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协同育人:赋能弱校转强的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1-09-22 09:13杨经葵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4期
关键词:育人学校教育

杨经葵

[摘           要]  厦门市翔安职业技术学校由弱转强,得益于学校创新育人机制,建构了“泛课程协作,构建多层级育人体系,提升育人的深度;工学融合,打造一体化协育环境,提升育人的广度;家校配合,营造爱心共育家园,提升育人的温度”的三维协同育人模式,实现学校由弱转强的质变。通过分析模式的背景、内容及取得的成效,对三维协同育人模式进行经验总结。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三维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190-02

一、三维协同育人模式提出的背景

厦门市翔安职业技术学校,前身是创于1985年的厦门市马巷中学,后办学地点一再更换,因办学质量、条件止步不前,生源匮乏,曾于2014年停止招生。学校80%的学生来自农民家庭,家庭条件一般,64%的教师属于外聘,师生对学校认同感低。社会、企业不认可,成为政府包袱,学校岌岌可危。

从2015年开始,学校擘划发展,立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大胆探索,创新机制,形成“泛课程协作,构建多层级育人体系,提升育人的深度;工学融合,打造一体化协育环境,提升育人的广度;家校配合,营造爱心共育家园,提升育人的温度”的三维协同育人模式,成功实现了由弱转强的华丽嬗变。

二、三维协同育人模式的内容

(一)泛课程协作,构建多层级育人体系,提升育人的深度

1.实施好“1234工程”,培育德技双馨职业人

“1234工程”即一个目标:立德树人;两个服务:服务企业用人需求,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三人教育:做具有健全人格、遵守公序良俗的社会人,做技能水平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职业人,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社会主义带头人(模范人);四种途径: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

2.专任外聘齐抓共管,增强职业认同感

面对职校师资不足问题,学校为专任教师搭梯子、建平台、立机制。同时,筑巢引凤,在全国首创“外聘教师星级管理制”,参考职称晋升制度,以实绩为星级晋升依据,进行德育定级职称认定,分为“五星”职级,将外聘教师岗位根据工作年限、业绩能力、科研水平等进行考核、晋升,让广大外聘教师发展有出路,晋升有路径,从业有动力。提升外聘教师归属感,确保队伍稳定。

3.立足本土红色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学校地处翔安,运用翔安英雄三岛等红色资源,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将三岛精神写入思政课校本教材,纳入专业课技能实践,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達到完美统一。如动漫专业制作英雄故事动漫宣传片,美术专业绘出观光园手绘地图。除了红色文化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爱乡热情外,民俗和传统文化也是拨动学生心弦的音符。学校为此成立龙狮、拍胸舞、漆线雕等非遗项目社团、大师工作室,让学生在亲近的乡土文化中激发学习动力,用专业技能学习反哺家乡,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工学融合,打造一体化协育环境,提升育人的广度

打造专业志愿服务,紧抓“互联网+”双创,为学校由弱转强注入活力。学校将育人的目标和专业实习目标有机衔接,结合学科特点,将思政教育与实习实践相结合,实现“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带教老师”三对接,“课程、实践、实习”三融合,以此解决校企合作育人理念滞后,职责界定不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融不协调,无实施机制和保障机制,缺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育人范式的问题。

1.“校园酒店式管理”情景育人模式,学生上课如上班

学校通过“校园酒店式管理”实训情景育人模式,以“我为大家三星期,大家为我三学年”为宗旨,所有班级轮流完成3周全日制校园实训课程,分人分组,分岗分责,细化落实,健全督导,评价分级,学分区分,工资兑现。以校园环境为载体,通过各种实训活动,达到“以环境育人,以载体育人,综合育人,育综合素质的人”的最终目的,通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建立自信、学会沟通、懂得关爱”,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吃苦耐劳品质,注重职业精神培养,上课如上班。

2.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职教反哺家乡建设

学校提出“微光成炬 温暖翔职”志愿服务宣言,设计“小火炬”形象标识。重视实践育人效能,2015年,在省内首创“志愿服务成绩单制”,将志愿服务实践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专业化志愿服务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对志愿者进行星级认定,建立表彰激励机制,规范开展志愿者培训,形成正能量传导。鼓励学生立足本土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例如:商经开发农家乐、建筑设计民俗、导游义务讲解、幼教手工课堂等专业化志愿服务,在项目化的实践中,深度挖掘了学生的优势潜能,激发专业学习热情,服务翔安经济发展,不少学生还因此受到了许多优质企业的邀约。

3.融入地方创新创业,互联网助推经济振兴

在德育引领下,学校紧抓互联网风口,将专业课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带领学生走到乡村田头,深入渔民村民家庭,实地调研发展困境,走出大山跨越大海,参与乡村振兴。如电商专业王某,设计紫菜销售平台,直播带货,实现年营业额200万元,成为翔安小渔村名副其实的“紫菜大王”。依托校园“三创社”等明星社团组织创业讲座分享,复制成功模式,催生一批批农产品、海产品大王,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带动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育人学校教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