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通过合作学习使孩子真正“动”起来

2021-11-26 23:32伏蓉蓉
考试周刊 2021年80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摘 要: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及活动形式,是一种展示学生自我个性、汇集集体智慧、进行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方式,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而且能够扩大参与面,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相互交流,加深理解,从而提高能力。只要小组合作时精心挑选内容,把握契机;要求明确,合作有序;教师关注引导,有效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活动中保证时间,让学生积极交流,大胆展示,就一定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效能,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明确有序;引导提升;保证时间;把握契机

《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们常常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它是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教师经常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生在合作中,可以交流调查访问的结果,可以整理提炼汇报资料,在探讨中进行思维碰撞,去进行体验感悟从而有明确的道德认识,并落实在实践行动中,内化为道德行为,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翻看小学德法课本,我们发现课本中常常设置“小辩论”“小讨论”“说一说”等内容,它们的表现形式多样,要求不同,但都具有开放性。在教学中,面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我们最习惯采用的就是小组合作形式。教师期待实现教学方式由教师主动讲解到学生自主探究,内化认知的转变,但是,由于缺少对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与目标的深入探讨,缺少相关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经验,课堂上呈现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的讨论背后,却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

问题1:合作学习怎么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希望每个组员都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汇集集体智慧得出自己的观点,可是教师往往只安排了组长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和其他组员的分工,这样一来,交流内容时互相推让“你先说、他先说”却一个都不说,或者由能力强的孩子一个人说完了,其他孩子没话说,这样又怎能称之为“合作”?

问题2:合作学习是为谁?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时间由老师宣布开始与结束,有时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合作学習根本没有结束,甚至刚刚开始不久,但老师预计的时间到了,只能草草结束,这样的合作学习就像是走过场的演员,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呢?孩子没有充分地讨论,没有深入地理解,就急于汇报,这样的“生成”不仅影响了学习的效果,而且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权利,这样的课堂能有生命力吗?

问题3:什么样的内容需要合作学习?不可否认,合作学习的方式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但真的什么问题都能合作学习吗?从教学实践中不难看出,简单的内容,学生都能完成,何须合作?太难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怎么合作?

在种种质疑声下,通过理论学习与平时的教育实践,我感受到教师应从细节入手,从自身做起,让小组合作学习走向高效,让课堂成为孩子们自己的舞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动”起来。

一、 要求明确,合作有序

在合作学习内容明确的基础上,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与具体合作安排,我们常采用 4~6 人学习小组,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喜好或能力,分别承担合作学习任务,学习难度要有梯度,保证活动可以正常进行。组长要选择负责任、和组员友好相处、善于倾听的学生担任,组长人选最好不要固定,可以轮流担当,让每个孩子都有自信。组内成员要有明确分工,落实具体任务,在一定时间内任务互换,使得每个组员都能得到不同方面的锻炼与提高,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

合作学习时,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好是按一定顺序,组长最后发言,也可以进行小结,要避免小组汇报成为某个孩子一个人的舞台,要让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弱的孩子也有表达的机会;组员不能全程充当“听众”,要求组内做到人人参与,大胆表达。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时,不要对学生表达的观点要求过高,观点可以提炼再加工,如果意见有出入,可以在组内说说自己的理由,大家评判,思考观点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如果观点不同,也要尊重别人的发言,耐心倾听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能友好地和组内同学解决问题,进而达成一致性意见,以保护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争取人人都有收获。

例如:一位老师执教《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时,帮助学生明确了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与具体分工,使得每个组员都能得到不同方面的锻炼与提高。她是这样安排的:“小组讨论要求:①每组只有一位同学说话的声音,且声音不能让老师听见,如雷同,请摇头放弃。②同学说话时,请其他同学眼睛看着发言同学,认真倾听。③小组交流完毕请坐正。④本次交流从3号开始:3-4-1-2。”这位老师抛弃了以往热热闹闹的交流场面,而让每个人都静下来,尊重对方,倾听别人的观点,小组合作落在了实处,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彰显。

二、 关注引导,有效提升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作为教师,不能仅仅站在一边,做一个旁观者,而要融入活动中去,在活动过程中做好引导和参与的工作。我们常说“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要“走近孩子”“俯下身子”到小组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关心每个学生的活动状态,对学生的观点及时进行鼓励。教学时,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合作的小组中去,就能关注到学生的活动参与情况,可以启发较少发言的同学参与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当出现讨论僵持或思维受到局限时,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及时点拨,使学生较快的理清思路,继续活动。交流时,我们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填补空白,也可以关注捕捉课堂上精彩的动态生成。我们要学会从学生的个性体验中,从学生的质疑困惑中发现他们不断生成的需要,让孩子们有感而发,在交流中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结论,尝试去解决问题,这不断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体验的过程、明理导行的过程。

在教学《可爱的动物》这课时,笔者让孩子们在小组内说一说与动物之间的趣事,由于故事来源于孩子们自己的经历,所以讲述得自然而真实,有的边说边比划,有的说着糗事自己都忍俊不禁,有的逗得全班哈哈大笑……孩子们的话语中、神情中流露出对动物的喜爱,他们从生活中选取了太多动物可爱的一面,从生活中感受到动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在小组反馈交流后,我撷取了小狗、鲸鱼、大象被伤害的三个镜头,引导他们思考“怎样才是真喜欢”,说一说在自己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动物被伤害的现象,激发相应的环境氛围,让孩子们设身处地为动物想:“想想你和动物相处的快乐时光,再看看受到伤害的这些动物们,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从震惊、难过到引起共鸣……他们的感受特别的真实,有红了眼圈的,有忍不住落泪的,有强忍着泪水的……他们的回答也动情入理:“它们太可怜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为什么要伤害它们呢?”“动物给我们带来那么多快乐,你们怎么忍心去杀它们呢?这也是一条生命啊!”“人们为了自己的私心、为了自己的钱包,伤害了那么多动物。大象没有了象牙,怎样保护自己?那些鱼翅的背后,是多少条小生命?假如你是这些动物,你会怎样想?”……我感受到孩子们走进了文本里,情感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我想,德法课堂独特的魅力往往来自学生的自我认知、实践经验与课本内容交融后产生的自我体验,而学生个性化的见解和生成,才让课堂焕发出迷人的精彩。

三、 保证时间,思考交流

《义务教育小学品德与社會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与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我们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想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交流、探讨,可以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真实需求基础之上的,他们经过独立思考,通过互相交流从而有所收获,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看到成效。

在教学《我家的好邻居》中“不给邻居添麻烦”这一环节时,教师选择了小组合作,希望通过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们在小组交流中明晰了观点,进行了价值澄清,从而形成道德情感上的共鸣,达成一致的行动。学生在小组思辩与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和邻居和睦相处,更多地要从自己出发,要有约束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真正做到“不给邻居添麻烦”,生活才会更加快乐、和谐。

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尊重学生积极的价值取向,引导他们充分地说,说得充分,认同他们多元的解决办法,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情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关注生成的“新亮点”,以此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的分析,求同存异,形成一致的意见。如果大家的观点还存在分歧,也可以在课后进一步的探讨与交流,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而且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

四、 精挑内容,把握契机

叶澜教授曾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从实践来看,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今,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大家所关注的,那么就很难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果质疑的问题来源于学生,必定焕发起他们学习的极大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我家的好邻居》中“不给邻居添麻烦”这一环节时,笔者从教材上的案例转向生活,从“跳绳”“看电视”两个案例入手,让学生获得走向他人心灵的通道,经验他人的经验,体验他人的体验。通过观看案例的前半段引发学生讨论交流,换位思考,从而由此及己,审视自我,通过小组讨论:“在家里还有哪些活动也会影响到邻居”认识并体验到邻里生活要多为他人着想;通过交流“你家有什么烦恼吗?当时是怎么处理的?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吗?”让学生从生活中选取鲜活的事例,来感受“麻烦”给我们带来的不便,从而自我反省,寻求并学会解决邻里问题的方法。由于问题都来源生活,来源于他们自己,孩子们便有感而发,在交流中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交流的过程,就是学习体验的过程、明理导行的过程。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展示自我个性、凝聚集体智慧,组内优势互补的学习方式,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通过相互交流,加深理解,提高能力。只要教师要求明确,确保合作有序;能够关注引导,帮助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保证时间,让学生积极思考交流,展示思维个性;精挑内容,把握合作契机,就一定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参考文献:

[1]张云华.让小学生动起来:论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2019(2):69.

[2]韦梅娟.合作学习让课堂活起来[J].语文课内外,2019(6):106.

[3]闵嗣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动起来[J].学周刊,2015.

[4]王春娣.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能动性[J].新课程导学,2019(27).

作者简介:

伏蓉蓉,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法初探
合作 体验数学学习的甘甜
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