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质性追求

2021-08-23 23:56周哲如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7期
关键词:学习活动

周哲如

[摘 要]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组织学生展开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要以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在需求和认知规律为基础,追求目标的精准、有效的发展和思维的提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学习活动;目标精准;有效发展;思维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9-0014-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仍是语文实践。这种实践性,具体体现为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学习活动。但是,有些教师将一些基本的教学流程视为语文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的实践活动过于表面化、随意化,根本没有设计感。语文实践活动是指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参加的一种主体学习活动。它以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在需求和认知规律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为目的,以课堂为中心并通过课内外互动互补、有序有效来开展学习。这样的活动要求教师认真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个性,把握语言运用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一、学习活动设计追求目标精准

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设计都需要以清晰的目标为指引。清晰的教学目标来自合宜的教学内容选择。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什么不仅来自课前教师的认真备课,而且受课堂上教学生成的影响。这样的教,就不是把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灌输给学生,而是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确定。换而言之,学习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能够统领课堂教学内容的主问题,关注语文要素的训练目标,聚焦教学重点,以学生的学习活动来推进课堂教学进程,使学的活动充分展开。

如,五年级上册的《将相和》这篇课文,虽然安排在提高阅读速度策略单元,其学习目标是“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但学习速读并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这从课后练习设计的4道题目就可以看得出来。课后练习第1、第2题是训练提高阅读速度的能力,第3、第4题属于常规的阅读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点关注提高阅读速度的学习实践活动,又要顾及普通学习实践活动,使二者有效整合在提高阅读能力的整体目标上。因此,在《将相和》的课堂教学中,学习实践活动的设计,就要追求目标的精准。

(一)突出重点目标

本课的重点目标显然是在提高阅读速度上,具体的活动有计时通读课文和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两个方面。计时通读课文在上面《搭石》的教学中已经进行训练,因此本課的教学重点是尽量连词成句地读。教学时,首先,教师在提高阅读速度的要求下提出这一目标,但不做进一步解释;等学生完成通读并比较计时的结果后,教师询问阅读速度比较快与比较慢的两种学生有没有运用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其次,教师再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学习实践活动。这一学习活动可用课后练习第2题为范本,让学生先完成相关内容。其三,教师先用课件依次比较快地呈现课文的其他语段,让学生记下自己一眼看到的内容;再通过课件回放来比一比谁一眼看到的内容更多、记得更准确。最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课文内容,进行连词成句阅读的训练,并交流自己连词成句读的体会与做法。

(二)细分教学目标

练习第3 题要求学生以“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一般是在初读后完成的。本课教学时,可以与通读计时放在一起进行,这样能保证学生在提高阅读速度时不是随便扫一眼就算读过,而是需要看到文字的具体内容,并在大脑里进行理解,为后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准备。换而言之,快速阅读是有目的的阅读,并不是一味求快而没有具体的目标要求。练习第4题要求学生用具体的事例说说对蔺相如、廉颇的印象。这是对文章内容的具体把握。这一学习活动应出现在深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和人物之后,学生通过说出课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印象为目标来反馈深入学习的结果,从而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这也是学生学习这一历史故事从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内化活动,与课文精彩的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形成“和为贵”的独特人文精神的积淀。

以上教学虽然是依据课后练习进行的活动设计,但因为有清晰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显得扎实有效。

二、学习活动设计追求有效发展

很长的一段时间,低效甚至无效的阅读教学为人所诟病。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剧本,是阅读教学提效的关键所在。而设计学习活动追求有效性,自然是破解阅读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活动目标确定之后,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仔细考量活动环节的设置、活动方法的选择,努力让学生投入进来,这样才能达成活动的目标要求。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一文,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根据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在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下工夫。教学伊始,教师就明确地告诉学生本篇课文的教学要开展三个学习活动。第一个学习活动是“认识‘珠、朵等12个生字,学习新的偏旁‘身;会写‘亮、多等7个字”。这项活动学生经常做,既要注意发挥良好学习习惯的作用,又要防止学生犯先入为主的错误。在学生拼读、合作认读、重点学习等环节中,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尤其要关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有效参与,使识字、写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第二个学习活动是句子的学习。教师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读好问句和感叹句。”教师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问句和感叹句,懂得这两种句子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标识——问号和感叹号;然后依次进行下面的学习活动。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读问句,感受与读句号结尾的句子有没有不同;其次,教师进行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问句的读法与陈述句读法的不同;其三,学生说说读问句的特别之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其四,学生练习读问句,努力读出问话的意味来——想弄明白原因是什么;最后,比赛读,看谁的朗读更符合课文中小白兔问小燕子和小鱼的情形。学习读感叹句的活动程序与学习问句基本相同,只是感叹句发出的对象不同,在表达的意义上有所区别。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读出不同的感情来,使他们认识到感叹句表达不同的感情。有的感叹句表达自己的一种状态,如“正忙着捉虫子呢!”有的感叹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如“你快回家吧!”在读这些感叹句时,可让学生加上一些动作,使学习活动更有趣味性,真正有效果。第三个学习活动是分角色朗读课文。虽然这只是一项读的活动,但直指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在分角色朗读课文中,要让学生把在第二个学习活动中训练的读好问句和感叹句与读好一般的句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小舞台”的氛围。学习活动不能停留在一人读一个或几个句子上,而要不同角色之间的对话流畅清楚,准确地表达情感。这样,使分角色朗读成为学生对课文学习成果的呈现。

这样的学习活动,教师从学情出发,充分观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通过三个学习活动,学生把学习识字与写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清晰的学习链,使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和训练得到有效落实。

三、学习活动设计追求思维提升

学生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展开思维活动。为此,教师在设计语文学习活动时,要通过创设具体形象的、开放性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努力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产生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如,四年级上册的《麻雀》一文,是习作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承担的教学任务不是深入地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而是要掌握课文把事情写清楚的表达方法。课后练习第1题要求学生“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读读课文,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答案,教学就与普通的精读课文的理解没有区别了。如何使阅读教学指向表达方法的理解呢?教师要设计有认知冲突的问题,使学生投入学习活动中,进行深入思考。首先,在理解事件的起因时,教师顺学而导,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学生提出“我认为故事的起因是一阵风猛烈地摇撼着树,小麻雀从树上掉了下来”后,教师回应:“这是一种观点,有什么不同意见吗?”于是,有的学生提出“我觉得起因应该是猎狗嗅到了小麻雀,想吃小麻雀”。教师繼续回应:“这是第二种观点。还有不同意见吗?”有一个学生说:“我认为故事的起因是‘我打猎归来,猎狗发现了小麻雀。”其次,教师让学生进行选择:“现在出现了三种意见。你们同意哪一种呢?”当多数学生表示同意第二种意见时,教师及时追问原因,并引导学生往深处思考。有的学生认为:“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如果猎狗没有发现它的话,就不会有后来的事情了。”有的学生说:“猎狗发现了小麻雀,如果猎狗对这样的小动物不感兴趣的话,就不会有后来的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故事。”最后,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判断一个情节是否是事情的起因,我们要看它有没有延展性,能不能推动故事继续向前发展。所以说,猎狗想吃小麻雀,这才是故事的起因。”这样的学习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后,从多项材料中选择能够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通过分析推理来验证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弄清楚了事件的起因到底是什么,经历思维活动的整个过程。

总而言之,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设计的学习实践活动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升为追求目标,调动学生充分参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
谈个别化学习活动,培养幼儿学习的品质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从设置学习活动开始
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
提高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增强互动,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质疑 再疑 释疑
如何让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