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1-10 12:07张金鸽邱爱莲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品牌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辽宁省服务业制造业

文/张金鸽 邱爱莲(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一、辽宁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辽宁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1.先进制造业的界定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行业的划分越来越精细,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传统制造业逐渐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先进制造业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的,先进的技术综合运用于制造业的整体研发中,从而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更好的经济收益和市场效果。先进制造业大致构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传统制造业吸纳高新技术提升为先进制造业,另一部分是新兴技术成果产业化后形成的新产业,其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产业先进性、技术先进性和管理的先进性。

因此,本文将先进制造业界定为主要包括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10个门类。

2.辽宁省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

辽宁省作为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毗邻日、韩,大连、沈阳具备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投资环境和较大规模的港口。随着“两区一带”与“五点一线”沿海的发展战略实施,辽宁制造业由内陆向沿海地区发展,辽宁省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制造业占比80%,近几年来变化幅度较小,但是辽宁省制造业的发展呈现中部城市产业群密集、西北地区产业群稀少的区域分布,区域发展不平衡,中部城市产业群制造业城镇单位从业人数远高于内陆、欠发达的西北地区产业群,大连、沈阳位于前茅,其他次之。随着机械化智能化发展,辽宁省制造业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整体依旧停留在机械化生产阶段,关键性零部件依旧主要依赖进口,根据2013年-2019年统计年鉴数据,进料加工装配贸易以及来料加工贸易在总进口贸易总额中占比在20%上下区域浮动。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辽宁省根据国家政策变动也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0辽宁行动纲领》,将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发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航空航天装备等15个重点领域,以基础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重大成套装备制造业三大领域为核心,但是辽宁先进制造业仍面临着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产品质量不过关、产业结构缺少市场迎合性、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加剧、制造业人才流失、缺少创新性等。

(二)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1.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界定

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它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现代服务业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服务的领域、模式、品位及技术含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一规定,服务业包括 14 个部门行业,而服务业具体又可以分为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其大体相当于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第三产业中 14 个门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本文一些计算中选取第三产业类别下金融业、房地产业及其他服务业三项数据的总和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代表。

2.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018年年末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生产总值为13257.0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8%,对辽宁省整体经济增长拉动约2.5%,相较于2013年第三次经济普查的10486.6亿元,服务业生产总值增长了26.4%(见表1)。从现代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及对经济发展拉动百分比的整体数据来看,辽宁省现代服务业总产值的贡献率波动趋势大于对经济拉动的变化趋势,服务业的发展对经济产值的贡献比例相对占比较大,但是对经济整体发展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弱,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然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表1 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及对经济增长拉动百分比

二、辽宁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现状分析

先进制造业的先进性包括产业先进性、技术先进性和管理先进性;现代服务业的现代性包括服务模式(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产生新的服务业态)、服务要求(高文化品位、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和服务领域(突破消费性服务业领域,延展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产业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壮大背景下,产业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包括: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产业间的延伸融合和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融合模式大致分为三种:结合型融合、绑定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

(一)辽宁省两业融合的现状分析

1.辽宁省先进制造业服务化程度分析

根据上文对先进制造业的界定,选取十大产业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代表,衡量制造业服务化程度用制造业服务化率来反映,制造业服务化率是通过计算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在制造行业总投入的比重而得出的。选择制造业服务化率指数(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中间投入在全部中间投入中的占比)来反映制造业现代服务化程度。其中现代服务业选取了9个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从表2可以看出1997年-2017年,制造业服务化指数平均上升了0.051个百分点,其中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服务化指数上升最为明显,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业制造业服务化指数出现负增长,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服务化指数变化相对平缓。

表2 辽宁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中间投入占全部中间投入比重

2.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力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一规定,第三产业即是服务业,其中包括 14个部门行业,而服务业具体又可以分为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发达地区的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一般占总生产值的70%,现代服务业生产总值又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70%。根据《2014-2020年辽宁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将辽宁省2013-2019年服务业生产总值以及现代服务业生产总值进行汇总(取第三产业类别下金融业、房地产业及其他服务业三项数据的总和进行计算)。2013年-2019年现代服务业产值分别是42171亿元、44382亿元、49862亿元、53781亿元、56490亿元、61511.7亿元、65191.8亿元,现代服务业产值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各年产值平均增量百分比约7%。同时,我们选取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在先进制造业的投入对现代服务业总投入占比来分析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力。根据表3所示,整体看现代服务业中金融业、科学研究、租赁和商务服务化、对制造业支撑比重相对较大,其对制造业的投入占比均值在20%左右,教育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技术服务业次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行业支撑力偏弱。

表3 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在先进制造业的投入对现代服务业总投入占比

3.辽宁省两业融合依托的信息化发展应用水平

根据辽宁省工业与信息化厅的官网发布的最新数据,辽宁省所具备的人才存量和科教资源丰富。截至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323万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才48万人,产业技术工人483万人,高技能人才100.7万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0家。沈阳市拥有新松机器人、东软、格微、芯源等一批机器人、工业软件、集成电路企业。大连市拥有英特尔等60余家半导体生产及配套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近年来,辽宁加快推进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5%和51.81%。工业互联网建设起步早、推进快,在工信部确定的国家工业互联网企业名录中,辽宁上榜数占总量的1/10。沈阳机床、东软医疗等9家企业承担的项目被评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8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计划。目前,辽宁工业“云”企业7000多家,联网设备超万台,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等项目带动示范效应显著。

4.辽宁对于促进两业融合的政策性助推措施

近年来,辽宁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辽宁高新技术发展,把“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作为“十四五”时期和未来15年远景规划的重要目标,不断加大推进力度。省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聚焦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推动1万户工业企业上“云”;重点培育100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和园区,推进鞍钢、恒力石化、抚顺新钢铁、沈阳鼓风机等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企业生产效率持续提升,运营成本不断降低。“十四五”时期,辽宁将大力推进数字项目建设,用数字驱动创新,持续激发制造新动能,加快“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以“智”赋能促进“老字号”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以辽宁正在建设的100多个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标杆为引领,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和智能生产线,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加大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力度,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企业的应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辽宁省产业融合的效应分析

根据投入产出法来对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进行产业融合度分析,构造出四个基本指标来度量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程度。第一个指标是先进制造业(对现代服务业)投入率,它表示现代服务业的总投入在先进制造业的产出中的占比;第二个指标是先进制造业(被现代服务业消耗)需求率,它表示先进制造业总产出在现代服务业的消耗占比;第三个指标是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投入率,它表示先进制造业的总投入在现代服务业的产出占比;第四个指标是现代服务业(被先进制造业消耗)需求率,表示现代服务业的总产出在先进制造业的消耗占比。指标一和指标四是从投入和消耗的角度衡量先进制造业融合于现代服务业的程度,指标二和指标三是从消耗和投入的角度衡量现代服务业融合于先进制造业的程度。

产业融合均衡程度越高,表明制造业融合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程度越强,如果接近1,则说明两类产业相互依赖的程度相近,处于对称性的关系。从表4可看出2007-2017年全国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投入关系上,无论是投入融合均衡度还是消耗融合均衡度都在向1靠拢,两业融合程度不断在加深。

表4 全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度

同样,通过对这四大指标进行计算,我们可以得到辽宁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均衡度。从表5可以看出,1997年~2017年,投入融合均衡度从6.392到1.921变化了4.471,消耗的融合均衡度从15.021到1.501变化了13.52,其投入融合均衡度和消耗融合均衡度都在不断向1靠拢,先进制造业投入率和现代服务业的需求率一直相对较高,说明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依赖性较强,对比全国的融合度数据,辽宁省变化趋势与全国的整体波幅近似。

表5 辽宁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度

三、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新难题及对策建议

(一)辽宁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新难题

1.两业产值的增量占比同时趋减

增加值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在生产过程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

图1是辽宁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2005年-2018年各年产值增加值占全国两业产值增加值比重变化的趋势图,通过趋势图,我们发现辽宁省无论是先进制造业还是现代服务业的年总产值增量在全国的产值增量中占比不断在下降,服务业产值增量比重趋势下降得更明显,辽宁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如何增加年产值,提高产业优势,更好地提高两业的生产效率是需要考虑的难题。

图1 辽宁省两业增加值占全国两业增加值比重

2.辽宁省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辽宁省区域分布整体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东部和西部辽东丘陵山地区、中部平原区,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是导致各区域经济差异的客观因素。但是,理论上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受到劳动力和资本的影响。对2006-2018年省人口流动数据分析,数据显示人口集中流向广东、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省市,同时对这些省份的产值进行分析,发现经济开放发展程度对人口流动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辽宁省统计年鉴,对辽宁省9个区进行数据查找,发现2001年~2017年各区GDP累积量中沈阳累计占比24.5%,人口规模比重16.93%,大连累积占比26.17%,人口规模比重13.75%。两区GDP累积占全省经济总量一半以上,而人口约占30%,经济的空间分布是非均匀的,且经济聚集度高于人口聚集度。图2是对辽宁省各地区在这9年中贡献率所做的统计,最低与最高的贡献率的差额高达6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于资本的吸引力也不同,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需要强大的资本作为支撑,辽宁省的发展不单单是个别区域的融合发展。

图2 辽宁省各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3.辽宁省两业吸引的外资不足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选取辽宁省2011年~201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行分析,以外来投资和其他投资综合作为外来投资总额,将辽宁省的外资投资额和全国进行对比。如图3所示,2012年辽宁省外来投资额获得最高比重,近几年比重逐渐下降,由原来的均值3%下降至1%点。如何吸引外来投资对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资本的投入能够为产业链升级提供先进的技术及经验,推动产业融合意义重大。

图3 辽宁省外资投资额占全国外资投资额比重

再分析比较辽宁与其他省份外资直接投资额变化趋势,选取北京、天津、广州、河南、辽宁5个省份,如图4所示,5个省份投资额相对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辽宁省外资直接投资额相对较低。如何吸引外资投资为辽宁省发展带来更好的资源成为一大难题。

图4 五省外资直接投资额

4.跨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支撑不够

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一特征决定每个人都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图5所示,以5个省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作为复合型人才的参考,可以看出服务业相对制造业比重较高,但是整体趋势并不乐观,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比相对平稳,复合型人才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行业,高新技术行业主要集中于第二、三产业。我们对比5个省份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总值,辽宁省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比在3%左右,整体比重不是很高。根据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分析,人口流失逐步在转为人才流失,辽宁省相对其他发达城市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较低。

图5 五省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单位:万人)

5.两业融合的动力不足

根据先进制造业增速百分比统计,主要的十大门类中的化石能源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工业是处于正增长中,而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仪表制造业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增速出现负增速。先进制造业动力不足,对于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是一大挑战。辽宁省整体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对现代服务业拉力不足,自身的产业链条相对短,具有的优势产业集群尚未真正形成,与产品制造相关的金融、市场销售、人力资源、外购信息技术所占支出偏小。相当数量的企业,采用传统乃至陈旧的生产模式,中低端传统制造业的规模较大,多处于“微笑曲线”中间的原料加工、组装部分,而两端的研发、服务等高附加值产品较少,信息化、智能化升级进程较慢。与产品制造相关的金融、市场销售、人力资源、外购信息技术等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偏小。

四、促进辽宁省两业融合的对策

(一)加快信息技术的基础建设,推动产业规模扩张

针对“十四五”规划辽宁省对于先进制造业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改造升级“老字号”。推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优势产业数字赋能,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转型升级,做强做大重大成套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高档数控机床等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深度开发“原字号”。实施一批强链延链、建链补链重点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深挖增值空间。优化石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减油增化,推动炼化一体化,着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实现石化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新字号”。加快构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实施引育壮大新动能专项行动计划,提升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高技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做强做大现代航空航天、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二)推动服务外包业态发展,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的发展新趋势,服务外包产业以互联网及数字技术为支撑,具有知识密集、国际化程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对于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带动货物贸易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升我国信息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化水平、加速国内服务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一是推动服务外包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完善促进数字技术与产业的融合渗透机制,重点培育一批信息技术外包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示范企业。二是依托数字技术创新服务外包交付模式和服务模式,促进服务外包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三是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服务外包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要立足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服务型制造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分工层次,增强服务外包企业实力,提升“中国服务”的品牌影响力,促进离岸与在岸服务外包融合发展。

(三)放松政府管制,鼓励企业跨行投资

管制融合,营造宽松的政策与制度环境,鼓励外来投资,强化资本运作,推进股权多元化,以主动承受国际服务业转移为契机,同时间接引进现代服务业的管理方法,企业是实现产业融合的微观主体,产业融合是产业之间的边界模糊化,产业融合同时滋生出共同的技术和市场基础,同时无论新旧产业都有开展技术创新的必要性,政府放松管制,改革产业规制,取消或减少对被规制产业的进出壁垒,为产业融合创造宽松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同时也要对两页给予一定的扶持,规范和维护好市场秩序,支持有利的条件积极探索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互融合的新途径。

(四)激励人才融合,打造人才支撑体系

根据辽宁省人才储备量,辽宁省教育现状拥有115所高等院校,包括13所综合大学和51所理工院校,研究生高校培养机构45所,科研培养机构8所。如何留住人才激励创新型人才机制,应当从报酬激励、文化激励、组织激励、工作激励四大方面着手。报酬激励侧重价值链管理,运用多种价值分配形式满足员工的混合式需求,建立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源投资机制。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出发设计奖酬机制,侧重价值链的循环和优化。文化激励,肯定知识在组织价值创造的核心地位,承认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对不同的企业文化要保持一定的包容度,自主与协作并存,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作为调节创新型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纽带,造就学习型组织。组织激励,建立知识工作支持系统和创新授权机制。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自主创新、团结的企业文化氛围。工作激励,创造有意义的工作,工作的设定应更多地体现出“反应型组织”的色彩:创新型员工要求工作更具有挑战性、独立性、多样化和技术性。市场竞争不单纯是财力、物力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就需要在激励创新型员工的过程中拓展思路。

(五)建设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增强两业融合动力

首先要建设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要按照“市场主导、政策引导、聚焦链条、协同推进”原则,重点围绕物流标准化、供应链平台、重要产品追溯,打基础、促协同、推融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和供应链科创中心,完善供应链公共服务,提供政策咨询、信息聚集、经济预警、研发支持和人才培训等服务,加强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协同监管和治理。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建立优势,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规模,还将提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促进国内外市场深度融合,培育我国参与新形势下国际竞争的产业优势,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关链接

制造业服务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内部服务的效率对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来说日益重要,已超过了传统的决定因素,诸如企业技术质量、人力资源质量、运作效率、资产数量。这些内部服务不仅包括产品和过程开发、设计、后勤、扩展训练、岗前培训以及价值链管理,还包括组织开发和协调、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法律及金融服务。简单地说,竞争力不仅来源于传统制造活动的效率,也来源于内部服务的有效组织和提供,并且其重要性和复杂性逐渐提高。二是与物品相关的外部服务对顾客来说复杂性和重要性日益提高。物品—服务包不仅包括维护和修理,还包括购买融资、运输、安装、系统集成和技术支持。作为产出无形成分的服务,提高了物品的价值和销量。

猜你喜欢
辽宁省服务业制造业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