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健全人格序列主题班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2021-12-27 05:33彭来桂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实践研究课程体系

彭来桂

[摘要] 主题班会在学校德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构建科学、全面、序列化的健全人格主题班会体系,以促成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形成,避免主题班会流于表面形式,动态地形成一个课程序列,改变为德育而德育的传统德育模式。课题组以系列主题班会课程为着力点,旨在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直面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研究分点和面进行,以学校德育研究团队为点,重点构建初中生健全人格序列主题班会课程体系,动态生成设计;以学校44个班级为面,深入开展验证性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 健全人格;序列主题班会;课程体系;实践研究

一、健全人格序列主题班会建设功能定位

主题班会是班级实现德育的重要载体,本质上是一场在情感上师生产生共鸣的活动组织形式,并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班主任在其中充当“指挥员”角色。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切实保证校会、班会、团会、社会实践的时间”,自此,班会便以“课”的形式出现在中小学课表中。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主题班会并没有发挥对学生的教育感化作用。李玉明研究发现,班会课异化现象严重,异化为“传达课”“训话课”“自修课”等;李希成认为,主题班会应以学生为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主题班会的文化渗透、自我反思等功能;张万祥教授基于上海市所有市属中小学进行了一场调查,结果表明,在知识能力方面,学生的表现呈现高均值低方差形态,在价值观方面,学生得分则为大方差低均值。笔者认为,应该让德育回归实践,回归日常生活,不应为德育而德育,把德育工程搞成一个面子工程、形式工程。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应该让德育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而要实现这一渗透必须要借助载体——序列主题班会,才能让德育在基层真正“生根发芽”,直面学生的现实生活问题。一个主题班会只是一次生命的感动,系列主题班会的构建才是一段精彩的生命旅程。只有构建序列化的主题班会,才能动态地、持续地在学生心理上制造矛盾,迫使他们习惯性地去反思自身日常行为表现,让他们意识到目前行为表现是“好”还是“不好”,这才是德育应有的潜在作用。优秀的序列主题班会不仅有助于在师生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实现健全其人格的目的。

二、初中生健全人格序列主题班会课程设计直面的现实问题

(一)初中生人格品质亟待完善健全

青年学生还处在人才的准备阶段,健全人格的培养、塑造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期,心理和行为极易失常。作为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2017年,课题组面向实验学校,针对学生行为规范、学习状态及情感品质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中仍存在较多不文明现象,学习积极性不强,情感品质还需进一步培养,人格品质亟待健全完善。在校园生活最重要的这三个方面,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学校在这些方面的培养力度也明显不够。这与课题组所在学校提出的“生长德育”体系目标格格不入。

(二)主题班会体系观念急需变革

主题班会是学校参与班级管理与实施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着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和专业发展水平。目前,主题班会沒有发挥应有的健全人格的教育功能,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班会课活动内容单调乏味,形式呆板,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零散性和突击性。究其原因,一是班主任对主题班会功能的认识欠缺;二是班主任没有掌握组织开展班会的专业技能,班会教育体系逐渐暴露出缺少科学性、缺乏前瞻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班主任和学生对主题班会的参与兴趣,成为班主任工作中的瓶颈。

(三)课程目标体系有待明确

在上一轮的课题研究中,序列框架的内容较为完整,但目标体系和价值导向凌乱、随意而不清晰,与课题组所在学校的实际德育目标有所脱节,未能完全满足学校德育的要求,使课题在推进过程中总有方向和价值的缺失。而核心素养作为近年来最为重要的学生培养目标之一,主题班会序列需要与其整合、梳理,才能使主题班会的课程目标更契合当代学生的发展需要,满足学校培养新时代学生德育品质的现实要求。

三、初中生序列主题班会课程体系实现路径

我们的研究分点和面进行,以学校德育研究团队为点,重点构建初中生健全人格序列主题班会课程体系,动态生成设计;以课题组所在学校44个班级为面,深入开展验证性研究和实践,组织全体班主任开课评课观课,对目标体系进行调研、完善,对师生课前课后进行实时调研跟踪,深入开展验证性研究和实践。

(一)多管齐下,强化序列主题班会的重要地位与课程价值

2017年,课题组所在学校全力评选“市德育示范学校”。在此过程中,学校德育团队组织多场德育研讨会,集众人之智慧,梳理学校历年来的德育活动、主题内容,构建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德育课程体系(如图1)。

我们较早地对主题班会进行规范、严谨的开发,通过加强管理、宣传交流等方式,让班主任高度重视主题班会课的开展。同时我们也注重督导管理,加强班会课内容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如图2)。

(二)多元融合,构建“三生有幸”主题班会课程目标体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提出了六大素养,并具体细化为健全人格等18个要点。针对学校育人目标,我们调整了原来不明确、不清晰的目标体系,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学校育人理念进行整合、梳理,结合课程本身目标内容,构建出更为清晰、科学并富有指导意义的课程目标体系,即“生动·生长·生命——三生有幸”序列主题班会课程目标体系(如图3)。

“三生有幸”序列主题班会课程目标体系包含七、八、九年级三个序列目标,即七年级规范行为、八年级陶冶情操、九年级健全人格,体现三个年段不同的德育要求和育人目标,在人格形成上具有递进性、生长性,符合初中三年不同时期的学生发展特点。

(三)精益求精,完善“纵三横四”主题班会课程体系框架

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思想人格更未健全,教师必须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人民教师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善于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个体性差异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解决。我们通过“成长微信箱”“成长聊天室”“成长信息采集平台”“成长档案”归类汇总、文献参考等方式,建立起较为系统、全面的主题资源库,为班会的主题选择提供最接地气、最具实效的成长素材与话题:(1)设立“成长微信箱”:在每班设置实体的“成长信箱”与手机的“微信信箱”互动平台,教师与学生实时反馈成长的话题及班级日常问题,课题组实时追踪某一问题的集中解决与变化过程;(2)开设“成长聊天室”:借用功能教室,专门设立“成长聊天室”,定期接受学生的咨询,并对学生成长需求进行调研访谈;(3)建立“成长信息采集平台”:专设机房,与信息组教师合作,设立“成长信息采集平台”实时对各阶段学生情况进行问卷调研;(4)归类学生成长档案:对德育部门的学生发展档案进行收集,并汇总学校德育处对三个年段学生个别问题处理及谈话记录,找到学生成长中的“棘手问题”;(5)收集德育心理文献:参考大量国内外优秀德育书籍与研究资料,力求让主题选取更为科学。

课题组对序列化内容进行验证实施、动态完善,开展对“师生反馈和感受”的调研,以此形成“师生上下互动”的动态教育模式。通过实时调研,隔月举行沙龙活动,调查、访谈、整理班主任工作的德育重点和难点,对课例中不够完善的德育内容进行集中研讨。具体操作如下:(1)设计“班会课反馈卡”,及时收集班主任与学生的感受与意见,追踪整理班会实效,调整班会内容;(2)举办“班主任沙龙”,交流各班会课的操作困惑疑难点,实时关注学生现阶段发展与变化中产生的问题,多角度研讨预防与处理学生问题的有效策略;(3)开

办“乐享成长讲坛”,针对学生人格培养话题举办观点与体会论坛;(4)组建“信息调研平台”,与学校信息组合作,建立信息调研反馈平台,收集并分析学生发展动态,总结学生变化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学生、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教师和学生都对人格培养中不良问题的处理、情绪的引导、不良风气的扭转有极大的需求。反复研讨后,我们形成更为系统、全面、科学的序列化内容(如表1)。

根据前期的研讨与实践,整合健全人格主题班会课程目标,我们提炼出三大纵向主题:“养成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完善了四大横向教育内容:“学习指导”“集体生活”“素养提升”和“自主发展”。并设计出38个可操作性教育内容及67节典型课例,每年做到一轮“动态生成”(如表2)。

(四)指向明确,创设“三生有幸”序列主题班会评价标准

“纵三横四”健全人格序列主题班会课程框架虽已构建,但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打磨。课程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学生品德素质是否有所转变,整体校园氛围是否提升进步,都是我们需要考量与关注的内容。

1.确定主题班会课观课评课方法及分工

对于班会课内容本身,我们安排了观课评课的分工(如表3),每次序列主题班会课的开展,都及时更新和完善班会效果的检验和评价标准,实现与时俱进、问题导向的工作方式。

2.创设“三生有幸”课程评价标准

依照“生动”(素养全面)、“生长”(自主发展)、“生命”(人格健全)课程目标体系,建立课程评价相应标准(如表4)。

四、初中生健全人格序列主题班会课程体系建设成果与不足

(一)健全人格序列主题班会课程体系建设成果

近两年来,课题研究在不断推进中取得较好效果,主题班会活动方案、随笔、评课稿200余篇,开展序列的德育实验活动40余次,推出的《初中生健全人格序列化主题班课例》最后修订稿已与出版社沟通出版。具体体现如下:

1.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健康成长

自我意识显著增强。通过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信心调查,发现学生开始注意自己行为的后果,较实验前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与班级荣誉之间的联动效应,并约束自己的行为,自我意识有所增强,人格品质逐渐健全,班级集体意识与日俱增。学生对校园生活的认可度普遍提高,更加热爱班级生活,能主动为班级争取荣誉,在外也注意维护班级形象,对同伴行为和校园文明现象的评价比原来高,各类不文明现象较实验前也大为减少。

2.班主任德育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健全人格主题班会序列化的构建,参与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老师受益匪浅。课题组成员成长迅速,有5人被评为市、区级优秀班主任,获省中小学优质班会课评比(中学组)一等奖2人次,获市德育课程优质课比赛第一名,相关论文获省市奖项。教师开始注重德育的重要性,不再紧盯文化素质教育的分数,而开始转向德育理念的突破和思维方式的转变,积极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和心理问题,做到艺术处理学生问题。

3.学校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通过构建以“健全人格序列班会”为主的德育课程体系,形成德育办学特色,学校的内涵发展成分明显增加。学生行为转化较好,学校成功评选为温州市德育示范学校,并获市德育特色学校、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开展研究后,家长、社区对学校的满意度日趋提高,对学校德育课程的满意度由42%提高到83%。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学校这两年在不断进步,孩子也显著成长。学生在校园能感受到更多的正能量,自身也慢慢被感化,更加自信且从容,对身边发生的不文明行为能够加以区分和不从众。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和道德品质问题,学生为自己能生活在这所学校而感到快乐、幸福,校园氛围也更和谐、美好。

(二)初中生序列健全人格主题班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并未对健全人格序列主题班会课程体系形成一种课程保障机制,仅是以实验课形式存在,导致学校里部分班主任仍然对此课程重视度不够;学校师资力量还面临比较大的挑战,而德育能力包含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等多种能力,这要求班主任老师不仅仅是教授文化知识那么简单,更需要突破既有的固定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要在思想意识和实践行为上充分落实主题班会的潜在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玉明,梁秀香.我国中小学班会课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5(01):28-31,8.

[2]李希成,牟继春,张兴国.“学校德育创新行动研究”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12(02):29-32.

[3]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马兰霞.主题班会功能定位之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3(12):75-78.

[5]朱文学.班主任专业能力:目标与策略[J].人民教育,2011(12):28-30.

[6]國家教委.中学分年级课内实施德育大纲指导[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

[7]孙长青.班会课的现状与对策[J].班主任,2013(5):38-39.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实践研究课程体系
从高校辅导员视角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论体育运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