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绿地系统规划教学中的研究性改革

2021-11-18 00:12张军邓伟辰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改革

张军 邓伟辰

摘要:有关城市公共绿地规划的教学强调了维护和发展绿地的重要性,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然而,如今城市公共绿地规划的教学还不够完善,探讨当前城市公共绿地规划的教学课程教学改革,分析课程教学特点,反思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学科交叉融合,增加实践性以及深入研究等方面提出有关城市公共绿地规划的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公共绿地系统规划;教学改革;研究性

1城市公共绿地系统规划教学的背景

城市绿地提供了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可以帮助抗击许多城市弊病,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特别是他们的健康。这样的绿地是多样的,在大小、植被覆盖、物种丰富度、环境质量、靠近公共交通、设施和服务方面各不相同。城市绿地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不仅可以支持城市的生态完整性,还可以保障城市人口的公共健康。绿地可以过滤空气、消除污染、减弱噪音、降低温度、渗透雨水和补充地下水;此外,城市地区的树木可以通过吸收大气中的某些空气污染物来减少空气污染。绿色覆盖和城市森林还可以通过提供阴凉和降温来缓和气温,从而有助于降低城市居民患与高温有关的疾病的风险。

所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学习如何利用多学科知识统筹协调城市绿地与人居空间,保障城乡生态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对构建21世纪生态文明城市乃至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整个学科体系和风景园林卓越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

2城市公共绿地系统规划教学的课程特点

2.1综合性与专业性

城市规划发展方向从单一的物质形态规划向综合性、多元性规划转变,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规划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综合型人才,对城市发展有全面的认知,包括建筑、交通、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地质地貌等城市发展的背景和要素,学会分析交通与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通晓规划过程中的各项专业知识,有能力担负专业间的协调工作;熟稔规划的决策体系与过程,动员并发挥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参与到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并促成公众参与的意见反过来影响规划的决策。

2.2实践性强

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学生的要求包括:理论体系完整、专业知识面广、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教学尤其强调实践性,要求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规划实践中,学会分析城市绿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与方法。

2.3教学内容丰富

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与绿色空间相关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对于缓解城市化引发的环境影响和提高公民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在这些实践研究中,城市绿地被定义为一系列公园、行街树木、城市农业、住宅草坪和屋顶花园。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一种益处或相关的具体益处,包括:身心健康益处;经济效益,如由于附近的绿地而导致的房地产价格上涨;社会福利,如支持社会互动和融合;以及环境效益,例如通过提供遮荫和潮湿降温的气候缓解潜力;噪音降低以及通过树木或促进生物多样性来过滤污染物[5]

3城市公共绿地系统规划教学存在的问题

3.1实践教学缺乏深度,研究性不足

以往对于城市绿地规划教学中主要使用的定性的方法,很少存在定量上的研究。对于定性研究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量的方面分析研究事物,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和考察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法。有定性研究而没有定量研究只能对事物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这种认识既不精确,也不全面。

3.2课堂教学手段单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在授课形式上通常以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为主,难以提供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机会,不利于新时代卓越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通过对毕业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调研分析发现,该教学模式讲授课时虽较充沛,学生在课堂也能全面接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关的知识体系,但对各知识点很难深入理解,在知识点的拓展上尤为薄弱。

3.3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程度

目前,高校对于实践能力的要求并不高,而把教育质量的好坏,着眼于学生对于理论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当届能录取成为研究生的比例。教学实践环节并不能存在于主要地位,只能存在于从属位置。由于实践教学需要各个学校的部门同时参与,有时还需要校外单位的协调配合,所以实践教学难度远大于理论教学。而且,实践教学设施存在一些漏洞,管理及参与无法达到标准,这些也造成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时不够主动,一部分只是为了获得其学分,并没有真正提高自我的动手设计能力,这些都与高校人才培养目的相悖。

4城市公共绿地系统规划教学改革建议

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采取创新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前提。本课程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4.1多学科融合,实现跨学科交叉

在城市绿地系统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及实践中不仅仅只使用单一的“城市规划”方法,而是将光学、声学、医学、统计学等共同融合来达到其设计目标。例如:部分研究使用来自卫星图像的植被指数,如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来表示参与者住宅周围的绿地数量。NDVI单元值代表植被百分比,可以使用基于距离的缓冲区或行政边界内的中位数或平均值。另外有研究通过自然行走测量了人们对绿地暴露的生理反应(使用事后比较或实时测量)。所有研究都规定了步行或跑步的路线和/或持续时间和频率。位置描述包括城市绿地、城市公园、城市郊野公园或城市校园。其中与医学领域的交叉尤其明显,在参与者进行自然散步之前、期间或之后测量与健康相关的结果,并与在对照环境步行之前、期间或之后进行的测量进行比较。还有研究测量了在環境干预附近测量的健康结果的变化。这些干预措施包括社区层面的绿地改善,清理和绿化空地,建造绿道步道,安装花盆或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项目,或树木死亡和移除。治疗或干预状态最常分配给居住在绿化干预社区内的参与者,而控制状态分配给居住在非干预控制社区内的参与者。测量(在居民中)暴露在清洁和绿化的空地(与未经处理的控制区相比)视线内的实时生理反应(心率)。

4.2在课程基础上增加实践环节

对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问题,首先,理论教学作为教育学习基础不能忽视,在保证理论教学能保证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数量,占到40%左右。其次,对于增加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尽量改变当前想对呆板的参与形式,其实达到多样化,多元化的结果。然后,对于实施的实践教学计划要具有想对独立性,对于设计实践,需要让参与的学生围绕已经获得的技能来参与其中,统筹安排,逐步前进,形成一个整套学期甚至是整个学习时间的实践教学,并且不断改革改进,完善过程。最后,需要一个新的考核评估体系来评估学生的实践学习,达到公平公正和获得真实的评价结果。每一名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倾向程度,建立恰当的考核体系有助于平衡和突出学生自我的发展潜力,使得学生及老师能更清楚自身的优势或不足。

同时,实践教学的各项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在设计实践教学大纲时,就要严格执行不能马马虎虎。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之后,也需要定制对于学生们参与的实践进行严格的准确的质量标准,同时配备教师来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达成教师-学生的直接反馈模式。在院、系两级实践环节中,需要时刻进行交流互换信息,来及时解决实践教学中的突发问题以及不足。由于以往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所以在实施此类措施时,同时也需要对于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的教学能力,建设出能力强素质高的师资队伍,让这支队伍与实践教育相互促进,相互成长。在推进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及时与学科相关企业联系,建立多元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也能使得实践教学机制能够更加具体详细,并且不断完善。在完善多元化的教学平台与教学实践的同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主动的参与到实践教学之中,教学监督机制也不可或缺。这样能及时反馈学生和老师的实践教学情况,获得准确的教学信息以及教学结果。加强学校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实践进展和实践成果,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

4.3紧跟时代步伐,阅读前言学术论文,增加研究深度

现阶段,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教学阶段要想增加研究深度,就要从面向点靠拢。有研究测量暴露在公园附近。例如从参与者住所到最近的公园的距离,将曝光量量化为住宅500米范围内的停车空间百分比,结合了参与者是否可以进入花园的指标。其他研究结合了绿地暴露的多种测量,如存在、接近、质量和面积,或对邻近绿地数量的主观评分。一项研究表明,暴露与参与者是否住在公园附近、绿树成荫的街道上,或者他们的住宅区是否有花园有关。还有研究测量了活动地点(主要是体力活动)是否存在绿地或公园空间。活动空间代表一个人访问或进行日常活动的所有地点。这可能包括住宅、学校、工作场所、娱乐场所以及其间的交通路线。正在开发的技术使研究人员能够估计出代表个人花费时间的实际位置的暴露。例如,研究参与者可以佩戴全球定位系统(GPS)跟踪器,它有时会记录整个研究期间每分钟的地理编码位置。孕妇接触绿地可能会影响分娩结果。有研究发现,生育结果与压力、社会资本、体力活动水平和污染暴露有关。研究还表明,这些途径与绿地暴露有关。有一项研究调查了在一个以上的时间点上,城市地区母亲接触绿地与生育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发现,增加居住绿色度对低教育程度的母亲、生活在低收入社区的母亲有一些保护作用。这些都表明现今城市绿地规划系统并不是一种全面的设计,而是通过微小的点来影响整个的面。

5小结

文章在概述国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现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总结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的教学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缺乏深度,研究性不足、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环节受重视的程度不够。调整教学内容为多学科融合,实现跨学科交叉、在课程基础上增加实践环节、紧跟时代步伐,阅读前言学术论文,增加研究深度3大模块进行课程资源建设以适应城市绿地规划建设的人才需求。

參考文献

[1]Dahmann N,Wolch J,Joassart-Marcelli P,et al. The active city? Disparities in provision of urban public recreation resources[J]. Health & place,2010,16(3):431-445.

[2]Nowak D J,Crane D E,Stevens J C. Air pollution removal by urban trees and shrubs in the United States[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2006,4(3-4):115-123.

[3]Cummins S K,Jackson R J.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children's health[J]. Ped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01,48(5):1241-1252.

[4]Breuste J,Haase D,Elmqvist T. Urban landscapes and ecosystem services[J]. Ecosystem services in agricultural and urban landscapes,2013:83-104.

[5]Escobedo F J,Nowak D J.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air pollution removal by an urban forest[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9,90(3-4):102-110.

[6]李卓冉,孙得东,李孝良. 风景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 亚太教育,2016 (29):250-250.

猜你喜欢
研究性教学改革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多一点实质少一点形式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