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1-07-29 10:11李爱华龙亚女陈金玲
现代医院 2021年7期
关键词:力图纤溶血栓

李爱华 龙亚女 陈金玲

阳江市人民医院 广东阳江 516000

脑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通常是由于多种因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而引起的,会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1]。脑梗死患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在确诊时病情往往发展严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会加重颅脑损伤,易导致患者残疾、死亡[2]。既往临床多以凝血指标为常用诊断标准,虽有一定效果,但鉴于凝血指标在其他疾病中也可检测到,且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故早期诊断效果欠佳[3-4]。近年来血栓弹力图在血栓诊断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目前临床关于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D-dimer,D-D)联合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检测在脑梗死疾病诊断中的影响尚存在争议[5]。因此,本研究对此展开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6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68例健康体检群体为对照组。观察组男98例,女62例,年龄62~70岁,平均年龄(63.64±2.83)岁。对照组男93例,女75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3.21±1.5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死[6]诊断标准;②经头颅CT或MRI证实者;③年龄≥60周岁;④无精神疾病史。排除标准:①心源性脑梗死者;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③合并心肌梗死、免疫系统疾病、急性感染及脑出血者;④依从性较差者;⑤有肝、肾、血液系统等疾病者。

1.2 方法

均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R值、K值、MA值、CI值,测定两组D-D、CRP水平。①CRP、D-D检测:观察组于发病48 h内、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清晨空腹下采集5 mL静脉血,常规抗凝,3 000 rpm/min离心10 min,静置分离血清。采用BC-5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迈瑞)及配套试剂,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RP;采用RAC-05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雷杜)及配套试剂,经乳胶凝集法测定D-D。②血栓弹力图检测:采用CFMSLEPU-8800全自动血栓弹力图分析仪(乐普科技)检测R值(凝血因子功能,5~10 min)、K值(纤维蛋白原功能,1~3 min)、MA值(血小板聚集功能,50~70 mm)、CI值(综合凝血指数,-3~3 min)。③阳性判定标准[7]:CRP检测值≥10 mg/L判定为阳性;D-D检测值≥0.5 mg/L判定为阳性;血栓弹力图测定值:R值≤5 min,K≤1 min,MA值≥50 min,CI值≥3 min,其中有2项及以上指标为阳性时判定为阳性;其中任何一项指标为阳性时判定为联合阳性。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所占比、BMI指数、动态血压、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D-D、CRP水平比较

观察组CRP、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血栓弹力图参数比较

观察组K值、R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MA值、CI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各检测法检测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血栓弹力图、D-D、CRP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3.12%、62.50%、80.00%、95.62%,均高于对照组的12.50%、4.76%、1.78%、19.04%(P<0.05),见表4。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D-D、CRP水平比较

表3 两组血栓弹力图参数比较

表4 两组各检测法检测阳性率比较 [n(%)]

3 讨论

脑梗死根据临床表现及发病因素分为3种常见类型,即为脑栓塞、腔隙性梗死及脑血栓形成,若无及时干预,会发生神经功能缺失等表现,造成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8]。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对脑梗死患者的诊疗策略由单纯控制疾病发生、发展,逐渐转变为早期干预并阻断疾病进程,故早期有效诊断显得尤为关键[9]。既往临床多检测患者凝血指标,虽有一定作用,但早期易与其他疾病产生混淆,造成漏诊、误诊[10]。目前血栓弹力图、D-D联合CRP检测诊断脑梗死疾病已逐渐成熟,可提高早期鉴别诊断效率[11]。

有研究指出,脑梗死发病会引起凝血与纤溶系统失衡,导致血栓形成,而血栓会加重脑梗死患者病情,并影响临床诊断结果,耽误最佳治疗时机[12]。D-D是常见的凝血因子指标,可对脑梗死患者血栓形成予以直观反映,通过检测D-D水平变化能评估患者是否发生继发性纤溶系统亢进。有研究表明,在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D-D会成逐渐上升趋势,急性脑梗死患者D-D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群体[13]。在本研究中,观察组D-D水平高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D-D是一种纤溶过程标记物,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当D-D水平升高时,表明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激活,会增强纤溶活动,增加凝血酶分泌,易形成血栓,导致脑梗死,故检测D-D水平变化对脑梗死早期快速诊断有重要作用。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经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诱导产生,正常情况下人体内CRP含量极低,而一旦出现血管病变、组织损伤及急性炎性反应等情况时,人体内CRP含量会急剧升高,有文献发现,当发生炎性反应、血管病变等情况时CRP含量可升至正常水平的100倍[14]。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受损的脑组织会刺激肝脏合成CRP,诱导分泌血管内皮趋化因子及粘附分子,刺激单核细胞释放炎性因子,导致血管发生炎性反应,形成血栓。有研究表示,CRP是参与动脉硬化形成的重要炎性标记物,能通过激活补体释放炎性递质,损伤血管内皮,从而形成血栓[15]。本研究发现,观察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与高娅[16]等研究结果一致,证实本研究结果可靠。在潘燕[17]等研究中,CRP参与脑梗死疾病发生、发展,CRP水平增高,患者炎性反应增强,梗死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故通过检测CRP水平变化能反映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对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监测有一定价值。

血栓弹力图是一种反映血液凝固动态变化的常见指标,主要参数包括R值、K值、MA值及CI值,其中R值及K值与凝血酶水平密切相关,可反映内源性凝血过程第Ⅰ、Ⅱ期信息;MA值可反映血凝块稳定性;CI值与患者纤维蛋白形成速度有关,通过检测以上参数,能形成凝血功能动态图谱,有助于准确分析判断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在李双涛[18]等研究结果中,急性脑梗死患者R值、K值低于健康群体,本研究发现,观察组K值、R值均低于对照组,MA值、CI值均高于对照组,与上述报道相似,证实本研究结果可靠。血栓弹力图用于脑梗死患者诊断中能模拟人体凝血、纤溶生理过程,通过分析检测图谱,可掌握脑梗死患者凝血物质形成过程,对准确评估病情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同时血栓弹力图操作简便、灵敏,不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检查结果可靠。

CRP、D-D等血凝功能检查虽能较为直观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凝血旁路系统,但在反映凝血、纤溶功能平衡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同时单一检测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会影响诊断结果。而血栓弹力图是一种反映血液凝固变化的动态指标,采用联合检测方式可补充单一凝血功能检查存在的不足之处,更有利于脑梗死早期诊断,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

综上所述,血栓弹力图、D-D联合CRP检测脑梗死的诊断效果明确,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疗提供了一定参考,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未结合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展开分析,在今后可针对此方面进一步深入探讨,为此领域提供客观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力图纤溶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乔·拜登力图在外交政策讲话中向世界表明美国回来了
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相关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写在受降日
凝血及纤溶实验室进展及临床应用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探讨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四项指标对脓毒症患者合并DIC的临床预测意义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不同提取法炮制对水蛭体外溶栓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