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素养视域下语文与美术协同教学策略研究

2021-12-27 05:33王慧慧程岭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协同教学审美素养写作教学

王慧慧 程岭

[摘要] 审美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学校教育中培养审美素养可以通过普通学科与艺术学科的协同予以推动。而在小学写作教学中,语文与美术协同就成为重要的选择。分析发现,两者协同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为增进其实施效果,可以制定共同目标,体验多重主体审美互动;建构审美平台,丰富学生审美写作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感受文情品意表达之美;朗读交流互评,体会语言文字创造之美等措施来加以推动。

[关键词] 审美素养;协同教学;写作教学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指语文知识和语文思维方面的修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1]而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分析发现,小学语文学科与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第一,文字是语文学科的语言,造型表现是美术学科的语言,“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是学科进行知识技能学习和成果外显的素养,两者内涵交叉覆盖,可以被学生一同习得。第二,“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是“创意实践”的内核,也是小学生内在知识的升华,而“创意实践”则是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外化行为方式。第三,小学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

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会发自内心以中华文化而自豪,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第四,审美素养是语文与美术学科教学共同的素养目标,也是进行课程协同交流的最佳切入点。小学教学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在不同的学科中,审美素养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审美素养作为学科的价值核心,在本质内涵上是一致的,它传递出的审美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审美能力,根据美的法则创造美,在生活劳动中运用美,养成美化生活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审美素养能够成为语文与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的沟通桥梁。

一、学校教育中培养审美素养常见的问题研究

虽然近年来中国逐渐重视审美素养的培养,不断发展和完善美育政策,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美育观念笼统和教学机制不完善使得美育教学趋于表面化和技能化,学校教育中培养审美素养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学校对美育的认识不够全面

在社会呼吁美育的浪潮中,学校开始以素质教育标榜先进教学,开展有趣多样的实践活动。然而,学校却没有对美育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考,将艺术表演活动作为美育特色,实行“面子工程”,缺乏深入美育教学研究的理念。如此教学环境,教师的美育观念就会出现偏差,使得审美素养与教育分离。譬如,有的学校把审美教育挂嘴边,把应试教育放心上,但是却经常出现“副课老师生病”的现象。

2.审美融入课堂教学机制乏力

已有任课老师认识到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性,这是美育发展的一大进步。但是美育的教学手段大多以课外活动形式组织教学,使得课堂审美教学机制缺乏支持力。课外教学活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参与率和提高学生体验效果,然而缺乏课堂教学的巩固强化,学习意义难以建构。不仅如此,有些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美育不足以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进行教学,造成了美育难以融入课堂教学的现象。

3.课堂培养审美素养模式单调

目前,课堂培育审美素养教学模式从宏观上可以概括为两种,即常规模式和创新型模式。常规模式是在艺术学科中进行教学,美术课上培养学生审美判断素养,音乐课上培育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创新型模式是以美育渗透普通学科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借助学科教材中的艺术元素来进行审美教学,突出审美目标,而且通常是语文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语文老师可以借助课文促进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朗读咀嚼语言美,欣赏插图感受画面美……然而,这样的语文美育课堂,老师在教学中会潜意识地倾向语文教学目标,美育目标会略显轻微。创新型模式在学习效率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美育效果却达不到预期目标。因而对比其他目标教学,现有课堂美育教学规模就稍许单调了。

鉴于如此现状,语文与美术协同教学是实现培养审美素养目标的一种良好的实践模式。

二、小学语文与美术协同教学模式和优势分析

1.语文与美术协同教学模式研究

孙艳芬老师在比较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协同教学理论定义时,认为协同教学是突破单师教学的固有模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和助理人员,在一个或几个学科或学习领域整合与发挥个人專长,善用各种教具与教材,完成适性教育或目标教育。[3]Bacharach和Heckded等学者在前人研究协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七种模式:教学者—观察者模式、主教—助教模式、站点教学模式、平行教学模式、补充教学模式、差别教学模式和团队教学模式。[4]基于“协同教学”和“协同教学模式”的研究认识,结合培育审美素养的目标,本文对“语文与美术协同教学模式”定义为一种由语文教师与美术教师合作教学的组织模式,双科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计划,围绕审美素养,以语文教学为主、美术教学为辅,制定教学方案;最后,由一名语文教师和一名美术教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

2.语文与美术协同教学优势分析

语文与美术协同教学是审美视角下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最佳路径。

(1)利用有效的资源开发教学价值领域。协同教学打破了以往学科单独授课的限制,不同专业的任课教师交流合作,集体备课,如此教学设计集中了多位优秀老师的智慧。这样的教研活动能够引起多位教师的重视,使得培育学生审美素养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从底层实践教学向上层教育理念贯彻美育信息。教师在备课交流中寻找协同教学切入点,创设语文素养与美术素养融合的课堂模式。协同教学突破了学科、时间和教师人员等局限,实现一节课的三重价值建构,充分照顾到个体差异。协同教学能够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发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5],其所展现的教学价值不仅仅是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技能,更多的是培养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

(2)帮助协同教学的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指出,我国未来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应“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6]小学全科教师是相对于分科教师而言的,是指能胜任小学多科目的综合性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拥有多专业的综合能力素养。随着现代教育的进步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才能跟得上新时代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教师只有自己先拥有匹配的知识能力和审美素养,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跨课程的协同教学,能够促使多位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围绕共同的目标学习新技能。小学老师应了解各科教材,熟知多领域文化知识。多科教师协同备课的过程也是教师再次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互相学习专业知识,借鉴教学方法,统筹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和审美素养。

(3)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发展。语文与美术协同教学将脑力运动与手工劳动相结合,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发展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完善个人品格,给别人和自己带来快乐。协同教学比以往只有一位老师、一种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更生动。[7]如此审美教学,学生能够发展感受美和发现美的能力,为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素质发展提供平台和机遇。

三、语文与美术协同教学小学写作的策略建构

写作,不仅是语文学科重要的学习领域,也是跨学科学习的工具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技能。[8]有鉴于此,以小学写作教学为例,挖掘多学科的审美内涵,依托协同教学模式创建课堂学习,探究教学策略。

1.制定共同目标,体验多重主体审美互动

多重主体审美互动首先是指教师的协同合作,即小学不同课程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和教学特长,围绕审美素养展开教研互动,寻找教学目标。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视域、教学理念、兴趣经验的差异有助于激发团队教学研究的创新动力,发挥集体优势,交流审美教学观点,挖掘美育教材,从而保证美育与专业课程的相互融合。因此,双科教师要在自己专业素养的基础上以审美素养为核心,在审美教学理念上达成共识。

其次是教师与教学文本的互动。教学团队明确美育的内涵和地位后,要深入教学文本挖掘美育资源,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研读互动,集体设计。研读文本的审美特征在于构建意义,教师运用超越二次元的思维方式,进行文本与教学的精神理解与交流,从而构建教学知识能力结构和寻觅教学目标。[9]

最后是师生间的协同互动。教师要在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任务的主体。“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既创造了理想的世界,又创造了自我……美,就是人在创造性活动中所获得的、所感受到的自由。”[10]教师要与学生一同缔造美,积极邀请学生參与教学活动。备课前,教师要与学生及时沟通,鼓励学生提前预习,表达自己的预习想法,深入审美体验,激发审美愉悦感。教学制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诉求,因此学生也是协同教学的参与者和制定者,进一步满足多重主体的审美体验。

综上所述,写作协同教学要制定共同目标,体验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多重审美互动的和谐与统一。写作对象具有审美特征,写作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美术与语文写作的教学目标从宏观上看,都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感知力、表现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写作教学活动也可以看作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共同目标创造出来的一个美感效应场,由教学的美、学习的美和教学过程中互动的美有机融合而成。

2.建构审美平台,丰富学生审美写作经验

写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积累”就是学生参与审美体验并且发展审美素养的过程。[11]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可以建立长期协同合作的关系,共同开发小学美育教学资源,使审美素养能够持续性地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协同教学创建了一个具有三重价值的审美实践平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美术素养和审美素养,丰富审美写作经验,达到一课多赢的效果。

小学审美实践平台有两种呈现形式。第一种是显性的双师课堂协同教学,也即本文所说的协同教学模式,由两位老师围绕共同目标在一个课堂上合理地进行教学组织。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主题“中华传统节日”和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十课“快乐的节日”可以围绕“节日”进行协同教学,不仅能够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美术素养,还能使学生深刻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美韵。第二种是隐性的单师课堂协同教学,协同团队要融合课程内容一起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或者单元教学计划,设计长期的教学方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三重价值。譬如,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七课主题是“快乐的回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表现人物的动态及快乐的情绪,用纸板画或者绘画的方法,展示记忆中快乐的生活事件,培养学生感知生活美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美术老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传授知识,并且在与学生互动交流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组织语言表达。学生介绍自己的艺术作品时,老师要鼓励学生运用一些优美的词句进行演讲,也可以将有趣的语句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素材。而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写作主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内容要求是回忆生活事件,语文老师就可以联系美术教学,唤醒学生已有的审美经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素养。

3.创设问题情境,感受文情品意表达之美

作文和美术作品一样,都是通过某种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是展现方式不同。作文是通过语言文字描写事件事物等来表达想法观点,美术则是以绘画、塑造等方式传达情感态度,在表情达意方面,两种方式有异曲同工之美。

小学第二学段是学习写作的初始期,也是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才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12]此阶段的小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然而要他们将思维画面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还是非常困难的。协同教学可在抽象与具象间搭起阶梯,引导学生走入写作佳境。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创设符合教学主题、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情境,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和审美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写作活动。学生能够在情感的催发下展开想象,从美的视角对写作进行审题立意,发展感受美和发现美的能力。美术教学注重学生的乐趣效果而非创作结果,美术教师则可以在如此情境中围绕主题指导学生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将思想情感表达在创作中,寓教于乐。最后,以实物作品为载体,构思作文结构,组织语言文字表达。例如,作文《推荐一个好地方》,创设“导游大赛”的问题情境:班级要进行春游,为此举办了一场比赛,希望各位小导游能够推荐一个好地方,胜出者将会成为班级的导游之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旅游攻略图”的方式表现地方的“好”,在视图的基础上组织导游词,完成写作。最后,小导游拿着“导游词”和“攻略图”真情实感地上台演讲。这样的过程充满了美的意趣,当学生发现文字表达和图画表现能够相互映照、表达心中所想时,就会产生满足心理,拥有成就美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情境中,学生更能体会到文字作品和艺术作品的表达之美。生动的课堂能够接轨生活体验、情景体验和审美体验,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13]

4.朗读交流互评,体会语言文字创造之美

学生完成美术作品后有一个“展示环节”,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理念与审美体验。此环节中,小学生大多处于兴奋状态,表达欲望高,乐于展现自己。教师要注重“有声思维”的运用,凸显语言表达能力。[14]两位教师要合理组织学生交流互评,在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训练“口语交际能力”,修改、提炼言语表达,为写作积累素材。

“展示环节”之后就可以进入“书面语言创作环节”,在沟通和肯定中产生的共情、共感激励着学生进行文字创作。小学生的思维形象经历了“思维—美术作品—作文”的转化过程,即逐步将脑海中抽象内容写实的过程。小学语文写作教材引导语中提示学生完成写作后,“自己读读,看看有没有表达清楚”“读给同学听,读给家人听,听听他们的评价或修改意见”。因此,写作评价环节是多元主体寻求自我理解和相互理解的过程,也是修改作文、自我完善的过程。语文教师要注重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用审美化的教学评价启迪学生交流修改,指导学生在交流修改中体会语言文字创造的美,感受作者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这样,协同教学将朗读评价、展示交流环节有次序地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和文字艺术美的创作能力。最后,将美术作品与文字作品一同展示出来,收集在“班级艺术馆”中,用成果触动每个人的心灵。

[本文系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以课堂为中心的学校美育阶梯系统研究”(项目编号:20YJE88000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郑新丽.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的应然价值追求[J].教育探索,2017(4):36-37.

[2]王一惠.从文本到文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3]孙艳芬.协同教学视角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4]Bacharach N. Co-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College Teaching&Learning, 2008,5(1):9-16.

[6]米玛平措.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J].中小学班主任,2020(10):55-56.

[6]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专业[J].中国民族教育,2018(11).

[7]刘鹏.混合式协同教学的个案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8]荣维东.写作核心素养范式发展与框架构建[J].语文建设,2020(05):4-8.

[9]杨进红.审美体验视域下语文阅读教学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0]孙正聿.哲学通论:修订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1]张德良.论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12]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52:15.

[13]汤云玉.小学语文“体验式”习作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班主任,2019(12):27-28.

[14]郭文娟,孙建龙.以“有声思维”促进儿童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以英国小学阶段母语写作教学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07):93-95.

猜你喜欢
协同教学审美素养写作教学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互联网+”时代下协同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研究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云计算环境下电子商务协同教学模型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