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化心: 具身认知下党史教育的优化路径

2021-12-27 05:33宋毅萌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具身认知路径优化党史教育

宋毅萌

[摘要] 党史教育的落脚点在于培养儿童对党的热爱和信仰。具身认知视域下开展党史教育,建构“通感化心”党史教育路径优化模型,通过主题探究,联结课堂内外,拉长党史教育长度;通过多元对话,打破今昔时空,拓宽党史教育宽度;通过精神立心,厚植家国情怀,追寻党史教育高度,从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 具身认知;党史教育;通感化心;路径优化

党史教育的落脚点不在于儿童能够识记多少与党史有关的知识,而在于儿童能够一点一滴建构起对党的认识,培养对党的热爱和信仰。“任何教育要沉淀为一个人的精神信仰,都必须要促使受教育者积极自主地构建相应的心理场域。”[1]具身认知视域下开展党史教育,注重儿童的情感在场、积极参与、主动建构,让党史教育更为鲜活,让儿童更易体认。

一、具身认知视域下党史教育的内涵诠释

“具身认知,是指通过身体经验、体验、实践而展开的一种学习方式。”[2]儿童学习力旺盛,情感丰盈,因而在恰当的环境中开展党史教育,增进儿童身心沉浸式体验,会有更好的效果。

身临其境,场域经验中与环境互动的效果优化。具身认知的“根植原则”表明,认知是身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在党史教育中,不局限于课堂,让学生实地研学、采访讲述,开放的环境和场景能让教育效果优化。

交互体验,各学科学习中树立共同的红色精神。“身心一体”是具身认知的原则之一。在党史教育中,积极建构有利于儿童感受、认知的文化环境,拓宽德育时空,让儿童亲近党史故事,内化红色精神。

参与实践,社会活动中红色分享建立意义联结。主动、鲜活地学习后,儿童与党史教育相关内容之间建立稳定的意义联结。学生通过跨学科的“广联结”学习,更好地内化党史教育内容,传承红色基因。

二、通感化心:党史教育路径优化模型的建构

“党史教育是立德树人题中应有之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座灯塔。”[3]具身认知视域下党史教育路径优化模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旨归,构建学生主动参与、身心一体、情感在场的立体化培育模型(如图1)。

首先,基于学科,重在育人,夯实文化基础。“主题探究”主要从儿童的学科学习这一维度出发,使党史教育内容在多学科课程中得到渗透。跨学科学习激发儿童参与兴趣,更好地落实人文素养、科学素养。

其次,具身学习,多元拓展,增强社会担当。“多元对话”主要从儿童的社会参与这一维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社会参与。儿童主动建构学习党史教育内容,增强社会担当。

最后,立足兒童,传续精神,培养自主发展。“精神立心”主要从儿童的自主发展这一维度出发,传续红色精神。立足儿童自主发展需要,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具身认知视域下党史教育的路径优化

具身认知视域下开展主题探究、多元对话,追寻精神立心,让学生情感在场,让精神根植心灵,党史教育将更加鲜活、更有生命力。

(一)主题探究:联结课堂内外,拉长党史教育长度

1.立足课堂原点,联结学科经验

统编教材编写的特点之一是内容序列化呈现、螺旋式上升。教师在心中明了教材序列,常系党史教育观念,自觉打通学科内部、学科之间的壁垒,可以将党史教育润物无声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学科经验的前后联结,既可以是学科内部的联结,也可以跨学科联结。如语文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一文,“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前可勾连语文一年级上册 《升国旗》一课,后可联结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欢欢喜喜庆国庆》的内容。这样的联结有助于帮助儿童建立熟悉的心理场域,增强情感认知。

2.选准拓展节点,联结阅读经验

合适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儿童补白相应的历史背景,让人物更立体、故事更鲜活。“童心向党·百年辉煌”绘本书系,按照百年党史的时间轨迹,从儿童视角出发,以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事实为依据,一路写到新时代。

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明确提到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在绘本书系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分册与之对应。16本

绘本作为课内教材的有效补充,学生读之兴趣盎然。

3.辐射任务散点,联结生活经验

以“‘红’歌嘹亮·‘船’入童心”主题探究活动为例,活动伊始,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带领学生学习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了解“红船精神”,并设置课堂思辨任务:“今天我们处在和平年代,是否还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场的思辨活动调动起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

活动中,通过绘本主题阅读《红船,红船》,学生化身“党史宣讲员”,在晨会课、在社区活动中,用自己的声音将红色故事传扬。结合节日契机、“手绘初心”等活动,鼓励学生欣赏歌剧《红船》、唱响歌曲《画红船》、绘制“长征故事”系列画片等。丰富的活动体验让儿童沉浸情境,并以互动的方式建立深度情感联结。

(二)多元对话:打破今昔时空,拓宽党史教育宽度

1.行动打卡,与历史对话

南京是一座深具红色基因的英雄城市,有渡江胜利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等多处红色地标。学生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岁月,用自己的双眼抚摸沧桑,用自己的心灵与历史对话,让党史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在行动打卡前,学生组建团队,确定目的地;在活动中,小组同学间要分工明确、互相协作;在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要整理成果,展示交流。《梅园记忆》,在历史的回忆中感受伟人风采、精神传承;《雨花英烈遗文展》,展示“一封家书”,震撼心灵。行走过程中,学生的心灵与历史在对话中同频共振,获得成长。

2.阅读心声,与先贤对话

绘本是贴近儿童心灵的表达。以“童心向党·百年辉煌”书系阅读为例,为更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阅读、对话的积极性,我们还召开了一期线上读书交流会。会前,发布了“为画面配音”的征集令。会上,每个小组把正在共读的书中得票率最高的一幅画面,推到镜头前,随机抽取一位同學进行配音讲述。随后,听众再投票选出“最佳配音员”。儿童参与的过程正是党史教育内化于心的过程。

3.采访讲述,与榜样对话

学校教育是促进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德育是协同各方力量全员育人的过程。借助家访的契机,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身处党史教育的全景场域,能够起到熏陶感染、育人育心的作用。

在“采访身边的党员”活动中,有一位同学采访了太爷爷,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这么多年,不管是村里修桥修路,还是哪家有困难,太爷爷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出钱出力。在妈妈的老家,还有一座以太爷爷名字命名的桥呢!”家长积极参与,孩子沉浸其中,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三)精神立心:厚植家国情怀,追寻党史教育高度

1.追根溯源“识”精神

中国每到危急关头总会涌现出许多不计个人得失的牺牲者、奉献者、建设者,这与“家国精神”的传承息息相关。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国之脊梁”为例,教材在时间横轴上清晰完整地呈现了有气节、有操守的“国之脊梁”的人物群像,也描绘了家国精神的绵延传承。可以说,党史教育中的红色基因,既有时代的烙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更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精神”的传承。

2.心摹手追“悟”精神

中国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与“家国精神”一脉相承。在教学毛泽东《七律·长征》等革命诗词时,书法较好的同学创作了软笔书法作品《七律·长征》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并布置在教室中。班级还连续策划了“长征主题书画展”等活动。同学们或读或诵,或写或绘,或组成研究小组搜集资料,或利用手工优势创作纪念品,立体化的学习情境让家国之思、党史教育得到润物无声的渗透。

3.身体力行“续”精神

少年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虽然不再有艰苦的环境,但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依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开展党史教育,“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以开展“渡江精神”主题学习为例,依托学校地缘文化,链接回顾渡江胜利纪念广场上举行的少先队入队仪式,并组织学生搜集渡江战役的背景资料,思考渡江战役胜利的原因,激励学生朝着心中目标勇往直前。课后,学生进一步内化渡江精神,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遇到困难时,能够首先用思维导图分解困难,再用行动打卡激励自己坚持完成任务。

党史恢弘博大,童心玲珑稚嫩。在儿童中开展党史教育,要巧妙找到以历史之光照亮未来之路的交汇点,找到历史与儿童心灵的碰撞点,找到儿童精神成长的切入点。具身认知视域下开展党史教育,建构通感化心党史教育路径优化模型,有助于在党史教育中,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李竹平.建构基于儿童理解的革命传统教育[J].中国德育,2021(8):37-41.

[2]查人韵.具身认知视域下小学数学实验的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21(5):83-86.

[3]成尚荣.党史育人:从小学先锋,长大当先锋[J].江苏教育,2021(7-8):1.

猜你喜欢
具身认知路径优化党史教育
具身认知视域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教学反思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流通体系路径优化策略探讨
山西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路径优化研究
CVRP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及应用研究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在线学习环境设计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