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外贸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探析
——以面向广西自贸区建设的民办高校为例

2021-11-22 14:30钟明容李德正
北方经贸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实践性片区外贸

钟明容,李德正

(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南宁530000)

引言

2019年8月2日,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涵盖南宁片区、钦州港片区、崇左片区,总面积119.99平方公里。其中,南宁片区重点发展现代金融、智慧物流、数字经济、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产业,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重要节点;钦州港片区重点发展港航物流、国际贸易、绿色化工、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和向海经济集聚区;崇左片区重点发展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旅游和跨境劳务合作,打造跨境产业合作示范区,构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陆路门户。广西自贸区陆续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为对外贸易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2020年,广西外贸进出口4 861.3亿元,增长3.5%,增幅较全国高1.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 708.2亿元,增长4.3%;进口2 153.1亿元,增长2.6%;贸易顺差555.1亿元,增加11.2%。

随着广西自贸区各个片区的建设与快速发展,将促进广西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给广西民办高校外贸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民办高校应主动对接广西自贸区的人才需求,培养与广西自贸区发展需求相符合的应用型、创新性本土外贸人才,以更好地服务于广西自贸区,并有机衔接“一带一路”重要门户的发展。

一、广西自贸区建设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具有综合的专业知识素养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经济活动中,外贸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国际贸易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熟悉交易方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体系、文化背景以及交易习惯等知识,还需要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才能与外商进行业务上的沟通。基于广西自贸区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尤其需要熟悉和掌握东盟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宗教等,才能更好地与自贸区发展相对接。

(二)对跨境电商能力要求增加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的国际贸易方式,是外贸转型升级发展的突破口,是推进广西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2020年7月印发的关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落实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到2022年底,完善广西自贸区各片区整体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打造3—5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培育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龙头企业5—8家,跨境进口零售电商主体超过100家。且在广西自贸区3个片区中,具有南宁和崇左2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外贸人才具备电子商务运行的相关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跨境电商的发展。

(三)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自贸区本身就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赋予自贸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从而加快形成国际化和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以及高效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据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制度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通报的消息,2020年广西自贸试验区完成国家《总体方案》赋予的120项改革试点任务中的94项。由此可以看出,广西自贸区自成立以来一直追求机制创新,这就要求外贸人才必须具备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和意识,才能快速适应自贸区内的制度创新以及新的企业管理理念、新的企业运营模式等内容,并创新拓展对外业务,为企业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

(四)对人才的实践性技能要求增加

跨境电商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不光要求人才具有深厚的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同时要求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地进行实际业务操作以及洽谈和沟通,以完成跨境电商的交易。这就要求外贸跨境电商人才能够熟练地掌握相关的实践性技能、交易流程和谈判技巧等,才能高效地完成跨境电商业务。目前,在广西自贸试验区内,企业需要更多的能够高效便捷完成相关事务的人才,需要理论基础丰厚并且实践技能较强的员工。

二、广西民办高校外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自贸区人才需求脱节

目前,广西民办高校大都设有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虽然每年有毕业生输送到企业,但是知识结构主要集中于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基础知识。广西自贸区的机制创新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是随时进行的,而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改需要经过反复的讨论和审核,修改的时间周期较长,这就使得民办高校现有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自贸区对综合型、创新型的外贸人才的需求。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不完善

民办高校培养的外贸人才应是应用型人才,充分的实践性教学是外贸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要求。但是,民办高校在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上还不够完善。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以讲授为主的公共学习领域的课程和专业理论性的课程较多,实践性课程较少。其次,在开展实践教学上,由于民办高校缺乏实践场地,以及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实习指导教师、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的场所等),还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最后,在校企合作方面,与外贸人才培养相关的专业属于管理类的专业,由于实习期间难以为企业创造效益和企业岗位有限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的居多,这就使得民办高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缺乏基本的支撑。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

在自贸区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深化对外开发开放的大环境下,尤其需要增强外贸人才的创新创业意识,必须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目前,虽然民办高校在改革的过程中增加了创新创业的相关教育内容,但是也主要是以理论教育、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进行的,没有结合国际经济环境和自贸区企业实际发展的需求来有针对性地进行,从而使得与企业对外贸人才的创新技能需求脱节,这是亟待深入研究解决的。

三、面向自贸区建设构建新型外贸人才培养模式

(一)依据自贸区外贸人才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满足市场的需求,民办高校在修订外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自贸区的人才需求为导向,有效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的一致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一方面,紧跟自贸区机制创新的步伐,每1-2年调整一次外贸人才培养方案,使民办高校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紧跟市场变化需求。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民办高校应与自贸区管委会及相关企业进行对接,了解自贸区企业对外贸人才知识和技能需求的第一手资料,提高外贸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最后,跨境电商在外贸业务中发展迅速,在外贸人才的培养方案中,要考虑跨境电商的行业特点,适当增加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方面的课程,以适应跨境电商在外贸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加强符合自贸区建设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在自贸区快速发展建设中,企业对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愈发旺盛,人才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高质量创新型产业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应以民办学校教学为依托,与自贸试验区政府、企业以及其他民办高校合作,明确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与自贸区发展相融合,培养符合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助推广西自贸区实现高速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伴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自贸区需要更多的具备实践技能的跨境电商外贸人才,并且外贸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对实践性技能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民办高校在跨境电商外贸人才培养上,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性技能。一是在民办高校校内实训方面,除了传统的增加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的虚拟仿真平台进行仿真实训外,还要强化和自贸区内的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请进企业技术人才做兼职教师,落实产教融合,让学生真正地去熟悉、了解跨境电商企业的平台。二是在民办高校学生校外实习方面,也要多联系自贸区跨境电商企业,通过实习争取建成互利互惠的实习基地,加深学生对跨境电商以及国际贸易实际能力方面深层次的培训。从多方位入手,全面培养符合自贸区建设实践型外贸跨境电商人才。

(四)与自贸区企业搭建常态化的校企合作机制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深化民办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人才,增强办学灵活性。然而,目前民办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大多是形式上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理念差别大,相互沟通交流少,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内容和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创新型外贸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托于民办高校与自贸区企业的互助合作,同时兼顾民办高校和企业利益,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合作模式,形成常态化的合作机制,才能达到培养满足自贸区需求的人才。

(五)加强民办高校多样化“双师型”团队建设

在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中,实践性教学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较为缺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加强民办高校多样化的“双师型”团队建设:一是深化在校教师的实践性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外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增强校内教师的实践性教学能力,增加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储备。二是从企业外聘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外贸工作人员到校兼职上课、举办讲座等,这可以直接把他们丰富的实践性技能引入教学,增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进而建设一支民办高校多样化的“双师型”队伍。

猜你喜欢
实践性片区外贸
高中物理教材实践性栏目育人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实践性是劳动教育课程的第一性
山东外贸,跑出发展“加速度”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创新又贴心
激发教师实践动力 实现专业自我成长
官宣:临港新片区管理49条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5月出口超预期中国外贸为何如此抗压
70年外贸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