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导师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7-29 10:11柳金才张梓汶
现代医院 2021年7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导师康复

柳金才 余 莹 张梓汶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405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是通过新型的学徒培养模式,培养出高技能、高水平、高素质且符合企业需求高职人才[1-2]。2014 年国家教育部提出了要积极发展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度,现代职业教育要主动培养与专业与行业对接的高质量人才,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学生的就业需求;同时要积极参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3-6]。为了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我校相继与2家医院签署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协议,制定了以“双导师型”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中医康复技术专业开始实行试点工作,试行至今取得了较优的成绩,现报道2018—2019年“双导师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的研究成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7级中医康复技术专业三年级学生122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名。观察组学生男性21名,女性30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56±1.34)岁;对照组学生男性20名,女性31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71±1.25)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学校系统教育为主,学生实习锻炼为辅。

观察组学生采用“双导师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方案如下:①组建“双导师”教学组:“双导师”教学组有我校6位资深教师和合作医院的6位专家组成,其中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7名,高级教师4名;所有导师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学校导师和医院导师两两分组,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每组带教8~10名学生。②教学方案制定:由教学组导师为学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学习、职业教育、技能实践、临床经验等内容[7-9]。③实施教学:学生周一至周三由在校教师指导学习理论知识,周四至周日由医院导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学习和实践;共实行32周[10]。④在校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学习、观看模拟操作视频、医疗影视剧欣赏、小组讨论等。⑤医院教学内容:包括观看导师实际操作、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学生团队和独自进行实践操作等,课后进行学习内容、实践技能的总结和讨论。

1.3 观察指标

学期结束前(第32周)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及学生能力自评。理论知识考核:由教学组拟定考试题目,并组织学生考试,满分100分。实践技能考核:由教学组老师考核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满分100分。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学生能力自评:使用自制问卷调查学生对学习过程中自身能力水平的评价,详细条目见表1。

表1 学生能力自评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对比

两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实践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对比 (n=61)

2.2 两组学生的教学满意程度对比

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满意程度综合评分为(91.57±11.82),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满意程度综合评分为(72.85±12.67);对照组学生的课程设计评分、教学内容评分、教学方法评分、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的教学满意程度对比 (n=61)

2.3 两组学生能力自评对比

观察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思考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能力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4。

表4 两组学生能力自评对比 (n=61,%)

3 讨论

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除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11]。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实践锻炼,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薄弱,增加就业难度[12]。“双导师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了学校、企业双方教育培养理念,培养的人才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基础,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既能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13]。

作为高职院校,我校除了重视对学生理论基础的夯实外,亦重视对其实操技能的培养,因此,我校在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中试行“双导师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培养出融康复、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康复治疗师,该专业的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康复治疗学基础理论、医学基本知识及其相关学科知识,更应具有临床诊疗及操作的基本技能[14],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发现,两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实践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双导师型”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学生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分析原因,“双导师型”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临床真实场景,学生直面临床疾患,教学更直观,且学生躬亲实践更助于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学期结束后,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满意程度综合评分为(91.57±11.82),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满意程度综合评分为(72.85±12.67),对照组学生的课程设计评分、教学内容评分、教学方法评分、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双导师型” 现代学徒制教学在学生中得到了较

高的肯定;观察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思考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能力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双导师型”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学生综合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及对教师的认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教学过程中的体验与收获,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对于未来即将踏上康复医师工作岗位的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临床实践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不亚于理论知识学习,因为临床实践是理论知识内化的主要途径[15]。在“双导师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能够亲自实践,真实真切地参与接诊病人、病史采集、分析病情、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基本操作等系列临床诊疗环节,大大提升了他们对临床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对所学专业的职业认可感,在临床实践中,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亦得到了提高,因此,他们对自我及对教学的满意度均较高。

综上所述,“双导师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值得在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中推广。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导师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V eraW an g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