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10-23 08:06张芳石涛周明郎志斌孙明娟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天津300142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9期
关键词:贝伐珠结肠癌单抗

张芳,石涛,周明,郎志斌,孙明娟(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天津 300142)

结肠癌属于结肠部位形成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多发生于乙状结肠及直肠交界处,在胃肠道肿瘤发生率中居第3位[1]。该疾病的发生与日常生活中低纤维素和高脂肪饮食有很大的关系。晚期结肠癌是较难治愈的,根治手术治疗也不易使患者痊愈,若通过化疗,可有效控制病情,杀死癌细胞,一定程度上延长寿命[2]。近年来,继手术、放化疗后,靶向药物治疗作为新兴的治疗肿瘤法正在广泛应用,其中贝伐珠单抗作为代表性药物,对晚期结肠癌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本研究对我院诊治的10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进行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进一步探究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2019年我院进行诊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随机均分的方法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54.18±8.25)岁;肿瘤发病部位:其中有26例左半结肠、24例右半结肠。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8-71岁,平均年龄(53.79±8.71)岁;其中有25例左半结肠、25例右半结肠。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两组患者均确诊为晚期结肠癌,并进行根治性手术;②近6个星期内未进行任何放化疗治疗的患者。③患者的精神状态较好,主观意识清楚,依从性好。④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所有患者均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患有较为严重的胃肠道疾病,对本次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患者;②有精神疾病,意识不清楚或与医护人员交流困难的患者。③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④研究前肿瘤恶化或伴有并发症患者;⑤患者及其家属不知情,且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化疗。予以奥沙利铂治疗,第1天,静脉滴注2小时,每平方米130毫克;予以卡培他滨治疗,第1至14天,口服1000mg/m2,每天两次。观察组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贝伐珠单抗静脉滴注,5mg/kg,第1天控制滴注时间为60-90分钟,以后滴注时间控制在30-45分钟。两组患者3星期为1个疗程,均进行4疗程的持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临床治疗疗效。临床治疗疗效评价标准:依据实体瘤疗效标准进行评价,CR即为完全缓解:患者的肿瘤病灶部分症状完全消失;PR即为部分缓解:患者的肿瘤面积缩小大于或等于50%;SD即为疾病稳定:患者肿瘤新扩增面积小于或等于25%,或者原肿瘤面积缩小小于50%;PD即为疾病进展:患者有新肿瘤病灶出现或原肿瘤新扩增面积大于25%。总有效率=PR率+CR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处理,两组患者数据资料经独立样本t检验或person相关性分析及卡方分割法检验计算,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变化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gA、IgG免疫球蛋白及ALB,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A、IgG免疫球蛋白及ALB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两组组间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变化对比(±s)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变化对比(±s)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对,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n(%)]

3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逐步改变,目前结肠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在逐渐上升。由于病早期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在病晚期会有肠梗阻的症状,如腹胀、腹痛、便血、排气、停止排便等,还可出现水肿、腹腔积液、黄疸等肝肺转移现象,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恶病质消瘦等肿瘤远部位扩散转移等[3]。所以一旦确诊,大多处于病中晚期。

结肠癌患病部位分为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两种,两患病部位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①右半结肠癌患者,癌肿多为菜花状或溃疡型,粪便呈液状,肠腔较大,不易发生梗阻。但一旦肿瘤溃破,常有继发感染的发生,同时伴有大便改变、腹痛、贫血、腹块或恶液质等表现[4]。

②左半结肠癌患者,癌肿多为浸润型,粪便干硬,肠腔较细,易形成环状狭窄,临床上多有急、慢性肠梗阻现象。癌细胞常会有肝脏远处转移或直接感染周围脏器及组织,严重者引起腹腔积液、癌性腹膜炎等。

现阶段,晚期肿瘤还是没有办法无法彻底的根治性治疗,由于结肠癌对化疗相对敏感,所以通过化疗可以一定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副作用较大[5]。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等为常用化疗药物。但随着靶向治疗疗效与基因分型相关研究的深入,靶向药物已成为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的新选择,并逐渐进入一线治疗[6]。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方案。贝伐珠单抗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抗肿瘤的分子靶向药物之一,属于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IgG1。它可以阻断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以此对化疗药物活性起到增强作用。有研究结果表明[7],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肠癌可不同程度提高晚期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且对化疗相关毒性无增加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A、IgG免疫球蛋白及ALB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2.00%)低于对照组(60.00%),组间差异不明显。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54.00%)高于对照组(30.00%)。

综上所述,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贝伐珠结肠癌单抗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疗效和预后分析*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采用贝伐珠单抗、紫杉醇加顺铂(TP)化疗方案联合治疗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
贝伐珠单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横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PD1单抗市场竞争加剧 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抢得先机?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