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山区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例谈

2021-11-28 21:16雷富学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语文

雷富学

【摘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该说法一经提出,立刻激起千层浪。有专家认为,以前的互联网还只是作为一个外在工具,现在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核心引擎,推动社会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多在幅员广大的农村,乃至于笔者供职30余年的偏远山区学校,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三通”(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正在扎实推进,信息技术正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作为基层一线亲历亲为的小学语文教师,现就信息技术与山区学校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谈谈自己的点滴尝试与体会。

一、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师设计教学的能力。

偏远山区,学校规模小,平行班少,教研组集体备课务虚成分较大,教师备课大多是单兵作战。在没有利用网络资源教学以前,我们备课就只有一本教参和几本教学杂志。有时学生提出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问题,翻阅很多资料也可能找不到答案。而现在,网络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资料、图片、教案、课件、论文,应有尽有,丰富生动、精彩无限。同时,网络也给了我们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置疑,甚至互相批评,从而共同提高的平台。

二、运用网络资源,激发学习兴趣,努力体现文道合一。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载体。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之美。要感受文章内涵的美,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驱力,是一种情感激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效果最显著。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若教师泛泛讲授,往往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最近执教一年级下册《王二小》这一课时,迎合小孩子爱唱歌喜欢看图的特点,采用了动画引入的方法。先用班班通播放方冰作词、劫夫作曲的《歌唱二小放牛郎》MP3,随着叙事歌曲旋律的持续,大屏幕上PPT依次闪现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放牛放哨、给敌人带路、给八路军报信、英勇牺牲、群众怀念等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放完音乐,我不失时机地问学生:“这首歌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讲的是谁的英雄故事呢?”“王二小。”在简单问答后,我更深一层发问:“课文与刚才歌词以及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了解王二小并能讲述他的英雄故事呢?”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明确了学习目的,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课余时间播放网上下载的电影《王二小》,不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深上了一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活动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三、合理整合教育信息技术,增加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厚度。

网络进入课堂,大大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活动性、规范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教师的语言,使图象信息的传输更加迅速、清楚;可利用有限的黑板重点反映课堂的精华;把一些讲解和演练流动展示在屏幕上,在40分钟内让学生获得最多的信息。通过网络,教学内容可以从书本知识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丰富和拓展了书本的知识,学生可以获得书本以外更多的学习资源,可以学得更灵活丰富。

四、利用多媒体调动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求异思维。

学习是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必须强调知识是学生自主构建的。网络资源容量大、范围广,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便知識的重构,进行创造性学习。

例如,在教学《蝙蝠和雷达》时,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人类在蝙蝠的启发下发明了雷达,而且采取动画形式把雷达的工作原理演示给学生。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诸如锯的发明、电子蛙眼、隐形飞机等等,甚至连老师一时也打不上来,于是便求助于互联网。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有的初步具有上网技能,老师帮助提供相应的网址,让学生利用班班通设备或家长联网手机,了解更多的仿生学知识,进而对科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引领,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活跃了思维,开阔了眼界,为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

五、利用多媒体的便利交互,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网络中潜在的教育资源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源泉。为此,我们应当注意对网络中各种资源的挖掘,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从而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其研究能力和创新素质不断提高奠定基础。

在落实班班通以后,老师引导学生以全新的面貌,徜徉在诗海之中。首当其冲不是教诗歌,而是让学生充分朗读之后借助互联网理解阅读材料,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对于小学生必备的诗歌知识,则深入浅出、化整为零,散布于竞答题中,积少成多,逐步消化。对在班级诗歌知识竞赛和诗歌朗诵会中表现突出的小组个人,用数码相机拍成视频在班级或学校展播。学生自己仿写的“歪诗”,打印出word文档,老师帮助编辑,加上前言后记和简短的点评,结集打印,人手一本,学生看到自己的诗作变成印刷体在小范围传播,俨然成了小诗人,成就感溢于言表,此刻任课老师也大大松了一口气。

当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也还存在一些误区。诸如:直接呈现,限制思维;局限预设,课堂僵化;不求实效,为用而用;花里胡哨,喧宾夺主等等,都需要在以后的深度融合实践中,逐步解决完善之。

参考文献:

[1]管伟. 小学语文教学信息化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 教师博览,2021,(27):47-48.

[2]韦玉俏. 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9):25-26.

[3]周红英.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优化小学阅读教学[J]. 小学生(中旬刊),2021,(09):117.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小学语文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应有机结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