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燃起思维之火

2021-12-29 08:11张堉晗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本剧批判性课文

○张堉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同样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意义。这就是批判性思维,也是当今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如何将思维训练融入到教学中呢?语文教材里的课文是得天独厚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思维训练要素,紧密配合语文知识进行教学,采取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学完《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探讨“亡羊补牢,究竟晚不晚”。学生各抒己见,其见解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认为“亡羊补牢,为时晚矣”,以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无法找到工作、人死不能复生等例子佐证;有的学生则站在相反一方,认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他们以苏秦、李白等历史名人年少贪玩长大后发奋读书取得成功的例子来证明。略显稚嫩的发言,却折射出学生真诚的心灵以及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他们在唇枪舌剑中碰撞思维,在交流探讨中擦出火花,在相互分享中认识世界。

整合型思维是思维提升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古诗词是训练思维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时,教师可以设计“飞花令”的游戏。请学生背诵诗中带有“花”字的古诗。一时间,学生眉头紧皱、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地思考着。不一会儿,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小手彰显了他们思索的结果。“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喷涌而出的,不仅仅是千古名句,更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他们将积累的古诗学以致用,思维的整合能力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眼界也在梳理归纳中得到提高。不要小瞧二年级的学生,给他们一个支点,他们简直能撬起整个课堂。

思维训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训练理性思考的过程,如果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下功夫,就会变得呆板枯燥。当思维训练变得有趣时,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可以作为素材进行课本剧表演,这正是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在教学《小马过河》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排演课本剧。学生在排练过程中反复研读课文,品味老牛、松鼠、小马的个性化语言,还要揣摩它们的动作、神态。这样的训练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一阵阵欢声笑语中,他们感悟了文本,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思维提升与发展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不仅仅是停留在书面上,更应该体现在课堂当中。

猜你喜欢
课本剧批判性课文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背课文的小偷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课本剧的魅力
背课文