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免疫系统教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①

2021-08-21 04:36刘佳梅霍德胜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长春130021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免疫系统医学生课程思政

刘佳梅 霍德胜 薛 辉 刘 颖(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长春130021)

2016年11 月19 日在华东政法大学召开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2016)学术年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研讨会首次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坚定的政治方向为核心,以明确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为主题[2]。

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医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是连接形态学与机能学科、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医学课程的奠基石与敲门砖,对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态度、创新及分析批判精神,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创新思维、医学思维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者融为一体。

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及防控常态化的形式下,人们越发关注新冠病毒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博弈,迅速诊断的COVID-19检测试剂盒、免疫疫苗的研制、细胞因子风暴等都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息息相关,各高校纷纷将新冠肺炎防治知识融入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因此以免疫系统教学为切入点,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在2018级“5+3”一体化教学中开展免疫系统“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3-4]。

1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1.1 修订教学目标 调整后的教学目标分为3个层次,在原有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之外侧重情感价值目标的调整,注重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彰显价值引领。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陈薇院士等免疫学家的事迹、艾滋病主题讨论等内容的加入,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培养医学生具备科学态度、创新及分析批判精神。

1.2 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元素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六个下功夫”为指导,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拓宽专业视野,培养批判创新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来挖掘梳理免疫系统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元素,详见表1。

表1 免疫系统“思政元素”列表Tab.1 Political"education elements"list of immune system

2 “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

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免疫学家的故事、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形式,设立一个个问题情境,赋予乏味的显微形态学活力与灵气,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和兴趣,将组织学、临床医学、科学前沿和社会矛盾冲突等串联起来,在思考专业知识的同时思考人性与道德,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2.1 课前阅读 课前阅读在学习通给学生留预习作业:阅读《诺奖得主Ralph Steinman的传奇人生》并写一篇心得体会,使同学们了解Ralph Steinman在树突状细胞研究中做出的贡献、这位科学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在得知罹患胰腺癌后尝试利用自己发现的树突状细胞开发疫苗治疗自身癌症疾病的传奇经历。

2.2 课堂讲授 以免疫系统在新冠肺炎中所起作用作为本次课的导言,激发学生学习免疫系统的兴趣。通过全国各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本次抗疫取得的成绩,以及陈薇院士团队在制备COVID-19免疫疫苗过程中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3 互动式教学 在讲授免疫系统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稳定三大生理功能时,将免疫系统比喻为国家,以提问的方式,请同学们思考免疫系统相当于国家的哪些部门,便于形象的理解记忆免疫系统的功能,同时思考团队协作能力,思考社会分工及角色的转变。

2.4 自学讨论 在胸腺讲解过程中,课前请同学们先自学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阴性选择与阳性选择,课堂从“T淋巴细胞是如何在胸腺内发育成熟的?”入手,将T细胞的发育比喻成军校,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T细胞阴性选择与阳性选择的过程与训练士兵的关系。

2.5 课后讨论 讨论课后以“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的主题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艾滋病的历史背景、临床症状、感染途径、预防方法等方面查阅资料,与其他同学分享并思考如果自己是一名医生,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

3 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3.1 强化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育德能力 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免疫系统的教学,实现在传授专业知识及技能过程中,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有机的衔接和融合,加强了教师“立德树人”及课程思政的意识,增强了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2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3.2.1 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介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的事迹以及在疫情期间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将家国情怀、奉献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增加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及责任感。

3.2.2树立正确人生观,加强品德修养 通过“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的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使同学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要严于律己,洁身自好。通过思考如果自己是一名医生,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引导学生关爱病人,尊重患者,保护病人的隐私,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3.2.3 拓宽专业视野,培养批判创新精神 通过对免疫学家Ralph Steinman事迹的了解,使学生意识到在科学的道路上,要坚持不懈、要有勇于创新、敢于创新;通过对T细胞阴性选择与阳性选择的过程与训练士兵做类比,引导学生坚持自我完善,不断追求卓越,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认识事物发展规律。

3.2.4 团结协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通过讲述T细胞的分类及功能,尤其是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引申到团队协同作战的威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通过小组间的自学讨论,培养学生沟通及交流能力。

在教学结束后,为了评估“课程思政”的效果,学系针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反馈,总计调查215名学生,共收回211份有效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研,有88.2%的学生认为加深了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认识,76.8%的同学体会到了医者的责任感、提醒自己培养职业素养,87.7%的同学认为通过学习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更感兴趣。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一直以白求恩精神为指引,在坚持做好医学专业教育的同时,始终注重医学人文教育[5]。学系通过“课程思政”的推进与实施,强化了专业教师育德意识,在传授专业知识及技能过程中,将“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的每个环节,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环节中,在“不经意”中将德育自然渗透于教学全过程,做到润物细无声。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加强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作用,着力提升第三课堂的网络教育内涵[6]。通过课程思政鼓励学生做坚定理想信念的人,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帮助医学生逐步树立职业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白求恩式的卓越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免疫系统医学生课程思政
身体的保护伞——免疫系统
一类具有抗原性的肿瘤-免疫系统的定性分析
保护好你自己的免疫系统
Staying healthy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