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的内涵、特征与着力点
——以广东省为例

2021-12-27 20:23
岭南学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党组织党员基层

李 昂

(1.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校(院)刊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053;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488)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1]61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有助于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1]64。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基层党组织要“突出政治功能”,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1]64。

一、发挥政治功能是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应有之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鲜明的政治属性确保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保持初心使命,并在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1.注重发挥政治功能是对基层党组织政治属性的再确认

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这明确了共产党的政治属性。同时,其在党章中也有明确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2]1,先锋队的地位来自于历史和人民的赋予,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展现出来的本质属性。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还是百年奋斗实践,都清晰地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鲜明政治属性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由于党员人数较少,中共一大并没有设立党的基层组织。随着党员人数不断增多,党的机构也逐渐健全完善,中共二大设置“小组”作为党的基层单位,中共四大进一步确定“支部”为党的基层组织,并明确了支部的主要职能,既包括教育和吸收党员,也包括“去宣传工人群众,促成他们阶级的自觉”[3]381。这就意味着政治教育和政治动员成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开始逐渐清晰起来。基层党组织的对外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对群众的政治动员,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动员、革命斗争来实现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广大劳动者的阶级觉醒和革命动员。基层党组织的对内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加强党员的政治教育,推动党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实现真正的思想入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党带领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也增加了巩固新生政权、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等内容。通过在基层社会建立广泛的基层党组织,最终领导人民群众完成了土地改革、国民经济恢复、三大改造等任务,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对基层社会的政治改造和对基层群众的政治动员。1956年八大修订的党章明确规定基层党组织的一般任务是“在群众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实现党的主张和上级组织的各种决议”,“领导群众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4]244通过在基层建立党的组织,中国第一次彻底地将全国基层有效地凝聚起来、动员起来,也在全社会推动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市场经济推动中国社会逐渐分化为不同的利益阶层,随之产生了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实现党对社会的政治引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将党的性质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两个先锋队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扩大了党员队伍基础、实现了对基层的广泛政治动员和政治整合。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定位,明确了党在改革事业中的政治领导地位,也推动了党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可以看出,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政治功能的发挥,坚持通过政治建设来引领和推动党的其他各项建设、引领和推动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通过强化政治建设、发挥政治功能,党提升了执政能力、巩固了执政地位,领导中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完成了对基层社会的整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实现了对全民族的政治动员。

2.充分发挥政治功能是实现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力和组织力的必然要求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凝结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考验始终保持初心使命的优势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事业逐渐步入深水区、碰到硬骨头,这更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进而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能够得到贯彻落实。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化的社会使得基层党组织在凝聚社会力量方面面临挑战。如何打破多元主体之间的沟通壁垒、将多元化的基层社会凝聚起来,成为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基层治理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新挑战,部分基层党组织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虚化、弱化、边缘化的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治理现代化目标、人民群众诉求之间出现了脱钩脱节甚至是落后的状况,亟待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社会、推进基层治理的能力。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不到位,使党对基层社会意识形态的引领能力下降,对意识形态的引领能力下降可能进一步导致基层社会在价值取向上出现日益明显的分散化趋势,分散化的价值取向使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工作更加艰巨,这样一来,就会形成负循环。打破负循环,实现对基层的政治引领和有效治理,离不开基层党组织。《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2]46这就意味着,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的各项工作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强化自身政治建设、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不仅有助于支持推动各类社会主体发挥自身独特的职能,也能够保证各类社会主体按照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挥自身的职能,进而实现对基层各类社会组织的有效整合,推动不同社会主体和群众之间在政治立场、价值取向、社会意识上形成更多的共识,确保多元化趋势下的社会能够在党的政治引领下凝聚成有机的整体、实现有效的政治整合,这也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的应有之义。

3.有效发挥政治功能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取得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根源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党领导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逐步探索出了符合实际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这一切都充分彰显了中国之治的优越性,这份优越性不仅包含着制度体系的优越性,还包含着治理绩效和治理能力的优越性。

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加快构筑新发展格局是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新时代“问卷”。为了回答好这一“问卷”,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51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展现党的领导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打铁必须自身硬,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必由之路。而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则是新时代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基础性工程之一,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的充分与否决定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强弱,进而影响到党的建设水平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基层社会是根基,基层治理是治理现代化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党高度重视基层的治理工作。2021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6]。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基层社会组织、整合基层社会力量、凝聚基层社会民心、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领导作用,而这种领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展现为政治引领,通过政治功能的发挥将社会各类组织和全体民众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道路上,凝聚到实现伟大复兴梦想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因此,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进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能力。

二、新时代语境下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释放中的新特征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不断增强和充分发挥,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和工作绩效的不断提升,从“数量”上的增长走向“质量”上的提升;从注重在基层各类组织中的“覆盖率”进一步转向提升“组织力”,实现更好的政治引领;从着重对基层经济社会事务这一“事”的引领转向对基层党员政治觉悟和对人民群众服务的“人”的引领。

1.从“数量”到“质量”

任何政治组织的存续和发展都需要以一定的组织基础为依托,政治组织各项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完善的组织基础。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根基,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从建党初期的50余名党员到建国初期的448万余名党员,再到2021年成立百年之际的9514.8万名党员[7],党员数量的增长从侧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但党员数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党员素质的同步提升,党性修养不会天然地随着党龄的增长而增长,部分基层党员还存在政治立场和思想信仰不坚定、好人主义盛行、推动改革发展能力欠缺、服务人民宗旨意识不强、甚至是腐化堕落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党员自身政治历练不够、政治觉悟转化为自觉行动不到位。与此同时,部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和政治功能发挥不到位,导致对党员的政治教育也不到位。

面对新时代对党员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在党员数量增长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党员质量的提升,推动党员坚定理想信仰、提升党性修养、增强干事创业能力、严守作风纪律。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员在群众中发挥着先锋模范的作用,因此,必须从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1]64-65。到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党员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已达4951.3万名,占52.0%。[7]不仅广大党员的素质有了巨大提升,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素质也在不断提升。54.3万名村党组织书记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20.7%;10.1万名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63.7%。微观层面上以学历为代表的党员个体素质的提升从侧面反映了宏观层面上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广东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前列,率先面临经济社会转型的难题,在推动新时代改革发展中,广东十分注重基层一线党员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党支部书记素质的提升。通过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和南粤党员先锋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通过“党员人才回乡计划”,从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退休干部中选拔了一大批优秀党员担任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通过建立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在全省建设了一支坚强有力的带头人队伍,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基层工作的主心骨。

在质量提升上,中国共产党也注重健全完善党内法规,推动党内政治建设水平的提高和党员政治觉悟的提升。党的十八大之后,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党制订了一系列重要的党内法规,对一大批党内法规进行了修订。同时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突出政治学习和教育,确保党的组织生活经常、认真、严肃。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等法规规章的出台为党员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指导和遵循,也给党员的行为划下了纪律红线,指引着党员不断提升政治觉悟、牢固政治站位、严守政治纪律。围绕党章党规,广东省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开展了一系列党员教育工作,推动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例如,制订《广东省党务公开实施细则(试行)》,从九个方面规定了党的基层组织应当公开的内容,尤其强调了村(社区)、机关、国企、高校、“两新”组织、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等党的基层组织应当公开的六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与此同时,全面加强基层党员政治教育工作,全覆盖建成1609个镇街党校,开展党员培训22.5万场次。[8]这些举措发展了党内民主,强化了党内监督,推动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全面过硬。

经过新时代以来从“数量”上的增长向“质量”上的提升的转变,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数量上的增长和素质上的提升,为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奠定了组织基础和人才基础。

2.从“覆盖率”到“组织力”

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有赖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深入基层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中开展工作,要想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就必须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覆盖率。从三湾改编通过将支部建在连上,实现了基层党组织对基层军队的领导,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到新中国成立后,党在农村、城市、企业的最基层建立了党支部、党小组,实现了对基层最深刻的改造和最广泛的领导,确保了新生政权的执政基础巩固和政令畅通;再到改革开放后,党在新兴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为中国的改革凝聚了最广泛的共识,为中国的发展动员了最广泛的基层力量。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我们党对基层社会的覆盖率高、引领作用强,什么时候我们党就能凝聚起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力量、动员起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创新实践,基层党组织的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突破原有的村支部、社区支部的模式,将党小组下沉到自然村(村小组)和居民小区,实现了对中国基层社会最广泛的覆盖。全国党的基层组织数量从1949年的19.5万个,增加到2021年的486.4万个。全国8942个城市街道、29693个乡镇、113268个社区(居委会)、491748个行政村已建立党组织,覆盖率均超过99.9%。全国共有机关基层党组织74.2万个,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93.3万个,企业基层党组织151.3万个,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16.2万个,基本实现应建尽建。[7]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不断创新基层党建模式,开展了楼宇党建、园区党建、小区党建、行业党建等一系列创新实践,实现了对基层各领域、各产业的全覆盖。为了实现对新兴行业的统一领导,在各地基层党建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广东建立了全省范围内的省非公经济组织党委和省社会组织党委。通过2018—2020年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建立9个省属行业党委、319个市县两级行业党委,1302个园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等区域性党组织。[8]这一系列的探索进一步提升了广东基层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的组织覆盖。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实现对基层社会的领导,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做到覆盖得全,还要引领得好。虽然随着基层党建的加强,党组织逐渐覆盖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但部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却没有发挥到位。对民众的领导力和影响力,对社会组织的整合能力,解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纠纷的能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都还有待提升。为此,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一方面,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提升基层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的速度和实效,使各地发展融入全国发展的大棋局中,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的战斗堡垒。另一方面,要着力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通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党内组织生活,坚定了基层党员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站位,进而推动基层党组织建优建强。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鼓励党员到基层一线锻炼成长,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中选派大量优秀干部和人才前往基层一线担任第一书记,不仅提升了基层党支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而且培养了一大批有使命担当责任和干事创业能力的优秀支部书记和党员,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广东省开展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2018—2020年的三年行动计划中,以“规范化建设”“组织力提升”“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主题,加强了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制度建设,构建了党组织对各类基层组织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成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工作。共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400多个,动态建立4.6万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库。在农村基层党建方面,进一步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协调省市县三级向基层下沉编制4.8万个,镇街全部设立党建办、党群服务中心,增设1名基层党建专职副书记;坚持强化村党组织领导地位,坚持“统筹协调在先、讨论决策在先、推动落实在先”,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在城市基层党建方面,以区域化党建为统领,广泛建立双报到、协议共建、兼职委员制等互联互动纽带,推动街道社区、单位、行业党组织活动共联、资源共享,并进一步优化涵盖党建、治安、环保、城管、食品安全等内容的“全科网格”,提升社区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8]在此基础上,广东继续开展2021—2023年的三年行动计划,以“完善组织体系开启新征程”“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3.从“事”到“人”

党的各项工作表面上看来是事务性工作,实质上是教育人引导人的工作,对内是教育党员,对外则是领导群众。无论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还是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党员。无论是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还是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在现实工作中,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把各项工作理解为事务性工作,单纯为完成工作而工作,局限于党建事务本身,忽视了党建的价值意义和目的归宿。于是,在部分基层,出现了表格党建、材料党建等形式主义问题,出现了官僚主义、享乐主义、脱离群众等作风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党更加注重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通过政治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和理想目标,进而全面理解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群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新时代以来,基层党组织对内发挥政治功能,更加重视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牢固政治站位、提高政治觉悟。《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提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并强调“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9]1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矛头直指党员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和理念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个人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等问题。强调“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9]11。为此,广东从责任、保障、考核等方面作出创新性规定,确保基层党组织建设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例如,开展基层党组织达标创优活动,评定公布达标党组织,对不达标的进行督导整改;结合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以支部为单位开展党员达标考评,评定公布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党员;制定市县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完善党内民主和激励关怀帮扶制度,在政治上爱护、思想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党员,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新时代以来,基层党组织对外发挥政治功能,更加突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创造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既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又要充分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中蕴含的磅礴伟力激发出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贯彻落实并向人民群众宣传。要想代表人民群众、领导人民群众,就必须服务好人民群众、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就是服务。”[10]121脱离人民群众、高高在上是无法代表群众利益的,更无法有效地深入群众、动员群众。新时代,党针对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出现的脱离人民群众的风险问题,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纠正四风问题,坚定了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通过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带领全体人民建成了小康社会,并朝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奋斗。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简政放权,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广东通过开展南粤党员先锋工程,制定实施各领域基层党员评星定级量化管理办法,全面推行窗口单位和一线党员在岗佩徽挂牌,组织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坚持正风肃纪,通过开展基层正风反腐三年行动,重点惩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行政执法领域“为官不为”问题、公共服务行业“吃拿卡要”问题、村(社区)“两委”换届中的拉票贿选问题和其他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通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全覆盖建成2.77万个党群服务中心[8],实现了对基层群众最贴近的服务。

三、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功能的现实着力点

面对新时代基层党组织释放政治功能中展现出的从“数量”到“质量”、从“覆盖率”到“组织力”、从“事”到“人”特征,未来基层党组织在下沉化、智慧化、广覆盖趋势中必须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发挥政治功能,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

1.基层党组织下沉过程中更加注重政治引领

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更基层延伸,不仅是实现党建广覆盖的要求,也是构建精准治理和精细服务的基层治理平台的必然选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农村,党组织在原有行政村设置村支部的基础上继续向村小组(自然村)延伸;在城市,党组织在原有居委会设置党支部的基础上继续向小区(楼宇)延伸;在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原有固定党支部的基础上依据企业需要设置临时党支部和流动党支部。党组织的“下沉”不仅实现了在基层社会的广覆盖,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也有效地扩大了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接触面”,使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具体。

在推动基层党组织“下沉”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沉下去就行了,还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功能,真正实现对社会各项工作的引领和把群众组织起来。换而言之,基层党组织的下沉不仅要实现覆盖率的提升,更要实现组织力的提升,把基层各类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组织起来,统筹整合基层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推动基层工作更好地服务人民、推动改革发展。

基层党组织在下沉实现广覆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政治建设,以政治功能的发挥来确保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宣传好、贯彻好,实现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格局。基层是中国社会的神经末梢,直达中国最真实的国情,接触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基层治理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困难也层出不穷。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实现精准治理和服务,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能够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各地实际充分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既要牢固政治站位和政治意识,做到在贯彻落实中央路线方针政策上坚持底线原则;又要发挥政治功能,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激发能动性和积极性,结合地方实际,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基层党组织在下沉实现广覆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以政治功能的发挥来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抵制商品交换原则,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是新时代问卷中考验着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难题,如何交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关键在于建立起基层群众对党和国家的高度政治认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最接近人民群众,代表着党的形象。只有充分做好基层的政治建设,才能推动基层作风转变,充分发挥服务功能,让群众看得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优良形象和作风,感受到基层党组织的高效回应和精准服务,最终巩固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构建起强大的政治认同。

2.基层党建智慧化趋势中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

科学手段和信息技术在提升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被实践所证明,并成为当代实现精准治理的重要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也越来越走向智能化,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来提升工作绩效和党建覆盖度。智慧化的党建不仅对内提高了组织内部的工作协同,对外也实现了对群众诉求的高效响应。但智慧化党建在推动实现“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的过程中,也逐渐在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部分基层党建工作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支撑的智慧化,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党群之间的“技术隔离”问题和“智慧化”的工具性与目的性本末倒置问题。党群之间的“技术隔离”是由于信息技术间接地减少了党员与群众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对于群众来说,信息终端再高效也无法抵消冷冰冰的触感,群众与党员面对面的协调沟通相较于高效的技术手段,虽然效率不一定高,但是却能直达群众内心,而身在群众之中才能让群众体验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血肉联系。智慧化过程中也必须注意防止工具性和目的性的本末倒置。智慧化是一种工具,其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把工具性当成了目的性、避免工具理性替代了价值理性,为智慧化而智慧化,导致了脱离人民群众的“智慧化”,在过度强调效率的过程中却因技术门槛把一部分群众给挡在了门外。高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并不意味着精准化服务和差异化服务需求的消失,相反,高效的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更好地把时间和精力节约来下,去做好精准化服务和差异化服务。

党性和人民性是高度一致和统一的,基层党组织借助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提升工作能力和治理绩效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智慧化党建的归宿和落脚点在于人民群众。智慧化加持下的基层党建工作本质目的和目标导向在于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而非简单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率。智慧化党建所依赖的信息技术从客观上来说仅仅是一种工具,即便再高效也无法加深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工具用得好,有助于提升服务群众的效率,工具用得不好,则可能在党群之间无形地设置一道技术壁垒。越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这一无形的壁垒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打破这一技术壁垒,靠的不是信息技术,而是使用技术工具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才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筑牢宗旨意识、牢记初心使命,自觉做群众的公仆和服务员。只有筑牢人民立场,才能在智慧化党建中防止被技术工具所异化,真正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中正确地运用智慧化党建的工具。利用智慧化手段高效地回应群众诉求,提升服务群众的效率。借助智慧化技术,更好地深入群众之中,把群众的意见建议整理出来、汇总起来,并真实客观地反映上去,让技术化的手段更有温度,让智慧化手段真正智慧。

3.基层党组织广覆盖趋势下更加注重治理共同体建设

基层党建的广覆盖有效地实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地生根、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组织更好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但基层党组织在实现广覆盖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为了覆盖而覆盖,基层党组织仅仅是覆盖到了,但对基层的领导却缺位了;另一种则是在广覆盖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管得过多、领导方式不对,导致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缺少了参与感和积极性。基层党组织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对群众应当采取引导和教育的方法,而不能命令群众甚至是代替群众做决定。基层党组织广覆盖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动员群众,提升群众的觉悟,使群众组织起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实现基层的共建共治共享,让人民真正成为美好生活的建设者、享有者。

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有助于领导基层社会组织和群众积极参与基层社会的构建。在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过程中,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但同时也不能单纯依靠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党建工作无法替代其他基层社会组织独特的优势和专业的职能,更无法替代基层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必须注意到,要领导群众参与社会治理,而非代替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不然很容易出现政府买单群众不买账的问题。要健全完善基层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治理的制度化机制,提升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基层党组织加强政治建设,能够发挥民主集中制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充分发挥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的优势,及时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客观地反映上去,充分地吸纳到决策体系当中。

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人民群众在共享社会治理成果中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层党组织不仅承担着推动改革发展、做大蛋糕的任务,还承担着实现改革成果共享、分好蛋糕的任务。提升政治建设,发挥政治功能,才能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扬敢闯敢干的精神和干事创业的担当,肩负起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为美好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政治建设,发挥政治功能,有助于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坚持初心使命,落实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目标,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基层普通群众,实现更充分更平衡的发展和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成果只有在党领导人民的过程中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只有惠及全体群众,才能真正形成人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才能形成对党的领导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猜你喜欢
党组织党员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在线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