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出心裁 培育学生良好品质

2021-12-02 08:09沈小伟李健新江苏连云港市赣榆特殊教育学校
教书育人 2021年10期
关键词:智障规章制度班会

沈小伟 李健新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其主要面向残疾儿童,承担着传授知识和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责任。2021 年3 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因此,社会各界应积极为特殊儿童提供就学机会,从而提升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了让这些学生以后正常融入社会生活,教师需要强化德育工作,使其具备良好品质。

一、建设文化阵地,根植梦想

和正常儿童一样,智障儿童很容易受到周围客观环境的影响。校园环境是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外在表现,整洁的校园环境是一本隐藏的德育课程,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因此,文化阵地的建设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德育和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非常重要。

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具有长期性和无声性。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每个特殊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受到熏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认真系统地分析学校校园设施,并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宗旨,从艺术角度在校园和班级内部开展“和谐校园,根植梦想”的活动。在班级内设置“仁、信”的挂画,一方面提醒教师要怀有仁爱之心,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在教室四周布置“微笑、快乐、学习、知识、收获、希望、梦想”的字画,以此鼓励学生微笑面对生活,快乐每一天,努力学习,未来终会收获希望和梦想。此外,在学生生活场所还可以设置与“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相关的挂画或者类似主题的漫画。通过这些设置,可以显著优化人文环境,进而有助于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校园环境是育人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其关键是长期性。它的影响对象不仅是学生和老师,也应包括管理者。因此,在推动特殊教育发展的路上,学校管理者也应非常重视良好校园环境的整体营造,提升环境的影响力。

二、召开主题班会,勤于劳动

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具有计划性和目标性,班会是一种具有组织、计划和明确目标的课堂活动。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积极与主题班会紧密结合。为了让主题班会实现德育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未来尽量可以适应社会,每一次主题班会的内容可以积极与当前一些热点社会现象,且对学生思想和行为有重要影响的话题紧密结合。

为了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可以召开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首先,教师日常认真观察学生在内务、教室清洁、公共区域清洁时的表现,必要时先开展一次劳动竞赛,让学生积极踊跃表现自我;其次,教师用手机、照相机甚至摄像机捕捉学生在劳动中的精彩镜头,尽量涉及每一名学生;再次,教师将这些资源整理到多媒体中,背景颜色尽量靓丽丰富;最后,教师在主题班会上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示,图文并茂地真实讲述学生的表现。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会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感到自豪,进而学生通过主题班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感受到积极劳动的正能量。

学生心理必须是健康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不可忽视的核心部分。主题班会形式开展德育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发现、纠正学生不健康的行为和思想,化解和疏导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实现德育的全面系统化。

三、组织系列活动,文明行为

课外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他们分辨是非、真伪、善恶的能力。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感情,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爱科学、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

班级可以开展《给爸爸或者妈妈的一封信》小短文征文比赛活动。为了让活动更能体现德育的意义,需要详细制定活动步骤。首先,可以借助信息化多媒体手段给出家长的日常特写,如父母在外辛苦工作的短视频,父母送孩子到学校后离校时偷偷流眼泪的照片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父母伟大的爱子之情。其次,教师指导学生写一封信,这里需要考虑学生的特殊性,方法尽量具体一些。最后,教师挑选出一些好的作品,在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此外,还可以基于活动期间大家的日常表现,进行一些物质或者精神上的鼓励。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不仅懂得感恩,同时帮助大家懂得如何回馈这份感恩之情。

系列活动的组织开展必须考虑特殊学校的特殊性以及活动的目的性。特殊性在于活动的难易程度以及活动指导细节的把控;目的性在于必须以改变学生不良心理和行为为核心,并兼顾全面性,避免个别学生由于无法参加活动而影响其情绪。

四、完善规章制度,自我管理

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有效方法,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可以帮助班级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规章制度是客观反映班级整体组织形式、核心管理模式以及师生理念和追求的内容。因此,建立并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效约束和引导学生向自我管理方向发展。

为了培养智障儿童敢于担责、学会自我管理的行为和意识,班级可以制定“星级小标兵”评选办法,每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星级评价,并表扬表现好的学生,让学生据此进行自我评价,并积极向榜样学习。为了让智障儿童获得良好的自信心,需要对他们的一些活动表现进行积极评价,以提高覆盖面为改善目的,可以在原班级评奖办法的基础上进行完善,特意增加活动种类和频次,同时给予物质奖励。以增强学生文明意识为目的,班级可以制定“文明行为评价及奖励制度”,一方面明确考核项目、具体要求以及评价标准,另一方面明确具体奖励范围和办法,并及时给予奖励。

特殊学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不意味全部特殊。规章制度的制定可以参考正常学校的规章制度,同时还需要根据班级自身情况适当修正。此外,班级还需要根据学校德育发展的需求,适时地修正或补充一些规章制度,培养学生依据规章制度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五、参与社会实践,敢于担责

对于智障儿童,融入现实社会是必然结果,如何融入就成为家长、教师和学生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智障儿童融入社会,不仅需要这些儿童明白具体要做的事情,还要明白应该承担的责任。但实际社会环境中,智障儿童面对的不仅是将来工作岗位的挑战,还有来自于社会正常成员的歧视,这些都造成了智障人群心理的压力,进而产生逃避的本能反应。所以,智障儿童应多参与社会实践,从而逐渐适应社会的压力,并且敢于担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敬老院,为老人献爱心。在活动之前,教师要求学生提前准备贺词、唱歌或者舞蹈等节目。在前往敬老院的路上,学生显得很兴奋和激动,因为他们成为可以帮助别人的人。学生为老人表演完节目后,得到了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不遗余力的赞美。学生还力所能及带老人散步,陪他们聊天。学生说,他们就像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也喜欢讲年轻时候的故事和光辉历史,他们会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明白该如何思考问题。对智障儿童和老人来说,也许最重要的不是智力成长,而是相互对彼此的肯定和赞美,在良好和谐的氛围中,智障儿童更能理解什么样的人是社会需要的人,心灵得到美化,情操得到陶冶。

智障儿童参与社会实践,不仅能明白“责任”的重要性,同时能明白“希望、快乐、学习、微笑和收获”的内涵。学生快乐成长,逐渐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也能为社会提供一定的力量,尽一份责任,同时也能在压力和责任的驱使下,适应工作、适应社会。

特殊教育学校在义务教育中起着特殊且重要的作用。特殊学生的不特殊在于未来必然要面向社会,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围绕着引导帮助学生培养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核心目标开展德育教学和管理活动。需要指出的是,特殊学校及班主任的能力必然存在局限性,因此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应积极倡导社会和政府参与进来,进一步提升德育效果,实现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

猜你喜欢
智障规章制度班会
妈妈画上老年妆出席班会孩子落泪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具身体验:培智体育教学的实践
浅谈如何发挥主题班会作用提高高中德育教育时效性
劳动规章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中国民主促进会规章制度制定条例
让数学教学贴近智障儿童的生活
智障儿童的关爱教育路径探讨
“墙化”更需“强化”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