6]贾梦珂.拟剧理论视域下“凡尔赛文学”的自我呈现[J].新媒体研究,2020,6(24):118-120.

[7]Ladouceur R,Gosselin P,Dugas MJ.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 of 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A study of a theoretical model of worry[J].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0,38(9):933-941.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社会支持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试论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的作用
融通中外话语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