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的整合

2021-12-19 11:42曹明霞
成长 2021年12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

曹明霞

摘 要: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将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有机整合起来,“诵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帮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更好地集体建构、达成共识;而群文阅读,则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促使学生对文本的情感理解能力更强,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的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构建群文阅读模式的过程中,通过“课前诵读、课堂诵读、课后诵读”的模式,将诵读经典贯穿于整个群文阅读的始终,促使群文阅读模式的构建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诵读经典

1 引言

群文阅读与诵读經典,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重心都在于一个“读”字。群文阅读,强调的是对多文本的阅读;而诵读经典,则强调的是对经典性文章的诵读。从字面意义理解,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之间,似乎毫不相干,两者的阅读实施方式、阅读目标等都有一定的差异。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是否能够将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有机整合起来呢?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的整合,对语文阅读效果、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否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呢?

当前,教育领域,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群文阅读、诵读经典的教育研究不少,但关于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的整合,研究则不多。在中国知网以“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为关键词搜索,相关的文献仅有16篇,且相关的研究都处于比较浅显的层面,深入研究者可谓是少之又少。正是基于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整合的重要价值以及相关教育研究的空白,使得笔者立志强化对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整合的研究,以期为全面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同时,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指明新的方向,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的组织实施能力。

2 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的内涵

2.1 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也称为群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阅读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的单篇阅读。群文阅读中的“群”,代表“多”;群文,即多文本,是依据一定的方式和原则组织起来的多文本,是整个阅读教学课堂的载体。关于群文阅读的内涵,国内外学者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尚无统一的定论。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群文阅读的观点,笔者将群文阅读定义为:群文阅读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立足教学目标而按照一定的方式将一组文章组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结合议题进行阅读,并通过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群文阅读的核心词汇在于:议题、多文本、集体建构、达成共识。

2.2 诵读经典

学界对“诵读”的阐释总体上看有点莫衷一是。叶圣陶认为“诵读”包括“吟读”和“宣读”两种形式,台湾师大潘丽珠教授则认为“诵”包含了“读”,一般“诗用诵”,“书用读”,“诵读”就具有“背书”感。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诵读的阐释为“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照此而看,“诵读”是一个并列结构,包括“诵”和“读”两种行为,“诵”强调不看文本而能念出内容,“读”则强调看着文本大声念出内容。“诵”显然要以“读”为前置行为,“熟读”之后,方能有“诵”。所以对于“诵读”,我们不妨理解为“熟练地朗读”,读之至熟,自然能诵。这样的诵读,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活动,具体可包括朗读、吟读、背诵三种具体活动形式。

诵读的内容当然不能随意,要诵读的是经典作品,是大众智慧支持下选择认定的经典作品。卡尔维诺指出,“经典作品是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上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1]。可见,经典作品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意义。那么,诵读的是经典作品,何为经典呢?《汉语大词典》将“经典”解释为“具有权威性的著作”,《现代汉语词典》将“经典”解释为“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辞海》将“经典”解释为“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权威著作”。可见,有关工具书都在强调经典作品的“权威性”。根据一般理解,我们认为,经典,就是为大众所共同认可、经历了历史检验并有深远持久影响力的典籍,一般包括古典诗词、儒家经籍、古代名篇等。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诵读经典,就是熟练地朗读、吟读和背诵经典的诗词、儒家经籍、古代名篇名作等。要在这种活动中,从语气、节律、思想等各方面获得审美体验,获得语文素养,增长语文技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3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整合的意义

以上,笔者针对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立足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群文阅读强调的是多文本的阅读以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集体建构、达成共识;而诵读经典,则体现为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诵读。那么,将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有机整合起来是否具有重要的意义呢?

3.1 “诵读”能够促进学生对“群文”内涵的理解,为“达成共识”奠定基础

基于诵读经典构建的群文阅读方式,其中的“多文本”应当是经典作品。也就是说:基于诵读经典的群文阅读,教师在多文本选择的过程中,应当以经典作品为依托构建群文阅读模式。如在教学《江雪》一文时,可以搜集几篇有关雪的古诗构建群文阅读模式,如《江雪》、《终南望余雪》、《村雪夜坐》等。当然,诵读经典,并不仅仅局限于古诗词、古文,优美的散文、诗歌等,也隶属于诵读经典的范畴。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自然风景的文章时,将《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以及《记金华的双龙洞》几篇文章整合起来进行阅读;在教学有关描写名人事迹的文章时,将《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奋写史记》整合起来进行阅读。那么,在针对以上作品构建群文阅读模式时,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把握文本内涵,提高阅读质量呢?诵读是极佳的教学方式。以上述《江雪》等文的群文阅读为例,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强调学生诵读所有作品,诵读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内涵、情感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群文阅读模式与诵读经典的整合,诵读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达成共识。

3.2 群文阅读能够夯实学生知识储备,提高诵读经典能力

诵读经典,学生的诵读能力直接决定其诵读的效果。例如,学生的咬字吐字能力、对文本情感的把控能力、诵读过程中停顿、节奏等的把握等,都需要学生经历长期的历练,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方能取得好的诵读效果。尤其是在文本情感的把控方面,小学生因阅历浅而存在情感把握能力不强的现状。同时,基础知识的薄弱,也在无形中影响学生诵读能力的提升。将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有机整合起来,多文本阅读的模式,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而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过程,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对文本内涵、情感的领悟能力更强,这对提高学生的诵读经典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由此可见,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之间,看似毫不相关,实则密不可分。就语文学科的教育而言,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整合的有效性对策

群文阅读模式的构建,以议题的确立、文本的选择、集体建构深入阅读最终达成共识,以上步骤缺一不可。那么,基于诵读经典的群文阅读模式,教师该如何组织实施呢?笔者认为:在群文阅读模式下强化经典诵读,群文阅读组织实施的步骤、阶段等应当有序进行,教师只需要在群文阅读实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作品的诵读,便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整合效果。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将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整合起来有效阅读的策略如下。

4.1 组织经典篇目,以课堂为核心组织诵读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好内容难易适中数量相宜的经典篇目,组织学生在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环节做好诵读。

4.1.1 课前诵读:对文本内涵、情感的初步认知

正如上述笔者所说:将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有机整合起来,群文阅读模式构建的流程、步骤等应当有序进行,不过在阅读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文本的诵读,以实现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在将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有机整合过程中,课前诵读成为了笔者教学的重中之重。这种强化学生课前诵读的方式,本质上也是构建翻转课堂的途径之一。我们知道:和单篇阅读模式相比,群文阅读模式的组织实施难度较大。而要实现课堂上学生对文本的集体建构和达成共识,翻转课堂模式的构建不可或缺:学生需要在课前对相关的文本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而诵读,则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的最佳途径。

以《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记金华的双龙洞》的群文阅读为例,这三篇文章都是以自然风景为主线,为了让学生对文本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方式、优美的词句等的理解更加深刻,在课前,笔者便给学生布置了诵读的任务:认真诵读每一篇文章,尤其是重点段落、重点语句,学生应当能够做到“流利、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在诵读过程中注意把握情感、节奏、停连等。为了给学生很好的诵读示范,笔者针对三篇文章的经典段落录制了诵读的音频,学生在课前读的过程中,可以反复听,把握读的方法和技巧。这种“课前读”的方式,是教师课堂上构建群文阅读模式的基础。

4.1.2 课堂诵读:集体建构与达成共识

群文阅读模式的核心,在于集体建构之后的达成共识。在构建群文阅读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基于诵读经典的群文阅读模式,在集体建构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课堂诵读,通过有感情地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促使学生在诵读的驱使下深入解读文本内涵,最终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在课堂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读或者是教师示范性读的方式,营造良好的有声阅读氛围,全面提高群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诵读前,为让学生知道怎么诵读,为学生提供具有诵读美感的参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先播放示范诵读,以示范诵读引领学生规范地、有美感地诵读。然后才让学生开展小组诵读。如果课堂时间允许,还可以采用层层推选诵读标兵的方式选出代表当众展示。首先是小组内每个人都诵读一遍,小组选出代表在班内诵读展示。小组代表展示过程中,全班同学投票打分,评出优胜奖,颁发证书。这样的活动具有竞争性和趣味性,学生往往更乐于参与,从而更好地提升诵读的效果。

4.1.3 课后诵读:巩固与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提高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而诵读的方式,则有助于促使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在群文阅读模式下实施经典诵读,课后诵读也是教师教学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群文阅读模式的过程中,笔者同样强调学生课后对作品的诵读,这对于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实现巩固与提升的目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课后诵读操作的难点在于如何确保学生自觉完成。一般而言,可以布置任务后,让学生在指定时间前发自己诵读的视频在家长群中,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视频进行查看和记录。

4.2 利用适当时机,开展主题经典群文诵读活动

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也可以倡议学校层面统一组织在校内,利用一些特定的时节开展主题经典群文诵读活动。

4.2.1 利用孔子诞辰日开展儒家经典诵读活动

孔子诞辰日选择儒家经典文献,如《论语》《孟子》等,组织学生集体诵读或个人诵读比赛,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增加文化自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训练,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此类活动,完全可以作为少先队活动内容而提升为全校性的活动,让全校学生都有机会参与。

4.2.2 利用世界读书日开展经典诵读分享活动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級内或校内可以利用这个日子,组织开展经典诵读分享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多种,比如读后感大赛、读后演讲赛、读后手抄报比赛、读后板报比赛等,只要是适宜学生参与的,也方便组织的,就可以举办。这类活动,也可以作为少先队活动来开展。

4.2.3 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有关传统经典诵读活动

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乞巧节等,都可以选择一些相关的经典篇目,比如端午节,可以选择与端午节有关的诗词,组织学生开展诵读交流活动。这样的诵读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和熟悉中华传统节日,更加热爱中华文化,更加有中华文化自信。

学生上学的每个学期中,都有不少时机可资利用,可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有关主题的经典诵话活动。此类活动的开展,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有积极作用,也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5 结语

群文阅读,是围绕某个议题选择特定量的文本集中阅读的活动。将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整合,也就是以經典文本作为阅读的对象和内容,根据教学需要,确定群文阅读议题后从经典文学作品中选择相关文本构成拟阅读的文群,然后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开展阅读活动。这种整合的好处不言而喻,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将学生的语言应用引向典雅。但是在进行整合时,也要注意不要为经典而经典,还是应当紧紧扣住教学的目标来选择文本。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将群文阅读与诵读经典有机整合起来,“诵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帮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更好地集体建构、达成共识;而群文阅读,则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促使学生对文本的情感理解能力更强,提高学生诵读经典的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构建群文阅读模式的过程中,通过“课前诵读、课堂诵读、课后诵读”的模式,将诵读经典贯穿于整个群文阅读的始终,促使群文阅读模式的构建取得好的效果。

基金项目:本文为黔东南州教育科研课题《群文阅读教学促进农村小学诵读经典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伊塔洛·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M].译林出版社.2012.

[2] 韩治利.群文阅读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探索[J].文理导航,2017(6).

[3] 康元姝.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3).

[4] 刘秀霞.基于提升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群文阅读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86-87.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