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肿瘤细胞及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检测在Ⅲ期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

2021-10-14 03:57鄢少聪应学明赵建华汪茜
癌症进展 2021年15期

鄢少聪,应学明,赵建华,汪茜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西 景德镇 333000

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2013年结直肠癌新增病例达60 900例,位居第4位。由于早期诊断困难,且容易复发转移等因素,很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差,而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 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也仅作为参考。近年来,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检测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得到了应用,已被证实其计数的动态变化与肿瘤的疗效、复发、转移等具有一定相关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PTEN)是一个具有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能抑制肿瘤转录,与肿瘤病理分化及预后相关。本研究通过检测CTC及PTEN基因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为CTC及PTEN基因检测在预后判断和复发监测等方面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77例术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Ⅲ期结直肠癌;③术前未行任何治疗;④体力状态评分为0~2分。排除标准:①既往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②一般情况差不宜行抗肿瘤治疗;③不宜参加本试验。其中,男性51例,女性26例;年龄24~75岁,平均(54.0±3.5)岁;结肠癌40例,直肠癌37例;T期22例,T期40例,T期15例;N期57例,N期20例;分化程度:中分化43例,低分化34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并知情同意。

1.2 检测方法

于首次治疗前2 h采集患者外周血5 ml,采用CanpatrolCTC二代技术,用免疫磁珠负向去除外周血中白细胞,然后通过纳米膜过滤检出CTC,再对每个CTC进行分型,同时采用多重mRNA原位分析技术标记检测PTEN基因。

1.3 结果判断

细胞内CD45(-)、EpCAM(+)以及 CK8/18/19(+),显微镜下看到红色荧光信号,为上皮型CTC;细胞内同时见到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信号,为混合型 CTC;细胞内 CD45(-),Vimentin(+)以及Twist(+),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信号,为间质型CTC(图1)。人工计数CTC个数,定义CTC计数≥3为CTC阳性。每例患者CTC中PTEN基因的表达程度分为3个等级:信号点1~2点为低表达,3~8点为中表达,≥9点为高表达。

图1 荧光显微镜下的CTC分型

1.4 随访

制订病例观察表,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入组时间开始计算,每3个月复查,随访内容包括肛门指诊、血CEA、胸腹部CT,直肠癌患者可复查盆腔MRI;1年内进行结肠镜检查。采用以患者复诊为主加电话联系的随访方式,随访至患者死亡、失访或2020年6月30日,其中5例患者失访。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C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低分化结直肠癌患者CTC阳性率明显高于中分化患者,且随着T分期升高CTC阳性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CEA水平、N分期结直肠癌患者的CTC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不同临床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CTC情况的比较(n=77)

2.2 CTC分型与肿瘤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的关系

不同T分期、分化程度的结直肠癌患者上皮型CTC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8.131、8.545,P<0.05);不同T分期、N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混合型CTC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9.994、7.036,P<0.05);不同分化程度的结直肠癌患者间质型CTC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6.338,P<0.05)。(表2)

表2 不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结直肠癌患者的CTC分型

2.3 CTC与PTEN基因的相关性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C与PTEN基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表3)

表3 CTC与PTEN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2.4 CTC阳性与阴性患者生存情况的比较

CTC阴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9个月,明显长于CTC阳性组的1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1.608,P<0.01)。CTC阴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1个月,明显长于CTC阳性组的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8.082,P<0.01)。(图2、图3)

图2 CTC阴性组(n=32)与阳性组(n=45)患者的OS曲线

图3 CTC阴性组(n=32)与阳性组(n=45)患者的PFS曲线

2.5 不同分型CTC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生存情况的比较

上皮型、混合型CTC阴性组与阳性组患者的中位OS及中位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4~图7)。间质型CTC阴性组患者的中位OS为19个月,长于阳性组患者的15个月,间质型CTC阴性组患者的中位PFS为11个月,长于阳性组患者的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4.679、5.324,P<0.05)(图8、图9)。

图4 上皮型CTC阴性组(n=50)与阳性组(n=27)患者的OS曲线

图5 上皮型CTC阴性组(n=50)与阳性组(n=27)患者的PFS曲线

图6 混合型CTC阴性组(n=21)与阳性组(n=56)患者的OS曲线

图7 混合型CTC阴性组(n=21)与阳性组(n=56)患者的PFS曲线

图8 间质型CTC阴性组(n=44)与阳性组(n=33)患者的OS曲线

图9 间质型CTC阴性组(n=44)与阳性组(n=33)患者的PFS曲线

2.6 PTEN基因低表达与中表达患者生存情况的比较

PTEN基因低表达患者的中位OS为10个月,明显短于中表达患者的1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6,P<0.01)。PTEN基因低表达患者的中位PFS为5个月,明显短于中表达患者的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7.644,P<0.01)。(图10、图11)

图10 PTEN低表达组(n=13)与中表达组(n=30)患者的OS曲线

图11 PTEN低表达组(n=13)与中表达组(n=30)患者的PFS曲线

3 讨论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在发达国家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早诊断、早治疗、预后监测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CTC携带有原发肿瘤组织或转移灶的表型和遗传型,痕量存在于外周血中,取样便捷。越来越多研究表明,CTC检测可成为一种新型、非创性的诊断方法,是精准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既往研究显示,通过CellSearch系统检测外周血CTC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采用该检测系统无法富集到间质型CTC,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CanpatrolCTC二代技术,用免疫磁珠负向去除外周血中白细胞,然后通过纳米膜过滤检出CTC,同时根据上皮-间充质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采用RNA-ISH对CTC进行分型鉴定,使早期肿瘤精准诊断成为可能。

本研究共纳入术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77例,有63例患者检出了CTC,检出率达81.8%,与Zhao等研究的检出率86.9%相近。有数据显示,当Cut-off值为3时,CTC检测可对患者良恶性作出较好区分,因此,本文亦采用3为Cut-off值,阳性率为58.4%(45/77),说明肿瘤细胞在早期就已存在于患者血液中,并可能出现转移,而TNM分期无法早期预判肿瘤的微转移,这也提示Ⅲ期患者需要进行充分的辅助治疗。

本研究发现,随着T分期升高,CTC阳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其他学者的结果相似,证实CTC与肿瘤侵犯深度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发现CTC的检出率与病理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低,CTC阳性率则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不一致,需扩大样本进一步证实。CEA是结直肠癌诊断和监测治疗反应的重要标志物,高CEA水平可能与结直肠癌进展相关,也有研究显示,CEA异常组CTC阳性率也高于CEA正常组,本研究中CTC与CEA并无相关性。对CTC分型后,统计出上皮型、混合型、间质型CTC比例分别为35.1%、72.7%、42.9%,并发现,不同T分期、N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混合型CTC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分化程度的结直肠癌患者间质型CTC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项结果既往未见报道,而这和CTC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大致相符。

多项研究提示CTC可以作为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指标。Gennaro等也发现,CTC<3的结直肠癌患者3年PFS长于CTC≥3者。在本研究中,CTC阴性组患者中位PFS和中位OS均明显长于CTC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CTC是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密切相关的指标,但能否作为临床预后的决定性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CTC分型后,研究发现,在乳腺癌中,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间质型细胞比例会随之升高,在肝细胞肝癌中,转移患者的间质型CTC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提示间质型CTC具有较强的转移侵袭及抗凋亡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仅间质型CTC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显著差异,这与间质型CTC的侵袭能力密切相关,也说明间质型CTC可能是影响肿瘤患者预后的主要CTC类型。

PTEN基因通过与多种基因协同作用抑制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hydroxy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转录。研究表明,PTEN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及肿瘤的发生、转移和预后均有关。在卵巢癌中,有学者发现PTEN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是低表达者的2.5倍,认为PTEN可作为无病生存期的预测指标。本研究也发现,在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中,PTEN基因中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长。有研究表明,PTEN低表达会增加结直肠癌患者的局部复发风险,并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耐受性。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CTC与PTEN基因表达情况呈负相关,提示CTC低表达且PTEN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好。

综上所述,CTC及PTEN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可以考虑在患者首诊时进行常规检测。另外,本研究病例数有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倚,需要更大宗的病例以及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