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演绎精彩的童话教学

2021-08-23 00:24赵晓玮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7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童话教学

赵晓玮

[摘 要]《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内容生动,充满童趣,语言简明易懂,深受儿童的喜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利用随文识字、字理识字、溯源识字等多种方法学习生字,落实识字基础,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并进行整理,在读读演演中将故事串联起来,将文本故事和连环画结合起来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童话复述童话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将故事讲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并帮助学生体悟寓理,明确做事情要目标明确,始终如一。

[关键词]童话教学;儿童视角;复述故事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9-0080-0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低年级学生都喜欢阅读浅近的童话故事,并对美好的情境产生向往,关心生命和自然。小学生可以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积累语言,感受阅读乐趣,能复述故事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较完整地讲述童话故事。

《小猴子下山》这篇童话故事前四个自然段结构相同,都是围绕“小猴子走到哪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展开的,课堂上可通过关键词的点拨,引导学生厘清故事脉络,抓住故事情节,将有趣的童话故事用童真的语言复述出来,最后进行信息整理,对“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下山了”做出推断,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的道理。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引领学生走进童话,和童话进行亲密接触,带领学生享受童话的快樂呢?这就要求教师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演绎精彩的童话教学。笔者现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为例, 谈谈如何在童话教学中从儿童视角复述故事。

一、创设情境,激起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至二年级学生喜欢阅读浅近的童话,对美好的情境产生向往,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阅读情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学《小猴子下山》这篇童话时,可以围绕“小猴子走到哪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展开教学。上课伊始,教师先活跃课堂气氛,带领学生们认识生活中见过的小动物,用跟小猴子打招呼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猴子,读出可爱机灵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拉近和小猴子的距离,增加亲切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

接下来带领学生认识“猴”字,教师先出示图片,溯源反犬旁,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反犬旁倒过来就是四足兽类。然后再说明“猴”是一个形声字,左边表示样子,右边表示读音。“反犬旁”告诉我们“猴”是一种动物,再猜一猜,右边的字会读什么呢?通过复习反犬旁,“犭”加个“侯”,组合起来还是猴,让学生自主发现“猴”和“侯”的区别,从而认识“猴”字。学生观察得出的结论,往往要比直接灌输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通过搭建新旧知识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可以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提升。最后,再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揭示课题。利用童话的虚幻世界,为学生创造使之能够快速进入故事的情境。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有一天,它想要下山去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会遇到什么呢?这样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就激发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一起来探索小猴子的故事。

二、多元识字,理解运用结合

一年级作为学习汉字的关键期,识字教学尤为重要,也是低年级的重点学习内容。通过随文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在读童话的过程中学习生字,从而打下较为扎实的识字基础。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想法设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快速掌握识字的方法,从而能够达到当堂生字当堂消化的目的。

先从趣味朗读第一自然段开始,让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小猴子的心情,引导学生说出小猴子不是一般的高兴,而是“非常高兴”,教师可以从字形的角度出发,溯源识“非”,这时课件出示古代的“非”到现在的“非”字演变过程。接着趁热打铁再出示“常”这个字,指导书写。“非常”,这两个字是一对好朋友,它俩经常一起用。文中写小猴子看到好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非常高兴,教师便问学生:“非常”两个字我们怎样记住它呢?通过让学生观察古代汉字“非”的写法,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好奇心和征服欲的驱使下,学生热情高涨,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学会了生字“非常”,并且印象深刻。

低年级是语言发展的训练期,也是学习语言的敏感期,所以教师要抓住时机帮助学生拓展积累语言。在学习“瓜”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与古文字,甲骨文的“瓜”字像什么,学生会发现“瓜”字像瓜架子上挂的瓜,旁边有一个叶子。根据图片想象汉字,以文图相结合的方式,快速记住“瓜”字的字形,理解其字意。随后出示歌谣:“平撇瓜藤横着躺,竖撇瓜藤往下方。竖提加点藤吊瓜,一捺瓜藤长又长。”通过形象生动的歌谣,让学生读一读,悟一悟。歌谣朗朗上口,学生很快就能对“瓜”的字形结构印象深刻、过目不忘。接着指导学生对“瓜”字进行书写。随后以师生互相评价的方式来巩固这节课要书写的汉字。

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让学生同伴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倾听,帮助学生快速习得生字,特别是童话故事中的关键字词,这样可以为复述童话故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读演结合,尊重认知规律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天性爱玩,童话故事里的鲜活人物和有趣生动的故事情节对其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教师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童真的一面,用读演结合的方式学习童话,以学生的视角进行知识学习和语言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在文中找一找表示动作的字,进行归类识字。如“掰、捧、抱、扛、扔、摘、追、蹦、跳”等字,让学生根据图片和词语提示,理解动词的含义,并说一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引领学生进行初步整体感知,读一读关于动作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词,看会发现什么。接着学生自主分类,一边是和手有关的字,一边是和脚有关的字。反复呈现这些关于动作的生字,通过男女生读、分组读、边做动作边读等,利用不同呈现生字的方式来强化记忆。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根据动词来做各种动作,并进行师生评价,这样通过演一演、做动作的方式来记忆生字词,不但使他们感受到小猴子下山时的不同心情,也加深了语言的记忆,打开语言思维的大门。

在儿童的世界里,他们的语言更为浅近、平实,易于理解,想象丰富。读演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使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动词变得具体生动,使难以理解的科普知识变得直观化、形象化,抽象的知识变得浅显生动、通俗易懂。读演结合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对课文情境的真实体验,满足了学生喜欢表演的天性,使学生更切身地感受到了欢乐和童趣,这样的童话课堂更有生命力。这种趣味性的教学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感,培养学生们对识字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也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厘清脉络,复述童话故事

复述故事就是将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的口头语,并表达内心感受和想法的过程。童话具有想象丰富、情节精彩等特点,深受低龄段儿童的喜爱,其趣味性和形象性有助于激发他们“讲”的兴趣,其浅显性有助于降低“讲”的难度。教材中选用的童话故事生动又有趣,学生在初读过后会留下故事的大致印象,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脉络时,可以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帮助学生抓住故事重点,有条理、生动地復述故事。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出小猴子下山看到了什么,找出形容词,并用“——”画出有关词语“又大又圆、又大又红、又大又多”等。请学生主动举手发言,同伴互相学习,积累更多的词语,并圈画出表示小猴子动作的字。在学习“掰”字时,可以利用小口诀“两手一分就是掰”帮助学生识记“掰”字,边说边做动作。学生在自由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将小猴子看到的东西“玉米、桃子、西瓜、兔子”和表示动作的“掰、扛、扔、摘、追”画出来,然后出示活灵活现的图片和文字板贴,引导学生看着板贴将关键信息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梳理框架,并让学生讲一讲《小猴子下山》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后第二题“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用圈画的方法寻找并提取文本中较为明显的信息字词,在这些关键词的提示下,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厘清故事脉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讲明白、讲清楚。学生复述故事后,教师可以选择几位学生交流展示,并组织学生聆听和评价,让学生整体感知如何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总而言之,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生字,感悟和习得语言。教学中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并借助插图和关键词厘清童话脉络,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读读演演,把童话故事讲得条理清楚,生动有趣,从而就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童话教学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浅析中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孩子像石头一样孩子像石头一样
探究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
提高低年级童话教学效率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