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初期公众心理应激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2021-07-29 07:23万华军林施晴
现代医院 2021年7期
关键词:物资个体居民

万华军 林施晴 张 研

1武昌首义学院医院 湖北武汉 430064;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30

心理应激是指在危险性、危急性事件下产生的紧张焦虑状态。当人们认为某种刺激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和重大影响时,就可能会产生心理应激[1]。2019年底新冠疫情的暴发让世界面临一场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方面新冠病毒传染性强、感染率高,病毒携带者的威胁性强,同时由于其突发性,在预防和治疗上尚未存在特效方法,其预后具有未知性;另一方面,疫情初期的防控措施会对社会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从各地区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开始[2],封闭管理、限制流动、停工停产等措施相继开展,居民面临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挑战。社会生活封闭化的困扰、疫情相关负面信息的输入使居民在面对新冠疫情这一刺激源时,产生紧张焦虑状态,引发心理应激。

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受个体认知、性格特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个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3]。心理应激是一种状态,它会带来认知、情绪和行为三方面的反应[4],在疫情中可以表现为认知能力下降,偏向负性认知;情绪状态不稳定,负性情绪增多;个体行为异常,出现无法自控的强迫性行为[5]。这些心理应激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个体健康造成损害,有研究表明心理应激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密切相关,如个体应激时生理上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血压升高、瞳孔放大等不良生理反应,且持续应激时,会引发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等[6]不良心理症状。疫情初期居民心理应激较为普遍、频繁且程度深,因此本研究针对疫情初期居民心理应激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撑。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20年2月7日对疫情防控指导平台的385名受访者进行调查并收集数据。调查问卷参考焦虑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内容包括两部分:①个人基本情况和疫情相关情况,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疫情相关情况涵盖睡眠情况、锻炼情况、家庭生活物资储备情况、防疫物资储备情况、家中是否有密切接触者等;②疫情初期居民的心理应激得分,包含三个维度:躯体化、情绪和行为,共20个条目,采用多级评分(非常符合、比较符合、比较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相应的评分为4、3、2、1),满分80分。居民心理应激得分越高,紧张焦虑状态越明显,心理应激能力越差。基于分数间隔三分位数划分心理应激水平,40分以下为低水平、60分以上为高水平。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如图1所示,385名居民的心理应激得分为42.17±10.51,总体处于中低水平。心理应激得分的单因素分析如表1所示,其中性别、职业、睡眠、家庭物资储备情况和家庭是否有密切接触者的心理应激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私企职员、睡眠不足、家庭生活物资储备不足和家中有密切接触人员者的心理应激相对高。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和其他因素的心理应激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理应激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职业、睡眠、物质储备和家庭是否有密切接触者是纳入回归的显著性因素(P<0.05),性别不会对心理应激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国企职员(OR=0.11)、充足的睡眠(OR=0.01)、家庭生活物资储备十分充足(OR=0.21)是心理应激的保护因素;家中有密切接触人员(OR=1.55)是心理应激的危险因素。具体而言,国企职员的心理应激水平是自由职业者的11%,即自由职业者的心理应激水平比国企职员更高。充足睡眠者的心理应激水平是睡眠不足者的1%,即睡眠不足者的心理应激得分水平比充足睡眠者的更高。家庭生活物资十分充足的心理应激水平是物资不足的21%,即物资不足的心理应激得分水平比物资十分充足的更高。家中有密切接触者的心理应激水平是家中无密切接触者的1.55倍。

图1 心理应激得分情况

表2 心理应激水平的多因素分析: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

3 讨论

3.1 疫情初期居民整体心理应激积极,部分状态不佳

调查显示,疫情初期居民心理应激水平平均得分为42.17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说明疫情初期居民存在一定的心理应激反应,有焦虑、不安和悲观等负性心理,但总体上处于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范围内。从居民心理应激得分的分布来看,多数居民的心理应激得分在30~50分之间,是低中水平的分布状态,少数居民的心理应激得分达到60分及以上,处于高水平心理应激状态,说明疫情初期存在小部分人群,心理应激反应强烈,存在明显的焦虑、烦躁和不安等症状。此外,心理应激得分在人群中的分布呈现近似正态分布现象,心理应激水平呈中间高两端低,整体上居民心理应激水平处于中位,低水平和高水平的分布较少。

3.2 不同个体特征和环境因素对心理应激的影响

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职业的心理应激水平差异显著,男性心理应激得分低于女性,国企职员的心理应激得分低于其他人群。男性的心理应激能力较强,可能与男性理性、客观的性格特征有关,面对突发事件,男性容易保持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更专注于分析问题的成因,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而女性敏感、细腻和情绪化的性格特征可能造成其心理应激能力较弱,容易焦虑抑郁[7]。疫情初期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削弱了女性的心理应激能力,因而表现出较高的焦虑水平[8]。

国企职员的心理应激程度弱,可能是受个体认知和社会保障的影响。首先,国企职员较其他职业人群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同时体制内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有研究表明,高认知者有低抑郁的特征[9],认知通过心理应激间接影响个体情绪。国企职员的社会保障稳定。在经济支持上,国企单位受疫情的冲击较小,国企职工的基本工资得到保障,满足疫情期间的生活需求。相对国企,私企和个体户受疫情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弱,员工薪资保障水平低,甚至面临倒闭裁员的失业风险。因此面对突发事件,私企和自由职业者相对于国企职员心理应激能力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出现较多的恐慌、焦虑和不安心理。研究也表明,因工作和收入遭受疫情影响的人群有更高心理困扰的可能性[10]在环境支持上,国企单位相对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系、在防疫抗疫中落实防控政策、实行严格的人员管控措施和卫生环境要求,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心理应激能力,减轻员工的恐慌和不安心理。

充足的睡眠和充足的生活物资储备对心理应激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睡眠通过影响个体情绪,进而影响个体的应对方式,造成心理应激能力的不同。有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差的个体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11],当睡眠时长不足6小时时,可能会导致个体的精神紧张、思维和判断力下降,出现难以控制的情绪和行为[12],影响到个体正常的行为反应模式,弱化个体的应激能力。同时,在长期的居家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情形下,睡眠不足可能会成为新的刺激源,增加应激程度,出现不耐烦、易怒等负性心理反应。生活物资保障通过增加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应激能力。一方面,有研究表明,丰富的物资储备可以提高居民在物资短缺时的心理承受能力[13]。生活物资充足的居民心理应激能力更强,较少出现不良情绪;而物资不足者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生活保障不到位,容易产生异常情绪,如对不关注疫情的人感到愤怒、遇事易怒和难以脱离负面情绪。另一方面,生活物资不足者更易出现强迫性行为,如反复查看消息、反复测量体温和反复消毒等,行为举止偏离常态。疫情初期,市场运行紊乱难免带来暂时的物资不足现象,生活物资作为重要的社会支持,当没有保障时不可避免的会增强个体的心理应激反应,影响居民正常的情绪和行为。

家中有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会改变个体的应对方式,进而降低居民的心理应激能力。新冠肺炎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有研究显示,疫情在社区传播阶段,湖北省多个家庭出现聚集性传染,每个患者平均传染给2.2人[14]。当家庭中出现密切接触者,居民在心理上更敏感、焦虑,进而在应对行为上消极或夸张,如对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经常感到悲伤甚至哭泣及认为疫情比报道严重得多,心理应激能力随之降低,心情悲观、压抑。同时,家庭成员间关系密切,家庭成员的应对心理和行为会存在趋同。重要家庭成员的消极应对会直接影响到所有的成员,从而降低整体的应激能力。有研究表明,当亲朋好友中有疑似或确诊患者时,个体产生心理问题的风险将大大增加[15]。本研究也发现家中有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居民一听到有人咳嗽、打喷嚏就很紧张,会将身体的任何不适与疫情相联系,还有部分居民食欲差、产生睡眠障碍等。此外,在这样的应激情境下,居民承受着双倍痛苦,一是来自疫情事件本身,另一则来自于失去亲人的可能,都对居民心理应激能力产生巨大挑战。

3.3 提升心理应激能力的建议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党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果断决策、政府部门的强大执行力和全国人民统一的民族凝聚力,实现自上而下的全员参与联防联控。医疗资源的持续供给、生活物资的持续保障和生活需求的基本满足共同构成了重要的社会支持,在居民产生心理应激反应时,从外力支撑转变个体的应对方式,提高居民的心理应激能力。调查中还发现居民对社区宣传教育、心理健康干预和环境卫生治理有较高的需求。首先,建议政府动员基层单位定期组织健康宣传教育活动,与居民面对面互动,解答其健康知识的疑问;其次,政府应积极与心理援助机构合作,开通线上指导和线下沟通的渠道,对居民的心理进行干预,特别关注女性的心理状况[16],本研究显示女性的心理应激能力较脆弱;再者,政府开展救治工作的同时,注重市场资源的调配和流通,要合理配置好人员,提高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先生产粮食用品、日用品和防护用品等生活必需品;最后,坚持做到辖区内卫生清洁消毒,提高企业环境清洁意识,特别保障私企的环境卫生质量。

猜你喜欢
物资个体居民
募集52万件物资驰援东华大学
石器时代的居民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救援物资
How Cats See the World
高台居民
大陆援台物资遇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