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学科及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研探析
——以福建省“十四五”新时代美育工作发展为背景

2021-12-07 16:39吴蔚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十四五美育调研

吴蔚

(福建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研修部,福建 福州 350025)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总体要求、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改革、办学条件、组织保障等几个方面对全面推进美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和实施意见[1]。福建教育学院是全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主要基地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研究咨询和业务指导中心。2021 年是国家“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如何应对美育工作的挑战,做好美育教师的培训规划是从事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人必须思考和面对的工作问题。2021 年3 月中旬,福建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研修部美育工作小组围绕各设区市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美育教师专业现状、教师培训需求、课程要求需求,以及美育进中考与高考等情况展开调研。其中,音乐学科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支撑学科,为更扎实地推进具体工作,音乐学科团队在美育调研工作的总体安排下侧重围绕着这四个音乐学科建设相关问题展开调研。

一、调研准备

调研目的:以福建省“十四五”新时代学校音乐学科及教师专业能力高质量发展需求为调研目的。

调研方式:此次调研多采用座谈会汇报形式,配合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多方搜集一手资料进行调查。

调研对象:此期调研的地点跨越了除厦门以外的福建省八地市,参与学科调研的对象包括各地教育局体卫艺科、人事科相关负责人、音乐学科地区、县级教研员、一线代表教师等人。

调研问题:1.对中办及国办新时代美育工作意见的了解和思考;2.福建省各设区市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状况;3.各地全面落实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举措及对探索音乐进中考的推进实施情况和意见建议;4.“十四五”期间音乐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需求。

二、调研结果分析

针对这四个问题,经过八个地区的走访访谈,调研组搜集整理了各地的反馈意见,各地呈现出普遍共性和地区特殊性并存的现状,总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新时代美育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

王国维曾评论孔子的学说“其审美学上之理论虽不可得而知,然其教人也,则始于美育,终于美育”[2]。近代美育倡导者蔡元培曾在1917 年就说过“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3]。美育作为五育中的重要一环,其对于学生在品格塑造、精神滋养、情操涵养等方面的价值已无需赘述。而当前国家对于美育系列政策的推进,更得到了福建省各地基础教育相关行政及业务部分的领导干部、骨干教师的积极拥护。在调研中,各地对业务工作总结反思的深入与近年工作丰硕成果的全面等展现了基层美育工作的积极推进。但是各地也针对如何继续推进基础美育工作的发展提出了许多需要切实解决的实际问题。其中关于音乐学科的问题集中在师资队伍建设、摸索教学评价体制以及如何有效地提升教师学习效能等几个方面,体现了新时期美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音乐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

美育师资的数量和质量无疑是保障学校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意见》明确提到“应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配齐配好美育教师”[1]。就福建省而言,各个地区都普遍存在美育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以音乐学科为例:福州是福建省会,但是福州各区县市音乐教师缺编现象也很普遍:如在此次调研中呈现永泰县18 所中学没有音乐教师,福清县66 所中学只有74 位音乐教师。莆田地区地处闽中,经济发展处于全省的中上游地位,但据人事科相关负责人反馈,全区教师的配比很紧张,全市缺编教师达到4500 人,甚至动用到了2023 年的编制,音乐教师的配比更是捉襟见肘。再如处于经济教育发展偏下游的宁德市来说,其中心区蕉城区缺编音乐教师达到八十多名。由于经济水平的落后,山城地区音乐教师缺编现象更为严重,尤其在乡镇地区,招聘音乐教师的困难与流失在编音乐教师的现象更为突出。如三明地区音乐教研员反馈:音乐教师队伍紧缺,全市专任教师775 人,兼职741 人,缺口244 人;小学1023 人,专职398 任,兼职625 人,小学缺口150 人;初中专任教师139 人,兼任51 人,缺46 人;高中专任42 人,兼任2 人,缺7 人。更突出的一个现实情况是音乐教师的体制内流失现象,体现在单位面试招聘的是音乐教师,使用了音乐教师的招聘指标,但实际到校后分配教授的是其他学科,弱化了教师的师资专业能力。而音乐教师在学校因不是主要的选拔性考试学科,评职称晋级也存在很大困难。

(三)评价体制的引入和实施是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的焦点和难点

美育在学校五育当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切实地使基层重视美育工作,国家推出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美术、音乐进学生学业考试等教育决策,意图采取评价政策促进美育的发展,推进教育改革的进行。这是当前国家推进教育改革的一记重拳。但面对当前这样的改革形势,教学一线呈现了各种不同的态度和声音。以考促建的双刃剑效应和矛盾凸显:

1.认为测评能够带来的积极作用的理由是:在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作用之下,考才能引起重视。持这种观点的典型地区有在省内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漳州地区、南平地区。据反馈,以音乐学科为例,因教育发展水平的滞后,许多县、市、乡镇,长期没有开设音乐课,许多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没有接触过音乐课程,而只有在有考学测评的情况下,学科才会受重视,教师也不会懒散。要使音乐学科受到根本的重视,不仅需要一线教师的努力,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的观念更新,以及工作导向支持。南平地区还反馈因各地各校考评研究水平有局限,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应在省级统考引领的框架下进行,县市考才能保障质量与科学性,以免流于形式。

2.认为评价会带来负面作用的代表性观点有:

(1)音乐教育用考试的方式来推进,容易陷入应试的泥沼,违背艺术教育的特性。当前由教育部发起的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但在此过程当中也暴露出检测中的一些负面现象:比如基层一线普遍出现围题库的攻考现象,一学期甚至几年的教学内容都通过一个月的集中训练,题库战略来解决。再比如艺术表现性素养的监测评价也存在着用机器测评导致的无法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艺术表现力等一系列问题。艺术素质测评、音乐进中考是继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后面的两套测评系统,假如不能调整和制定更加合理的考试方案,音乐教育又将陷入机械应试的泥沼当中。

(2)音乐进中考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当前虽然国家看见了中小学生学业的负担加重,双减政策已经如火如荼在各地实施。但是在考试的选拔性杠杆的支配作用之下,学生们的中考压力仍然存在。音乐进中考最终仍旧是用考试的方式来应对教育短板,无疑会增加孩子们的学业压力和竞争压力。

(3)艺术素质测评、音乐学科进中考会加大城乡教育的差距。由于乡镇学校的艺术教育长期缺乏合格的师资,完整的课时保证。一旦艺术素质测评,音乐考试与升学考试挂钩,乡村学生的劣势将更加凸显,乡村学生通过考试获取上升的通道将更加缩小,“寒门出贵子、山窝窝飞出金凤凰”的故事将成为过去时代的剪影。

(四)音乐教师队伍继续教育的多方位需求

1.受训对象的多元覆盖性。美育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合力推进。《意见》中明确提到应该“把学校美育工作纳入有关领导干部培训计划”[1]。为了更好地保障美育工作的组织支持,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们需要深入地了解美育政策、更新教育理念,深化对美育的理解,明确当前基础教育中艺术学科进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以及学业考试的发展趋势等,为一线基层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因此,基层呼吁能够开设对教育行政干部和校长们的美育培训班,开设美育政策解读以及必要的美育课程,在行政层面上做好观念更新与引导工作。

在受训对象上,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师接受省级培训的机会非常缺乏,尤其是小学的音乐教师学习机会很少。因其本身基数庞大,兼职教师也多,水平亟待提升,期待省教育学院能够为一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

2.培训内容的学科、学段针对性。推进艺术素质测评,探索音乐学科进入学生学业考试等评价机制,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学校基础艺术教育的发展。这需要课堂教学扎实有序规范,需要教师们有效提升音乐基础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义务教育阶段如何使教师们提升识谱教学能力,高中教师如何提升作品分析能力也是当前一线教师呼吁的首要提升的内容。其次,高中音乐新课标与新教材推出之后,面对必修模块的教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能力差距较大。比如戏剧戏曲模块、编创模块、演奏模块教学教师就缺乏能力能够胜任。在鉴赏教学模块,民间器乐、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课教师存在本体性知识欠缺的差距,希望能够针对这些薄弱问题展开培训教学。此外,由于音乐学科的术科属性,技能项目的学习,如合唱指挥、舞蹈编排等项目仍旧是教师们感兴趣及有学习需求的项目。

3.培训方式的省地合作性。2020 年在疫情背景之下,催生了福建教育学院与地区联合办学,送培到当地的形式,为各地针对性地提供了培训专项服务,解决了各地区因培训经费不足缺乏教育优质资源的困境。这种合作办学的方式受到了地区的热切欢迎。各地呼吁能够继续延续与各地区合作办学送培到区域的模式,持续地推进地区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发展。这体现了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发展的便捷性、精准性需求。

4.受训人员辐射带动性。由于各地能够选送参加省级培训的人员都是少数,调研中反馈希望能够更大地发挥受训教师的辐射力度和影响力度,能够以点及面地给基层其他教师们提供引导和引领,将所学以及所接受的内容扩大影响面和受众面,带动区域教师的进步和发展。

三、应对策略思考

“十四五”是我们国家摆脱贫困走向强国复兴梦的下一个五年,也是音乐等美育学科迎着改革春风迎来新机遇的五年。面对国家“十四五”的规划发展新形势新要求,针对此次调研得到的一线反馈的真实问题和情况,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事业,我们提出了以下的针对性策略:

(一)多种渠道解决教师缺编以及职业发展问题

针对教师缺编问题,《意见》给出了配齐配足包括音乐学科在内的美育教师的多种途径:如做好每年的美育教师配比入编工作;通过购买服务,借助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提供教学服务;创建文艺工作者到学校任职;鼓励艺术教育类学生到校入职等路径。而对于教师的发展问题,《意见》也明确提出将音乐学科等美育教师的第二课堂艺术指导、走教活动等列入教师的工作量,且必须在教学成果等评选活动保证美育教师的比例[1]。国家已经在政策层面上提供了解决教师缺编以及职业发展问题的路径,为一线的服务提供了明确指导和政策依据。

(二)研究探索合理的测评机制,建设科学的测评平台

面对艺术素质测评、美育进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等评价机制的引进,在一线必须打破、改变应试考试的单一测评方式,将音乐类艺术测评结合过程性、终结性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并开发研究相对应的测评系统及模式。面对音乐学科进入学业水平考试的发展趋势要求,县区市、设区市应分层逐步进入会更合理。面对国家将考试的命题权力下放的政策精神,教师们要加强命题能力的提升,学会研究命题、制定命题。这需要各地教研和培训力量的合力推进。

(三)拓展培训服务对象类型,提升受训人员管理的有序化、精准化

首先,针对基层一线提出的建议和需求,主管教师继续教育的行政部门可以考虑适当划拨给省级教育学院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培训任务,扩大教育学院常规培训的类型范围。在校长培训、教育行政干部培训项目当中设置美育类课程,使教育行政干部在思想观念上得到更新,跟上教育形势的要求。

其次,为了更好管理受训人员,必须促进管理有序化、精准化,提升受训人员的精准度。为此建议地区人事科可以建立一个继续教育人员名单信息库,在每年报送人员的时候由各地人事科选调受训教师,按照五年一轮训的要求让教研员协调配合来安排组织人员,做到不重复培训、不遗漏人员的精度。同时能安排种子选手来带动一级、二级教师联动培训,增大培训的受益面和成果的推广面。

(四)继续推进培训项目分层、分类、分模块发展,培训课程设置科学、学科、针对性发展

在学科的培训项目规划以及培训课程的设置上,高中音乐教师的专项培训项目将继续探索划片区地方合作办学的思路和模式,在“十四五”规划之内仍旧遵循先从音乐鉴赏模块教学能力提升为起点,五年内逐步辐射其他必修模块的思路。在模块课程设置中,要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学习与教学技能研修相结合,遵循音乐学科的实践性强、技能性突出的学科特质,突出音乐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主体特点,针对地方性教学的水平和需求展开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教学法的培训和普及,结合教材教学要求,多探索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教法。在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上,必须继续夯实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在教材分析、教法、观课评课、研究性教学上提升教师的专业性。

猜你喜欢
十四五美育调研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陈抱一谈儿童美育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