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选择性减压内固定融合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1-08-20 02:57崔文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0期
关键词:前路选择性脊髓

崔文峰

(淮安市淮阴医院 骨科,江苏 淮安 223300)

0 引言

颈椎过伸性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即指颈椎过度的伸展性暴力引起的颈脊髓损伤,此情况还会出现轻微或是隐匿的骨软组织损伤,行X线检查可能没有异常征象,易被忽视漏诊,对治疗产生影响[1]。目前,临床在颈椎过伸性损伤治疗中,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常规手术无法实现有效的治疗目的,而前路选择性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的开展与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治疗效果,且此手术对脊髓神经功能还有一定改善作用[2]。故本次探究前路选择性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的治疗效果及对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淮安市淮阴医院接受治疗的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当中随机纳选64例列为观察对象,在治疗形式不同的原则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41~68岁,平均(54.56±4.29)岁;观察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41~69岁,平均(55.06±4.59)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即对于外伤者,可先行清创、缝合处理,监测生命体征,指导卧床休息,每天一次,静脉商注250 g/次甘露醇,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将40 mg加入到100 mL氯化钠中,静脉滴注;100 mL的氯化钠中加入40 mg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同时控制好血压与血糖,强化胃黏膜保护,强化营养指导,治疗三周。观察组行前路选择性减压内固定融合治疗,仰卧位,全麻后行气管插管,肩膀后垫软垫,头部后伸,保持中立位,颈前水平做一4~5 cm的切口,对于长节段的病变做纵行切口。根据生理解剖,逐层做钝性分离血管鞘与内脏鞘,直至颈椎的椎前筋膜,应用颈椎拉钩、撑开器,将颈长肌与骨膜拉开,暴露病变的节段、周围的组织,用电凝止血,标记成功,将边界分离。在X线机的透视下做好定位处理,行椎管减压。应用1~3 mm的椎板咬骨钳,对骨槽行修整处理,切致后纵韧带层处,用神经剥离子,将薄弱处挑起切除部分后韧带,使脊髓硬膜囊得到充分减压。切除完成后,对植骨槽的大小做测量,并根据植骨槽的大小,取大小适合的钛网,将切除下的碎骨组织一起放到钛网中,做夯实处理,之后将钛网放入到植骨槽中。去除自动撑开器,将钛网卡紧,行在X线透视观察钛网位置是否满意,位置适中满意后,置入前路钛板,并做好固定处理,冲洗切口,仔细止血,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手术结束。

1.3 观察指标。就两组的治疗效果、脊柱功能评分及脊髓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按JOA、Hirabayashi工具,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其中上下肢运动各4分,上下肢、躯干感觉各2分,括约肌3分,正常17分,其中0~4分为病情严重,此时四肢完全瘫痪或是部分瘫痪,不能自理生活;5~8分为重度,四肢功能部分丧失;9~12分为中度,感觉与运动功能改善,只能参与一般的工作;13~16分为轻度,运动及感觉功能有轻度障碍,只能做一般较轻的工作[3]。其中改善率在75%~100%为优,改善率在50%~74%为良,改善率在25%~49%为好转,改善率低于25%显差。优良率比例之和,即为治疗效果。脊柱功能评分及脊髓神经功能评分分别应用JOA工具、ASIA工具评价,正向评分,分数越高,越好。用SF-36工具对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生理功能、健康状况等维度,100分,分数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 26.0软件完成数据的分析,若数据之间存在组间差异性,则以P<0.05展开。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比较[n(%)]

2.2 比较脊柱功能评分及脊髓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脊柱功能评分及脊髓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的同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脊柱功能评分及脊髓神经功能评分(±s)

表2 比较脊柱功能评分及脊髓神经功能评分(±s)

组别 脊柱功能评分脊髓神经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t P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9.10±1.12 15.88±1.42 21.2069 0.0001 41.24±18.54 62.45±18.24 4.6132 0.0001对照组 9.09±1.14 12.15±1.35 9.7965 0.0001 41.22±18.24 53.45±17.69 2.7228 0.0084 t 0.0354 10.7691 - - 0.0044 2.0037 - -P 0.9719 0.0001 - - 0.9965 0.0495 - -

2.3 比较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的同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3 比较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 n 生理功能 情感功能 生理功能 健康状况观察组 32 23.15±1.05 22.67±1.55 22.54±1.46 23.04±1.45对照组 32 18.24±1.34 17.15±1.75 17.54±1.75 20.14±1.65 t - 16.3155 13.3573 12.4105 7.4683 P -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3 讨论

颈椎过伸性损伤属于常见的一种颈椎外伤,主要是由颈椎与颅面部以水平方向为主的暴力作用下,引导颈椎出现过度的仰伸,引起周围的软组织与颈椎、脊髓等出现病理性改变性损伤[4]。颈椎过伸性损伤的发病机制直接影响了颈椎间盘的韧带,使其会于外伤中出现损伤,损伤的节段椎体,会出现脱位、椎间盘脱出等,而椎管后方的黄韧带会相互挤压,导致脊髓出现移位、变形等,使脊髓前动脉产生压迫,当颈髓的前角、灰质等部位出现缺血与缺氧时,会导致颈髓损伤。因此,对于颈椎过伸性损伤来讲,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有必要。

目前,颈椎过伸性损伤临床采用了前路选择性减压内固定融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在此手术前,结合MRI检查,明确脊髓受压部位范围程度,通过前路减压干预,恢复颈椎的高度与稳定性,使脊髓得到充分的减压,利于脊髓血供改善,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脊柱功能及脊髓神经功能,且此手术对机体的影响小,有助于患者恢复,提升预后效果[5]。此外,在前入路手术中,用钛网进行植骨,实现植骨融合的效果,提升融合率与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前路选择性减压内固定融合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疗效显著,且对患者颈部生理功能影响较小。

猜你喜欢
前路选择性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 博雅教育 奠基人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前路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选择性听力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2R,3R)-2,3- dimethoxy-1,1,4,4-tetraphenyl-1,4-diol
逐梦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