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理念融合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究

2021-12-19 11:42叶美劝
成长 2021年12期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主题活动实践探究

叶美劝

摘 要:本文首先诠释了STEM教育理念的涵义及相关研究人士对其的解释,以及说明了主题活动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STEM教育理念融合主题活动的探究价值,最后结合实例探讨了STEM教育理念下的中班段主题活动“南洋的食全食美”的实践过程,以飨读者。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 主题活动 实践探究

STEM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幼儿为中心,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整合在一起,给予幼儿更广阔的自由探索的空间,以此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丰富幼儿的探索经验,促进幼儿的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发展。主题活动是对集中教育活动的一种补充和知识经验的提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竹坝幼儿园位于竹坝华侨农场,承载着如此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资源,如异国的风情舞蹈、南洋美食、斑斓服饰、风土人情,以及有别于本土的人体、语言等特征。教师应创新当前幼儿园主题活动,利用多种教育形式,将预设和生成相结合作为指导思想,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将STEM教育理念融合其中,各领域课程相互整合,突破“教材”和“拼盘式”的将主题分解成五大领域。

1 对STEM教育理念和主题活动的理解

1.1 STEM教育理念的内涵

STEM教育理念是一种从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个方面相融合并以探究活动、项目时间以及解决问题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对于STEM教育理念,众多研究人员纷纷提出了各自的见解。纳森(Nashon)教授认为STEM教育涉及环境因素,并包括两点要求:一是环境要提供学生身边的问题;二是环境提供给学生的是科学问题。张屹等人则将跨学科、协作性、体验性、设计性、情境性作为STEM教育的特征。STEM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幼儿为中心,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整合在一起,给予幼儿更广阔的自由探索的空间,以此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提高幼儿的探索能力,丰富幼儿的探索经验,促进幼儿的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1.2 STEM教育理念融合主題活动

主题活动是紧扣主题确定内容,具有整合性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的统称。主题活动要求教师通过观察和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的主题,从而设计一系列调动幼儿多感官进行活动的活动,最后促进幼儿锻炼或提高某方面的技能。主题活动强调课程是由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发展而来的建构历程。

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教育部对STEM的应用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应坚持研究诸如STEM课程的跨学科教育整合模式、创客空间教育创新模式等新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应用。在我国的学前教育体系中,主题活动的开展的一个很好的落脚点是应用STEM教育理念,反过来,实施STEM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主题活动的开展。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因此,STEM教育理念与《指南》背景下的主题活动不谋而合。

2 STEM教育理念融合主题活动的探究价值

2.1 促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

STEM教育理念主要强调的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敢于尝试、反复实验、持续探索、解决问题,即反复多次地进行“计划——实践——反思”直至问题解决。主题活动的开展往往是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除了教师将创设好的良好环境激发幼儿兴趣外,以幼儿为主体,幼儿追随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活动,将外驱动力化为内驱动力,自然而然,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就在无形之中发生发展了。

2.2 促进主题活动的深入与丰富

STEM教育理念和主题活动相似中带有不同。相似之处在于都是从问题出发的系列探索活动;问题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都以幼儿为主体;预设与生成性活动相结合。不同之处是:STEM教育理念对知识的整合范围主要是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整合;而主题活动是多学科、多领域的大范围整合。STEM教育理念强调教师通过创设的良好环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乐于探索;而主题活动重在引导幼儿探索感兴趣的事物。由此可见,二者拥有共同的活动来源、活动主体、活动性质,知识整合范围与引导重点的区别恰好促成了主题活动的深入与丰富。

2.3 促进有效的师幼互动

将STEM教育理念与主题活动相融合,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将更注重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尊重幼儿的思维,给予幼儿将“想象”变成“真实”的机会,当侧重点发生偏移时,教师在主题活动中的角色必将有所转变,教师将在某些特定时空由原来的指导者、观察者和合作者变成关键环节的“引导者”、学习的“共同体”以及活动过程的“记录者”。针对南洋特色文化是南洋侨乡特有的文化,其中的饮食、服装、历史文化、建筑等知识并非所有教师具备的基础知识经验,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南洋特色文化,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对南洋特色文化感兴趣,在活动进程中,尊重并跟随幼儿的好奇心、兴趣点进行活动,利用录音笔、记录本、相机等帮助幼儿记录活动过程,提供环境、资料等支持幼儿的探索,师幼共同反思,在旧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组建新的知识经验或重组原来的知识经验。在整个主题活动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指导者变成“玩伴”,突破师幼互动中的枷锁,大大促进了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

3 STEM教育理念融合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究

3.1 融合STEM教育理念分析主题活动的价值,预设活动框架

3.1.1 科学方面

幼儿通过走进社区观看印尼老奶奶们制作美食,探索各种美食之间所需的食材种类的区别,获得对食材种类名称、味道、颜色、性质等的认知经验。幼儿观看后亲身体验制作千层糕、九层糕等美食时,感知蛋黄液、蛋白液、面粉、木薯粉、黄油、水、糖等比例的调配,发现比例的多少影响糕点的软硬程度、甜度等,针对活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利用咨询法、调整尝试法、查阅书籍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形成探究性思维。幼儿通过品尝美食、体验制作美食,感知食物通过蒸煮、油炸、烘烤等烹饪方式的区别。而亲身体验对幼儿来说是获得直接经验的最佳捷径,虽然部分幼儿无法顺利制作出美食,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了解烤盘、烤箱、打蛋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知道其中的安全小知识,有效避免因为无知的好奇心导致的安全小事故。

3.1.2 技术方面

无论通过手工材料制作南洋特色美食,还是通过真材实料制作南洋特色美食;无论亲身参与制作美食的过程,还是种植南洋特色植物的过程,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离不开双手的揉、捏、搓圆、团、卷、插、压等动作,幼儿获得动作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提高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模仿操作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观察比较的能力,为日后的生活、学习奠定了发展基础。

3.1.3 工程方面

制作南洋特色美食的步骤都要经历“准备食材——尝试制作——发现问题——分析与思考——重新调整”的过程,然而在制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程序,先打发黄油,还是先打发蛋液;先加入蛋黄液还是蛋清液等先后顺序的不同对制作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幼儿在多人合作的过程中还发现某些工序可以同时进行,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1.4 数学方面

制作美食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数学认知,比如油、水的容积单位;面粉、鸡蛋等的重量单位;烤制、蒸煮、打发等的时间单位。观察并手口一致地点数发现摇摇饼是由六个大小不同的圆圈组合而成,促进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思维的发展。分享美食的过程中,还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平分方法的探索。整个主题活动都在促使幼儿尝试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感知数学的生活性,发展数学思维。

根据大部分教师的主题开展经验,通常是从五大领域去主观推测幼儿可能感兴趣的或会遇到的问题,而在融合STEM教育理念后,通过全面分析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幼儿可能获得的发展,预设出主题下的二级主题甚至主要环节,而在实际活动进行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兴趣有所侧重,支持幼儿的探索,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由此,我们形成了主题活动“南洋的食全食美”的活动框架(见图1)。

3.2 实践探究,反思与推进

在整个主题活动探索中,教师充分挖掘可利用的资源,支持幼儿的探索活动,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及家园共育等方式,观察幼儿的发现和问题,利用录像、拍照、笔记等方式协助幼儿将活动探索过程记录下来,特别关注幼儿的主体性以及幼儿在活动中探索精神和学习品质的发展。比如,有的幼儿在打发蛋液的过程中觉得很乏味、很疲惫,想要放弃的时候,教师鼓励幼儿说“你的小手有魔力呀,你瞧,它们的泡泡越来越多了,如果你继续坚持,是不是能变出泡泡王国啦?”幼儿顿时眼睛一闪,立马继续活动。而其他小组的幼儿则会提出要接力,一个人打一会儿,从中感受合作力量大。整个活动过程,教师要与幼儿共同探索,及时记录下“哇”时刻,并抓住时机推进活动。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反思提供给幼儿的环境、工具甚至是引导方式是否适宜,如何有效地调整实施环境,是需要教师细心观察与全面思考后做出调整的。比如,在一次参观南阳阿嫲制作蝴蝶酥的过程,幼儿在围观时你挤我,我挤你,矛盾油然而生。教师及时停止活动的进行,组织幼儿讨论思考:怎样才能让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阿嫲做蝴蝶酥的过程。有的幼儿提议排队轮流看,有的幼儿提议分组围成圆圈看,还有的幼儿提议拍照起来回幼儿园一起看……此时,有位幼儿说:“如果把我们教室的那个投影仪放在顶上,那我们就可以像在幼儿园一样看老师的操作了。”然而,如何解决投影仪的问题呢?有幼儿又想到:用小叶老师的手机录像也是一样的。于是,教师将手机递给了幼儿,细心的幼儿又发现拍摄的时候看不清楚,看不全,要调整角度,幼儿们又化身小小摄影师。教师则将幼儿拍摄的蝴蝶酥制作过程通过视频剪辑的方式,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幼儿们展示制作过程,并进行步骤分析。此时,又有幼儿提议要将这些步骤画出来,做一本蝴蝶酥制作教程,这样就可以让更多人学会制作蝴蝶酥了。当幼儿们学会了蝴蝶酥制作,美工区里的幼儿就利用海绵纸制作蝴蝶酥,角色区里的美食店里少不了的是蝴蝶酥的售卖,有的幼儿为了推销,还告诉“客人”:这个蝴蝶酥的食材是纯天然的健康食材,你可以放心食用的。这是蝴蝶酥引发的一段小故事,在探索南洋的其他美食的路上,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奇思妙想也随着幼儿们的探索不断深入和推进。

3.3 分享交流,评价活动

每一次小活动都应该组织一次小分享会,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互相学习的平台。在每一次的分享会中,幼儿之间会产生思维的碰撞,而一次思维火花的出现,恰恰是下一个生成性的导火索。例如,在參观完南洋美食馆后,有的幼儿说:“我们住在小区那里,经常看到很多游客进去可是都没有买这些美食,他们为什么不买呢?”孩子们纷纷集思广益,有的认为是游客们不喜欢吃这些;有的认为是服务员态度不好,或者没有认真售卖;还有的认为是他们不知道这些食物是什么味道,又怕不好吃就不敢买了……幼儿们充分调动了自身的购物经验来分析这个问题,他们决定在周末时请家长带领再次参观美食馆,他们有的通过咨询服务员,有的咨询游客等等方式找到问题所在。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重要,采取分组活动的形式,用自己小组谈论交流出来的方案帮助美食馆促销美食,最后集中经验交流,互相评价各自的方案执行效果。活动评价不局限于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也可以是幼幼评价。

教师也要擅长在每一次分享交流的过程中通过简单的图文形式帮助幼儿梳理出短期的知识经验,分享交流的形式也不局限于集中交流形式,分组交流、个别交流等方式有机结合。在评价活动中,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客观、公正地对整个主题活动进行评价,真实地反映幼儿的发展情况。

STEM教育理念还是一个较为新兴的思想,应该在活动中不断去探索如何将STEM教育理念融合主题活动,在实践中去发现与体会,让幼儿的活动变成真探索,教师与幼儿共同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讨论交流、调整策略、推进活动,促使幼儿培养坚持不懈、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等良好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 陈晓慧,徐彬,张哲,等.STEM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理念与路径——访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科学教育专家Samson Nashon 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19(4):1-4,22.

[2] 张屹,赵亚萍,何玲,等.基于STEM的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践[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6):75-8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9.

猜你喜欢
STEM教育理念主题活动实践探究
基于STEM教育的课程改革策略
STEM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融合分析
以学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让机器人教学更“stem”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