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情况下的农产品销售模式研究

2021-11-22 14:30相亭屹刘丽萍
北方经贸 2021年10期
关键词:销售农产品疫情

相亭屹,刘丽萍

(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哈尔滨150040)

一、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通道”落实不力减缓市场复原

交通封锁措施防止了人、物的流动,避免了接触,固然可以对疫情防控起到显而易见的作用,但同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一刀切式地封锁不仅阻碍了病菌的传播,同时使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产品运销不出,而大部分产地位于农村,没有良好的冷藏保鲜设备,如此将导致上述产品变质腐烂,无法销售,损失惨重,多地的蔬菜价格批发总指数严重下挫。然而对于主销地来说,则因恐慌性购买极大夸张了需求情况,导致供货不足,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数据显示,全国2020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5.4%,创8年多来新高。“CPI是英文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也就是物价指数的意思,是衡量物价水平高低的指标,一般情况下,CPI上涨意味着消费品物价上涨,有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最终使居民收入缩水,购买力下降。”事实上,农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的数量与往年并没有较大出入,只因物流封锁,导致资源无法合理配置,才出现了如此混乱的市场行为。因此,当务之急就是保证农产品物流的畅通,不应当未经批准擅自设卡拦截农产品的运输、阻断农产品运输道路,极力维护产品的正常运输。有些地方对中央的“绿色通道”政策视而不见,自设通关政策,向来往运输农产品的车辆索要多种证明,此种行为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及物价的稳定。这无疑将给企业、产业、社会、居民带来重大损失,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卖粮难和农资购置难叠加施压春耕

春节过后的股市通常都会迎来“开门红,而对于农民来说,通常也有一个“开门红”——卖粮食的小高潮。然而,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卖粮食变得无比困难。许多农民手中存量比例甚至高达50%,但往年平均比例仅在20%左右,积粮比例高得惊人。随着天气转暖,粮食的保存问题将进一步恶化。而由于疫情的原因,此时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产品销售,粮食大量堆积,那么只有任其烂掉或者选择时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集中销售。如此的话市场上粮食的供给必然大于需求,将导致粮食价格下降,对于农民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农民收入降低,还将影响农民购置农资的能力,甚至影响农民的春播意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交通封锁,也将对农资购置施加巨大压力。

(三)劳动力封冻制约产业链条协调复产

新冠疫情发生之后,为了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党中央迅速开展行动,同时号召大家少聚会、少出门以减缓疫情的影响。同时延长了春节假期、延迟了企业开工,都是为了防止病毒的进一步肆虐。然而,随着疫情缓解,企业逐步复产复工,前期防控措施导致的劳动力封冻与农民返城复工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许多企业在疫情缓解后立刻复工复产,但产能却难以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而主要原因就在于工人复工难。从返乡农民工的角度看,无法正常复工的原因一方面是因对突发情况的恐惧情绪不愿意出门,另一方面是“一刀切”式的防控不让出门。实际上,“不让出门”多于“不愿出门”,那么就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即政策落实不力——农民工们不被允许返回城市如何复工?缺少大量员工,企业产能下降,而同时也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因此种种都暴露了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需要以此为契机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

(四)世界性突发情况的爆发牵制我国农产品出口

疫情的爆发是世界性的,不仅中国的贸易无法正常进行,而与世界的贸易更是无法进行。某地进行“一刀切”式的交通封锁使得农产品无法运输流通,而将产品运到国外时,许多商品出口国担心疫情传播而禁止我国货船靠岸,只得原路返回,途中造成大量产品腐烂以及产生昂贵运费而造成损失。据2020年2月25-28日所做的调查问卷,企业订单的不可执行率已超过50%,且原有客户的新订单数量也急剧锐减。由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出击,我国疫情情况已基本稳定。然而许多国家已呈现疫情爆发的态势,而这些国家多数正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国。面对如此严重的疫情,许多国家纷纷效仿中国进行封锁,如此一来,使得交通流通受到限制,我国农产品无法出口,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另一方面,因食品原材料商品的需求萎缩,全球多数农产品价格下跌,意味着即使能够正常贸易,但收入也会大幅缩水。如此下去,农产品销售将陷入困局。

(五)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处于完全市场化的状态,低成本运作,管理粗放。走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看到一个个小摊位参差不齐、各自为营,缺少应有的规范秩序。农产品批发市场拥有大量的商户和客户进行交易,然而偌大的市场却缺乏管理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条文的约束。农产品的品质也没有办法进行合理的分层及鉴定。农产品的来源渠道、品种鉴定、品质鉴定难以展现。市场积极性有限,服务也有待改进。交易模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与思考

通过线上发送问卷的方式开展调查,了解突发情况对春耕和农村流通服务的影响,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首先,战略是一切行动的前提。应有良好的统筹规划,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其次,物流作为销售的重要环节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构建新型物流体系,完善农资及重要农产品储备运销服务;再次,与时俱进,利用好互联网开展数字农贸服务,升级农业生产性服务;再其次,不断完善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寻求共赢,探索开展消费合作;最后,着眼于未来,以开放的胸怀接受新知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快变革,加快农批市场管理升级。

在对在农产品销售平台上消费的消费者以结构化的方式进行调查、访谈、数据测算中发现,消费者对于农产品销售采用“互联网+”的模式态度是开放积极的。因此应该促进“互联网+”农产品销售平台的发展。致力于提高农产品品质,降低农产品价格,并做好售后保障,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既可以促进农产品销售模式的革新,又能为农产品滞销问题寻得新出路。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特色产品销售渠道进行研究,通过了解产品需求和企业现状,并结合“互联网+”背景下零售渠道,对销售渠道进行分析,提出借助购物平台实现线上订货线下配送,以此达到缩小信息不对称问题;借助互联网平台,宣传产品;借助网络社群,促进产品信息沟通,以此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销量,优化特色产品销售。

农业农村部提出做好防控期间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召开紧急会议提出制定应急工作方案,并及时做好相关服务保障;拓展销售渠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协调市场,经销商与供应商的精准对接;畅通物流通道,加强物流链中每一环的合作,从而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保证农产品的销售和运输。

电商作为近两年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已经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在此次突发情况中更是表现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保证了众多商品仍然可以实现贸易销售,并且政府也在合理地运用这些新兴力量解决现实问题。疫情之下,如何实现内循环问题就显得非常迫切。中国作为人口与国土面积都位列世界前列的国家拥有巨大的市场。此次突发情况下,许多养殖场因缺乏饲料和物资不得不停产,经济损失惨重。因此应深刻反思我国农副产业发展与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构建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应急管理系统,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将成为未来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

三、销售模式的提出

(一)“电商平台+基地直供+无接触配送”销售模式

与农产品销售商合作,利用互联网等电商平台和微信群等交流媒介,宣传自己的产品为更多人所熟知,同时采用线上订货—基地直供—无接触配送的销售模式。从基地直接发货,既减少了农产品多次“转移阵地”,而造成农产品腐烂、不新鲜等问题,可以更快到达产销地的同时,从基地直达顾客,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农产品销售商和顾客的利益。

(二)“电商平台+大型商场超市+无接触配送”对接模式

农产品销售商可以与大型超市取得联系并达成协议,更加便利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最大限度满足顾客的购物体验。同时,直接在商场进行出售,使农产品从路上到顾客手上的时间被“隐形化”,提高了销售效率。

(三)“直播带货”模式

直播电商作为最火热的新兴商业模式之一,使无数人趋之若鹜,许多有影响力的人也加入到这个行列里来,更是诞生了“5分钟卖掉1.5万支口红”的带货纪录。种种炫目的数据已经说明了直播带货势不可挡。事实上早在几年前直播带货便已埋下伏笔。2016年,“张大奕”第一次进行直播带货,她当晚观众就超出了41万人,成交额2 000万元。直播带货发展到今天,其规模已远远超过往昔,是一种非常有潜力、有未来的销售模式。

四、研究的意义

(一)对于农产品生产者的意义

由于本次突发情况影响范围已涉及全世界且不可预知持续时间,因而对生鲜农产品的销售影响很大,以往每年会准时下乡进村采购的客商由于突发情况而无法如期采购,导致很多农产品滞销。众所周知,生鲜农产品时效性非常强,过了采摘期对种植户造成的损失非常大。该项目着重解决特殊时期农产品的特殊销售渠道,提出了多种思路来解决突发情况下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引导思考了如何畅通供应渠道,破解生产资料供应不上的问题。其次,积极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主渠道作用,加强了农产品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之间的链接问题,即产销对接。

(二)对于农产品需求者的意义

由于实行封锁的政策而无法出门,许多蔬菜水果采用线上抢购的模式。据报道,在很多一、二线城市,由于供应量有限,不少市民是提前定闹钟半夜起床抢购蔬菜,和农户家果蔬农产品滞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弊端。而农产品无法正常运输销售会导致物价上涨,使得需求者手上的货币贬值,纷纷开始寻求避险商品及资产。比如,民众担心物资短缺或物价上涨,恐慌性采购并大量囤积生活物资。有些人一次性采购了半个月的需求量,那么市面上的产品将很快销售一空。但根据供求关系,当一种商品被大量购买的时候,那么就会导致这种产品的价值快速下降,市民手中买入的大量产品无形之中被贬值。更可惜的是如果买入过多,无法很好储存,将导致大量农产品烂掉坏掉而无法食用,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三)对于未来的借鉴意义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都伴有许多挑战:农产品生产、流通的整个框架体系不够完善,供需结构不平衡、产加销环节脱档等问题。而此次疫情的出现,可以说是将这些问题彻底暴露出来。这些都是需要在疫情后好好反思并改进的地方。从此次疫情可以看到单纯封锁隔离会严重阻碍农产品的运输流通,需要一个更加合理的应急管理措施,同时应完善产品的物流系统。应该看到,蔬菜粮食水果这类时效性很强的产品,遇到突发情况面临无法销售而腐烂的情况下,需要我们想出应对措施,也许可以大力改善农村的冷藏系统。同时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而由于农产品时效性极强,那么就会导致农产品在未被送到销售地之前就遭受损失。事实上,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并不是成熟后就可以完好无损地被送到消费者手中。在采摘和运输的途中造成的损失比例一直都是非常高的,这些问题因为疫情的原因更加凸显出来。物质和资源的极大浪费相比于改善政策或提高管理,当务之急是降低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失率,这就需要积极思考如何发展和改善我们的物流。如果可以减少或避免这些损失造成的浪费,将更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状况,也能切实提高农民应得的收入,并且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运输这件事情得到解决后面临的巨大难题就是销售问题。农产品营销渠道连接生产和消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农产品如果不能及时销售出去,资金周转困难,农业再生产就无法顺利进行,将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而农产品若不能及时顺利地到达消费者手中,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价格拉升,引发供给与消费不对等的问题。而此次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解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求,还可以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问题,降低物价减少国民恐慌。

猜你喜欢
销售农产品疫情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农产品争奇斗艳
销售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